为全面贯彻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6日,楚雄州举办首届“中国·楚雄民族时装周”活动。来自马来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等国家及吉林延边州、海南五指山市、贵州黔西南州、湖南湘西州等省内外24个州(市)组队参加时装周系列活动,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共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赛为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楚雄州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将彝绣作为楚雄的文化名片来打造,作为富民产业来培育。通过组建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出台系列政策,组建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强化龙头带动,建成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等举措,全力推动千年彝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楚雄州规上彝绣企业达13家,命名首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彝绣工作站13个,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推动千年彝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转变。楚雄彝绣成功登上了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走出云南、走向世界,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新名片。楚雄州通过举办“中国·楚雄时装周”,赓续历史、联结现在、赋能未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海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进一步擦亮楚雄千年彝绣文化新名片、打造楚雄创意时尚新高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旅产业新活力、引领假日经济新潮流。
以节为媒开辟海内外人文交流新境界。“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系列活动既有来自国内的24个代表队参加,也有来自国外多个国家的代表队参加。通过39场时装走秀,向广大群众展示和分享国内外1100余套服装服饰的独特魅力,让时装周走进生活、走进百姓。服装服饰精彩呈现,生动诠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共享。活动分中国·楚雄时装周、非遗雅集、“非遗传承与发展”全国服装服饰论坛、中国·楚雄时装周短视频大赛、县(市)分会场活动五大板块呈现,具有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引领性、群众性特点,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深度体验,更是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活动利用现代时尚激活千年赛装的文化基因,通过文化互鉴浸润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纽带。各地各民族精品服装服饰的展示展演和碰撞交流,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辉的生动写照,是丝路云裳美美与共、世界共享的成功探索。
以文促旅让世界看见最美楚雄。楚雄是“彝绣之都、赛装胜地”,有“世界最古老的T台秀”。楚雄州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现代时尚激活千年赛装的文化基因,以赛装比美传统丰富现代时尚内涵,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融古今服饰文化于一炉,集中外时尚潮流于一台,举全州之力举办首届楚雄时装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海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为期8天的首届楚雄时装周活动,以高度思想性、艺术性、时尚性集中展现别具一格、多元创新的民族服装服饰,是“中国风”和“世界范”的全新结合,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情感融通,赓续历史、联结现在、赋能未来,焕发出全新的魅力和风采,唱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共享的华彩乐章。本次楚雄时装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引起网上网下热评,成为世界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新的窗口。时装周期间,全网涉楚雄时装周信息6000余条,阅读量超13亿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中央主流媒体驻欧洲记者站、美国美联社、法国法新社、意大利安莎社、雅虎、挪威通讯社、芬兰通讯社等30余家国际主流媒体推文2000余篇,微信公众号推文500余篇,微博相关言论3500余条,话题累计阅读量达11.2亿次,相关短视频1500余个,推动楚雄彝绣出彩出圈,提升楚雄州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楚雄彝绣再次火出圈。
以旅促商推动楚雄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楚雄州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能源资源、文旅康养资源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各路企业纷至沓来,“火火楚雄”成为投资沃土。首届楚雄时装周共促成32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签约总规模164.77亿元,项目涵盖文旅康养、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协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6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项,超10亿元的项目7项。项目签约将有效推动楚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产业水平,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时装周期间,全州各县(市)、各旅游景区结合县市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推出“中国·楚雄时装周旅遇卡”等系列优惠措施,为旅游赋能,全州共接待游客25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4.25%;实现旅游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90.92%。其中,一日游游客215.4万人次,一日游收入12.13亿元;过夜游游客37.98万人次,过夜游收入9.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