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党建引领共治 基层焕发活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8:08

  编者按: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与结构的更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社区形态呈现出“新旧交替、群体混合”的特点,社区服务需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分层次”的特征。为此,陈仓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整合区域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街道中街社区顺祥龙逸居小区通过设立道德楷模榜,营造庭院党建文化宣传氛围


  党建引领   做实“三美庭院”

  “若比邻党群服务驿站、茶文化传统馆吸引了小区及周边一大批琴、棋、书、画、茶艺以及剪纸爱好者;社区网格员每天到居民议事角听民声、解民意,做好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和矛盾化解等工作,确保将小区居民大情小事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党组织。”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千渭街道厂区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庞蓉说。

  近年来,陈仓区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扣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建设目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统筹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致力于推进人居环境美、居民行为美、社区氛围美的党建引领“三美庭院”建设,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四位一体”

  激活共建共治“新动能”


  陈仓区探索实践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将“庭院党建”作为推进网格(小区)治理的突破口,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业委会及物业公司党支部协同联动的“四位一体”共建共治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家住东街社区新都市小区的老党员康英今年68岁,退休不退岗,自从担任新都市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以来,尽职尽责,主动担当,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工作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自新都市小区开展“三美庭院”建设以来,康英针对小区居民花盆乱堆乱放现象,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在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门前开辟一个花卉盆景集中管护区。如今的新都市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花卉盆景集中管护区赏花聊天、休闲纳凉。

  陈仓区先后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32次,组建“邻里红管家”和“红色联盟”志愿者服务队52支,成立网格党支部115个、楼栋党小组1088个,培育党员中心户3082个,将5548名“双报到”在职党员、居民党员、物业企业党员和退休党员统一编入网格党支部,通过开展“物居业红色联盟”“党员奉献日”“我是人民勤务员”等活动,让党员不出小区就能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多方共治

  点燃为民服务“新引擎”


  针对“三无”小区治理难题,陈仓区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力、物业公司执行力、业委会监督力,创新推行“网格+物业”多方共治模式,通过交叉任职、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聚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精心打造茗苑社区广安置业“红色物业会客厅”、铁道南社区惠馨物业“党建文化长廊”、西街社区翔盛天顺物业党群服务中心3个“红色物业”示范点。

  茗苑社区管辖的茗苑一元坊和两仪坊小区是宝鸡市规模较大的保障房小区,居民以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体为主。为更好服务小区居民,广安置业物业公司党支部始终秉持“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的服务理念,倾力打造居民“点单”、物业“接单”的“外卖”模式。常态化开展“关爱困难家庭活动”,走进特殊困难家庭送关怀。

  茗苑社区居民黄小英丈夫因病去世,一人照顾年幼的孩子,家庭生活困难,广安置业物业党支部从社区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多次为她减免物业费。社区困难老人马根花、残疾人邱雨、特困人员徐明洲,这些特殊群众都多次得到物业公司党支部的帮扶慰问。公司党支部还创新推行物业服务“3+5”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凝聚道德力量、涵养社区文化,做到垃圾当日清、违建全拆除、安全有保障、停车有秩序、维修要及时”的服务承诺,始终坚持有偿服务低偿做、低偿服务免费做,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

  惠馨物业公司党支部服务的盛馨苑小区,先后有两户居民因家庭变故生活陷入困境,物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郭晓霞在了解到业主的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们送去了帮扶资金。

  “三美共享”

  推动宜居宜业“新风尚”


  陈仓区加强网格(小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广泛动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参与“双报到”活动,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设岗定责,参加社区活动,开展长效服务。

  宝隆世家、西城花园、顺祥龙逸居等小区创新“绿色满园·清新宜人”“文明谦和·心灵港湾”“和谐生活·德尚荟萃”等活动载体,在小区开辟了党史绿地、养生长廊、家风步道、睦邻亭、议事角、茶艺秀等文化传承区域,结合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一月一主题、一社一品牌”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宜居宜业空间,引导居民自觉践行文明规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美、居民行为美、社区氛围美的“三美共享”美丽型社区建设。

  陈仓区不断激发小区“五老”人员和有能力的居民、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小区议事协商机制。

  自中街社区在顺祥龙逸居小区打造党史文化长廊以来,每天都有一群老党员来这里唱红歌、讲党史故事。中街社区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在这里开辟了“庭院小课堂”,邀请80多岁的党史专家高中兴定期为党员群众讲党史故事。每一次“庭院小课堂”都座无虚席,大家纷纷表示:“‘庭院小课堂’形式新颖,又接地气,我们喜欢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庭院小课堂’,希望这样的正能量越来越多。”

  小驿站里有大文章

  走进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千渭街道铁道南社区和圣元小区,社区党群服务驿站门口一位身着“四型”社区红马甲的网格员正为快递小哥提供服务,几位刚晨练回来的居民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今早刚在咱驿站量了血压,挺好的,一点不高……”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街道西街社区西城花园小区党建文化主题广场为小区居民开辟新的精神文化园地


  自宝鸡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四型”社区以来,陈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频出实招,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在持续推进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方面,着力打造了一批集议事、服务、学习、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驿站。驿站温馨的布置、完备的功能以及近邻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一群年近花甲的老党员们主动承担起驿站管理员的职能。他们每天身着红马甲,为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已然成为这座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坚持因地制宜

  在延伸服务触角上用功


  陈仓区主城区辖虢镇、千渭、东关3个街道办事处,地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共有20个社区,总人口16。2万人,共有居民小区231个。驿站建设围绕主城区大型住宅小区、休闲文化广场等人流集聚区域,以居民人文素养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充分盘活辖区公共用房、闲置用房、物业用房等场地,采取街道社区自建和社区物业联建等方式推动驿站建设。

  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民意,择优确定全区驿站统一Logo和“虢之先锋”党建品牌,制定下发《“虢之先锋”党群服务驿站建设管理标准》,严格按照规划布局优、服务设施优、群众评价优等“六优”标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时完工、逐一验收、统一挂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党群服务驿站建设。区委组织部累计下拨区管党费102万元用于驿站建设专项补助经费,街道社区及物业企业自筹建设资金187万元,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老党员贾玉兰今年71岁,是原磷肥厂的退休职工,居住在和圣元小区。当得知社区要在小区门口建一个提供便民服务的驿站时,贾玉兰第一个报名担任驿站管理员。从驿站建立的第一天起,贾玉兰就和小区的刘晓成、王宝志等几名老党员,义务当起了驿站值班员。


宝鸡市陈仓区千渭街道铁道南社区“青色活力”党群服务驿站为快递外卖小哥送清凉


  刘晓成、王宝志还主动加入铁道南社区网格员队伍,承担党群服务驿站的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值班值守及驿站整个暑期的送清凉任务,每天为附近的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服务,还经常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买菜、送餐等服务。

  优化功能设置

  在创新服务方式上用力


  驿站建设重点围绕红色商圈、新业态就业群体、居民小区三大领域,在功能设置上既兼顾共性,又突出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每个驿站均安排一名专职网格员担任管理人员,配备议事桌椅、报刊书籍、急救药箱、共享雨伞、饮水机、微波炉、血压仪、充电器、无线WiFi、空调等基础服务设施,设置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志愿服务等窗口,因地制宜开辟理论宣讲、亲子阅读、党员学习、家风传承、休闲娱乐等功能区,让大家尽享家门口的高品质服务。

  位于保障房小区的茗苑社区“悦心亭”党群服务驿站,依托小区文化广场的地理优势,针对小区居民文明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开设“茗德讲堂”“书记有约”“流动办公桌”等特色服务,先后举办文明礼仪、家风家训、道德模范宣讲20余场次,获益群众近千人。千渭星城红色商圈先锋骑手驿站创新开展“四型社区进行时,五星生活在云上”积分兑换活动,参与商铺25户,先后有85名快递骑手、外卖小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积分,累计兑换价值8658元的礼品和消费优惠券。

  为充分利用党群服务驿站的近邻优势,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七夕前夕,西街社区在新落成的城市花园驿站,邀请社区民警、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保洁阿姨等7对夫妻参加了一场别样的“七夕约会”。社区工作人员精心设计了“爱的分享”“真情告白”“画意浓浓”“拍照打卡”等游戏环节,让他们感受到驿站提供的暖心服务。

  凝聚各方力量

  在整合服务资源上用心


  铁道南社区定期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党建“微公益”“微心愿”等活动,近年来已为582名困境家庭和留守儿童对接完成“微心愿”,筹集资金累计达16万余元。社区居民赵桂花家住和圣苑小区,社区网格员通过党群服务驿站征集居民“微心愿”时了解到赵桂花因患重病,医疗费用开支大,家庭一度陷入困境。社区党总支经研究,决定动用社区“党建微基金”为其提供帮助。

  陈仓区依托党群服务驿站平台,对“双报到”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公职人员的资源优势、周边小区居民志愿者、离退休党员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长进行全面摸底、分类造册,以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各类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让资源和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大力推行“定点服务、点单服务、主题服务、结对服务、组团服务、互换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形式,让每个人既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他人,也可以作为服务对象享受他人的服务,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西街社区组织533名“双报到”在职党员和196名居民志愿者,在“幸福暖心”“筑爱连心”“近邻亿心”3个党群服务驿站,常年开展法律咨询面对面、便民义诊进小区、缝纫维修有我在、扶弱助残暖心行等志愿服务活动280余次,惠及群众近万人。东街社区依托“来歇暖新”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开展“蜡梅花开送温暖”“映日荷花清凉行”系列活动,鼓励引导80余名快递骑手、外卖小哥成为城市治理的“前沿哨兵”。

  畅通民意渠道

  在拓宽服务领域上用情


  “党群服务驿站为基层党组织听民声、察民意、体民情、解民忧提供了一条更加高效的通道,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连心桥’。”陈仓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驿站把日常收集的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问题清单”,简单问题直接分派交办,复杂问题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由辖区单位和“双报到”党组织主动认领。自驿站建成以来,已有效化解各类制约社区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50余件,曾经的“问题清单”变为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

  中街社区“解忧”驿站针对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创新组建由“红色业委会、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骨干的“红管家”自治团队,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红色业委会及党员的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小区治理,先后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保洁、垃圾转运、水费收缴等问题。

  “红管家”成员张永强每天组织小区的5名“红管家”成员在驿站召开小区议事会,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收到居民反映改造后的小区出口道路坡度太陡,老年人出行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装安全扶手的诉求后,张永强及时向社区反馈。社区通过党员“双报到”联络群发布了项目清单,共建单位宝鸡市自来水公司第一时间认领,并在小区门口安装了爱心扶手。

  老旧小区没有门禁设施,为此,张永强和“红管家”成员商议后,自筹资金,修好了小区的监控摄像头,为小区居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了保障。中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燕萍感慨地说:“小驿站里有大文章,只要我们党员群众一条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记者:陈丽英 通讯员:张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