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2月13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1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2022年度攀枝花市仁和区被评为了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攀枝花如何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准备在哪些方面发力?攀枝花市仁和区区委书记班宏用一颗芒果,带动一个村庄“蝶变”的故事,为现场的媒体记者展现了仁和区乡村振兴的“成绩单”。
攀枝花市仁和区区委书记班宏
“说到仁和区,可能大家有所了解,首先想到的就是晚熟芒果。”班宏说,从1987年在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种下第一株芒果苗,30多年来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40.5万亩,建成省五星级芒果现代农业园区,正在高质量建设中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核心产区,可以说芒果已经成为仁和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金果果”。“得益于芒果产业的发展,混撒拉村也实现从当年的贫困村到现在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省首批零碳村庄这一华丽的蝶变,2022年混撒拉村芒果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产值超亿元,全村426户农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75%以上,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富裕村。”班宏说。
混撒拉村的发展就是仁和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我们始终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用好阳光资源,做亮特色产业“金饭碗”。截至目前,全区形成芒果、石榴等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芒果年产量超22万吨、年产值超17亿元,带动全区10.8万果农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2022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4元,农业经营净收入占比53.4%,全区80%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的兴旺,让乡村保持了活力,也带动乡村各项事业协同发展,为城乡融合打下基础。“仁和区是全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区,城乡融合是仁和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又一大特点。”班宏介绍,仁和区成立4个片区乡镇联合党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向产地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在全区每个乡镇都建成了冷链物流设施,每个村都有快递网点,也极大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今年截至10月,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68.8%,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72%、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45%。”
同时,推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同质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同轨同享,打造了4个城乡学校教育联合体,乡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设乡镇医疗卫生次中心,实现“乡检查,市、区诊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全区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动非遗传承进校园,在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文艺队伍,积极打造具有仁和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有2个乡镇获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围绕乡村振兴,以村为单元每季度开展乡村振兴竞进拉练,全区64个村已完成2/3的村,通过比学赶超,推动乡村振兴最小单元每年有新变化,“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成率已达88%。“去年,我们非常荣幸的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区。”班宏说。
“下一步,仁和区将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班宏介绍,一是聚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打造安宁河流域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二是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擦亮“攀果”品牌,打造区域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中心;三是扎实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做好要素、产业、设施、治理“四个融合”大文章,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将保持在1.8左右,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展“百村示范、全域整治”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动全域乡村全面振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