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⑨丨小小门票折射南岳变迁,旅游就是这么轻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7 08:33


  见证人:旷艳

  旷艳,1991年进入南岳区财政局进山门票组,先后担任过南岳门票处进山所副所长、康家垅所所长,现任南岳门票处大庙所所长,其母亲是1984年成立的南岳区财政局进山门票组首批检票员。


  南岳衡山是千古名山,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被誉为“文明奥区”,也因其“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的独特地位,于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40年来,南岳景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旅游服务保障都已今非昔比。

  门票组成立,无票时代结束

  1984年9月23日成立的南岳区财政局进山门票组(含西岭站),最初的售票点设在胜利坊旁边,门票价格为两角,结束了南岳旅游无票时代。刚开始,门票组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绿色铁棚子”里卖票检票,旷艳的母亲就是其中一名检票员。


  ▲上世纪80年代的南岳门票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旅游消费,来南岳旅游的散客比较少,但游客总量在当时全国的旅游景区却排名前列。旷艳回忆,那时的游客主要分三大块,学生、香客与单位团体游客。“母亲是第一批进门票组的员工,那时候我才10岁,总喜欢跟着母亲去玩耍。”旷艳很怀念那段时光,当时门票组实行每天三班倒,遇到旺季时,他们忙不过来,累了就只能在凳子上休息。


  ▲胜利坊

  旷艳回忆,那时的“绿色铁棚子”站点只能靠手工检票,停车场有一对铁栏杆做成的大门,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开关,车辆进出极不方便。“旅游配套设施极不完善。”


  游客逐年增多,售票点增至9个

  到了90年代,南岳游客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原来唯一的胜利坊售票点压力倍增。1994年,进山门票组与原区宗教局整合成门票管理处,售票点也陆续增加,由一个点增加到进山所和大庙所两个站所。如今,已有大庙南北门、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康家垅、西岭、白龙、广济寺、会仙桥、莲塘等9个门票征管场所和大禾田、树木园、百步云梯等5个小路稽查站点。


  ▲南岳牌坊周边变化

  1993年,南岳中心景区开始建设索道,1995年正式投入使用,这让南岳成为了全国最早一批使用索道的景区。2008年,南岳中心景区全面铺设了自动验票装置。


  ▲忠烈祠


  ▲五岳殿


  ▲南岳日出老照片

  “逢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别人与家人团聚,我们却要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旷艳说,虽然工作量大了,但作为一个南岳人,看着家乡如此受人们喜爱,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智慧景区”上线,旅游体验更优

  2010年10月31日,集游客集散、候车休憩、参观展览、导游咨询、数字监控、门票发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营运,这是南岳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现代管理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

  “以前必须到景区售票点售卖,现在拿起手机就能买到,这让游客们免去了排队买票的烦恼。”旷艳介绍,2016年开始,南岳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先后启用自助售票机、手机终端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南岳景区成功实现银联卡、微信、支付宝购买景区门票和车票以及网上在线购票。



  游客人数从建区以来的66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003.08万人次,“绿色铁棚子”卖票站点早已变身为高端大气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再也不必为排队买票发愁,只需拿起手机就能买到想去景点的门票,每个售票厅还配备了自动取票机,只要带上身份证,就能便捷地出入景区。如今的南岳,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带来了更优质的旅游体验。(记者:唐锦 编辑:王丹 责编:雷昕 三审:李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