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没有社区工作者,待遇怎么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9 00:15
2018年6月4日14:00,河仁慈善论坛第62期开讲,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主持,演讲嘉宾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助理教授吴世友,他为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为:美国“社区”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与中国的社区工作者相比,美国的“社区”工作者存在哪些特点,并且对中国有哪些借鉴意义呢?吴世友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他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超前的学术观点。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助理教授吴世友。

南京大学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院长陈友华。
首先,吴世友教授对演讲主题中的社区概念进行了解释。“为什么要加引号,是因为社区工作者这个概念只是在中国存在,其实在美国是没有社区工作者的说法的。”他说,美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行政级别的社区概念,并且在美国多数人居住得较为分散,“社区”工作者难以以“社区”为区划完成工作。接着,他详细介绍了美国社工的基本分布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散落在政府部门的社工;第二,散落在社区医院的社工;第三,活动在学校内的社工;第四,在一些社区中心也会有社工;第五,服务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社工。

讲座现场。
另外,他介绍了美国社工的概况。与中国社工的发展情况相比,美国社工的发展历史悠久且十分繁荣。美国社工的服务领域很广,包括:儿童、家庭以及学校;医务社工;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治疗等领域。而谈及美国社工的待遇,吴世友教授调侃道:“天下社工一般穷。”即使是在美国社工发展如此成熟的国家,社工的待遇依然是相对较低的,但其工作却是十分繁杂,工作时间长于签约时间。因此,最后他总结了美国“社区”工作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第一,社区社工要担任起整合资源的角色;第二:社区社工要积极与其他行业协同合作;第三,社区社工要善于学习;第四,社区社工要有专业情怀。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他特别提及,在中国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一些远程工作,比如:教授网络课程;开发专门的APP为特定人群服务,如反家暴、反性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