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打来视频电话,接or不接?答案在这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4 13:52

不得不说

现在的骗子“套路”太多了

一会扮演你的朋友

一会扮演你的领导

甚至还冒充起“公检法”进行诈骗

近日,福田警方

成功拦截了一起冒充警察的诈骗

避免了事主的财产损失

“公安局”打来电话

不配合就逮捕?

“你是罗女士吗?这里是公安局。你有一个寄往境外的包裹被查出装有违禁品,已被公安机关扣留。现在需要你协助调查,请你配合……”

3月29日8时许,家住福田的罗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外地某市公安局的“张警官”,称事主有一个寄到境外的包裹,里面装有8张银行卡、10张手机卡,现已被扣留。

“公安局”调查后发现包裹里的银行卡和手机卡涉及案件,涉案金额200多万,要想洗清嫌疑,需要事主协助调查,否则就上门将其逮捕。

“张警官”声色俱厉的语气让罗女士一下慌了神,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她向对方寻求解决办法。随后,“张警官”加了罗女士的社交账号,并打来视频电话。

▲诈骗分子恐吓事主

接通后,电话那头的墙上有明显的“某市公安局”标志,罗女士更是相信了“张警官”的身份。“张警官”以案件需要保密,不能将案情透露给他人为由,要求罗女士开通呼叫转移。罗女士惴惴不安,在看到“张警官”通过社交软件发来的“拘捕令”后更是紧张害怕,表示自己一定配合调查。

接着,“张警官”让事主去酒店开一间房,进行下一步“调证”工作。精神高度紧张的罗女士一一照做,带上身份证件和银行卡独自出门。

真民警上门寻人

及时拦截防止损失

在罗女士和“张警官”通话的时候,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莲花派出所的民警冯圣永正在带队寻找她。

29日上午,莲花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事主罗女士接听了一个疑似诈骗电话,可能遭遇诈骗。

接报后,民警冯圣永立即带领辅警张业昌和反诈专员黎子恒前往罗女士父母家中,结果没找到她,拨打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冯圣永非常担心,“劝阻拦截电信诈骗就是在和犯罪分子抢时间。现在事主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大大降低了她识破骗局的几率,情况非常危急!”

冯圣永让事主父母一起联系罗女士。经过不断尝试,最终通过罗女士父母的社交账号联系上了罗女士,得知其还在去酒店路上,没有遭受经济损失,冯圣永放下心来,让罗女士停止与对方联络,不要进行任何转账操作。

之后,冯圣永在某地铁口见到了罗女士并将其带回警务室,向她了解具体情况后又详细讲解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典型套路,反诈专员黎子恒又向事主简述了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手段,让她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并建议事主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实名认证,开启反诈预警功能,给自己增加一层防诈“保护罩”。

▲民警向罗女士讲解常见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

第一步:取得受害者信任

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从而获取受害者初步信任。

第二步:震慑

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者,使受害者一步一步进入骗子的陷阱圈。

第三步:恐吓

骗子通过出示伪造的通缉令、拘捕令,增加骗局“真实性”,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一个涉嫌犯罪的案件,会因此坐牢,受害者往往因为内心恐惧而对骗子深信不疑。

第四步:转账

骗子声称要资金调查,诱骗受害者入局,利用受害者想尽快自证清白便着急转账的心理,等转账到“国家安全账号”后,骗局便“大功告成”。

深安君提醒

1、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名称标记的通缉令、拘捕令等法律文书的,一律是诈骗;

2、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机关”一律是诈骗;

3、凡是主动“帮你”转接电话至公检法机关,或要求设置呼叫转移的,一律是诈骗;

4、凡是要求转账至公检法机关“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的,一律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