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湖泊(雄安新区境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21:35

到了宋代,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在宋辽边界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堤筑埝,开塘泊蓄水工程。《宋史·河渠》载,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三月,征调河北诸州一万八千人在边界开塘汩蓄水。沿雄州、鄚州、坝州及平戎军(治在今文安西北),破虏军(治所在今坝县信安),顺安军(治所在今安新安州)一带修筑堤埝六百余里,开泊合淀,“自坝州引滹沱水灌之”,水“深不可行舟,浅不可涉渡”。既灌溉屯田水稻以充军需,又限制契丹骑兵以拒敌。宋真宗咸平至景德年间(998—1007年),在宋辽边界进一步开修塘泺,汇聚缘边诸水形成一条东起沧州界,西至保定的塘泊防线。其中,有两段即在今白洋淀区域。一段“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另一段“东起顺安军,西至保州,合齐女淀(一写齐安淀)、劳淀为一水、横广三十余里,纵百五十里,其深一丈三尺或一丈”。上述第一段塘泊中提到的白洋淀,在端村、淀头以南、圈头以西,因其面积最大,故后来以其名指代雄州以西诸塘泊。《宋史·河渠志》记载了当时主管缘边塘泊的太监杨怀敏于庆历五年(1047年)给宋仁宗的密奏:“知顺安军刘宗言闭五门、幞头港、下赤、大涡、柳林口漳河水不使入塘,臣己复通之,令注白洋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