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 市县动态 融出姑苏新风景 解锁文旅新体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0:32

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收官,苏州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双节”期间,苏州累计接待游客17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30.4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3.3%和25.8%。其中,纳入省文旅厅监测的A级景区和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累计接待游客1092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串数据反映了苏州文旅市场的火热度。从“热市场”来看,既能看到人们出游热情的极大释放,也能窥见苏州文旅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应时而动,通过“走出园林”思维、打好“融合牌”、精细化服务,丰富文旅新供给、新业态、新体验,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百姓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走出园林天地宽 “人间天堂”焕发新魅力

一说到苏州旅游好去处,园林总是绕不过去的。

苏州园林超百座,其中9座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稳居苏州旅游“C位”。而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也如一座山水园林,一直是文博界的超级“IP”。毫无疑问,今年“双节”期间,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苏博等传统景区和文化场馆依然人气火爆,一票难求。

然而,如今的苏州旅游业,早已不再仅靠“园林思维”打天下。走出园林看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金鸡湖畔弥漫浓浓新潮味,如诗如画的田园乡村中支起五颜六色的帐篷……放眼苏州,从城市到乡村,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多元业态正在持续涌现。

曾经外地游客眼中的“园林之城”,聚焦当下个性化、多样化、户外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城市即景区”,精心描绘全域旅游图,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美好画面,让“人间天堂”苏州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相比于在‘人从众’的传统景点里打卡拍照,我们更喜欢在慢节奏的乡村住上几天,放空身心,与大自然更亲近。”来自河北承德的王艳冬是一名通信工程设计师,“双节”期间,她带着家人来到姑苏城外的树山村“微度假”。青山环绕、绿水蜿蜒,在树山,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看一场萤火夏夜星光展,赶一场乡村美食市集,开启一次星空探索研学之旅等,感受乡野间的“潮范儿”。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不仅是树山村,旺山村、冯梦龙村、开弦弓村等苏州一众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农村,寻觅乡愁。携程数据显示,经历暑期连续8周增长后,乡村旅游“双节”期间依然高速增长,全国乡村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1倍,游客中90后占比达30%,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人群。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周边地区的乡村成为较热门的乡村游目的地。

姑苏城内外,皆是好风景。襟江带湖、山水环绕,苏州从不缺少文旅资源。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苏州生态文旅的典型代表,拥有极为丰富的景区景点、历史古迹等文化旅游资源,是“环太湖1号公路”的最美路段,每年还举办茶文化节、枇杷节、杨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以及系列体育赛事,把“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为擦亮太湖名片,前不久,苏州精心筹建的太湖博物馆、太湖水文化馆、太湖研究院揭牌,将因地制宜推出更多特色文旅项目,更好地展现苏州太湖的山水风光、乡村风情和人文风貌。

打好“融合牌” 激发文旅消费新势能

“双节”假期,苏州文旅热度一路上扬,制胜秘诀是什么?文化、旅游、演出、体育、商贸、教育等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凸显,打好“融合牌”成为关键!

文旅行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因此,苏州紧抓“假日风口”,下出“先手棋”,积极创新“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出700多项文旅活动,加大文旅产品供给力度,带给市民和游客更多沉浸式的文旅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势能。

“文旅+演出”,成为消费新爆点。动感新潮的音乐、璀璨绚烂的灯光……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推出EDC雏菊电音嘉年华,活动首日便吸引了近3万名观众;苏州湾畔同样热闹,克罗地亚国宝级演奏家马克西姆将户外5万平方米“阅湖台”作为演出场地,奏响激动人心的“狂想曲”,吸引近5000名观众到场观看。

“文旅+非遗”,带来诗意江南韵。冠云峰下,水袖翻飞,曲声悠扬,昆曲演员缓缓移步,吟唱《游园惊梦》,婉转的“水磨调”萦绕在留园的厅堂回廊间,让游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以前只是在网上听过一些苏州评弹、昆曲的选段,这次现场听,更是感受到了传统非遗的魅力!”从北京来的游客祝威酷爱戏曲文化,听完一曲后,仍觉得意犹未尽。

“文旅+数字”,实现智慧化体验。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上,“元宇宙AR智慧伴游”项目让人大开眼界,数字人紧随游客,全程进行导览讲解、语音交互等。苏州湾数字艺术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苏州数字戏曲馆等数字文旅项目也是“火热出圈”。由苏州丝绸博物馆、苏文投集团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文旅+体育”,形成出游新时尚。“双节”期间,张家港市“双山运动嗨玩嘉年华”、苏州湾红帆赛、天池山金秋登高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精彩呈现,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户外运动成为假日流行新时尚。目前,苏州正在精心打造一批山林步道,开发更多Citywalk(城市漫步)、城市骑行等特色旅游产品,开拓“文体旅”融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高质量供给激发旅游消费活力,苏州还将坚定不移走“融合”之路,拓展延伸“文旅+”的广度深度,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这不仅促进文旅消费升级,也为创新创业、对外交往等搭建了更多平台。

精细化服务 修炼内功促“长红”

呼应游客火热的观展需求,推出博物馆延时开放服务;解决背包客的“行李难”,推出火车站、景区景点存包代管服务;丰富游客水上游体验,将水上巴士打造成旅游示范项目,环古城水上游增加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水上婚礼、水上商务等服务;满足食客味蕾,将美食文化打造成独特的旅游吸引物,评选20余碗“苏式好面”、10余家“深夜食堂”……对于游客的各类需求,苏州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假日期间,人流、车流骤增,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有文旅专家认为,一个城市不能只重视旅游硬件设施开发投入,却忽视了文化引领和服务提升,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比提供一个玩乐的地方更为重要。

作为一个老牌旅游城市,苏州深谙此道。锚定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设目标,苏州持续修炼内功,提升全链条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游客的体验感、舒适度以及重游率,以城市好口碑解锁“长红”密码,让旅游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幸福产业。

闻名中外的苏绣,以精、细、雅、洁的特点,让世人惊叹。而苏州人的这一手“绣花功夫”,也同样适用于文旅服务,为游客营造安心舒心的旅游和消费环境。

“双节”期间,苏州轨道交通延长运营服务时间,缩短行车间隔,确保运力充足,累计客运量为1494.3万人次;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增设服务点位,《苏州旅游指南》《由此出发,Citywalk游苏州》游苏宝典免费发放;苏州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高效快速处置涉旅投诉,按照1小时内与投诉人取得联系,3小时内初步答复,8小时内解决的“138”快速处理机制及时办结旅游投诉27件。

让游客出游变得越来越轻松自在,苏州深化数字赋能。微信小程序搜索“君到苏州”,即可进入文旅总入口,中秋国庆来苏游玩推荐榜和苏州各景区景点的文旅活动,全部一目了然。同时,“君到苏州”还提供全市113处行李寄存点查询服务,并上线景区舒适度查询功能,显示景区实时客流量和拥挤情况,让游客更好规划游玩行程。

今年的“超级黄金周”已经落幕,从中获益良多的苏州文旅产业将继续乘风而行,融出更多好风景,解锁更多新体验,铺展出一幅更为绚烂的“姑苏繁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