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7 19:15

烟台市北、西北部濒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像一颗颗灿烂的珍珠镶嵌在大海之中。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有居民的岛15个,分别为长岛县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龙口市的桑岛,芝罘区的崆峒岛,牟平区的养马岛,海阳市的麻姑岛、鲁岛。沿海表层水温变化较外海明显且幅较大,年平均水温11~14℃之间。海水表层盐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莱州到龙口沿海为不正规半日潮,龙口到牟平以及海阳市沿海为正规半日潮。海岸地貌主要分岩岸和砂岸两种,西起莱州市虎头崖,东至牟平东山北头,是曲折的岩岸,海蚀地貌显著,其余多为砂岸。海岸与海岛交相辉映,海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游览避暑胜地。
烟台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和国家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重要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2005年获联合国人居奖。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海相映,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以“黄金海岸、人间仙境、鲁菜之乡、葡萄酒城”的美誉著称于世,是海内外游客理想的滨海生态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

烟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环绕烟台的909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0多个形态各异的岛屿、10多处金沙碧浪的天然浴场,蜿蜒起伏、郁郁葱葱的生态山林,海鲜山珍、果蔬佳品数不胜数。秀丽的山水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烟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的特质;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使这里旅游服务设施日趋齐备和完善。烟台市标志性旅游区烟台山、海滨风景区和滨海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明朝中国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秦朝方士徐福故里龙口,中国古代书法宝库莱州文峰山,中国道教发源地、国家级森林公园昆嵛山,中国北方最大封建地主庄园栖霞牟氏庄园,由三十二个岛屿组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上仙山长岛,烟台张裕公司的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卡斯特酒庄,秦始皇东巡放养于御马之地牟平养马岛,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大型主题公园龙口南山中华历史文化博览园等景区点象璀璨的明珠,展示着烟台的独特魅力。烟台、南山、东海、海阳旭宝等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和附近散布的多处特色温泉,提供了以球会友、以泉静心、休闲健身的好去。

(七)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东邻青岛、烟台,西接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北向渤海莱州湾,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855万,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入选2006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潍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济南、青岛中间,占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境内有济青、潍莱、东青三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是全国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潍坊(森达美)港正在筹建万吨级码头、已实现一类口岸阶段性开放。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大连等航线,是全国四个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潍坊物产丰富、资源充足。平原和沿海低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北部海岸线长140公里,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潍坊风筝滨海平原,发展先进制造业、海洋渔业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开采利用42种,蓝宝石和地下卤水储量均居全国首位。拥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峡山水库是全省最大的水库,库容14亿立方米。

潍坊风筝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广为传承。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才开始走进“大雅之堂”,逐渐成为潍坊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城市名片”。首届风筝会于1984年4月1日在潍坊举行,有12000名风筝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近10万观众,近百家新闻机构、国内45家新闻单位对这届风筝会作了报道。从此,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1988年第五届风筝会时,潍坊被确定为“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正式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潍坊从此以风筝为纽带,连结起了五大洲的朋友。从2005年的第二十二届风筝会起,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同意潍坊举办风筝世锦赛。潍坊风筝会不仅促进了潍坊经济的发展,而且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如今的潍坊市区,道路宽阔,城市整洁,白浪河、张面河似两条玉带穿城而过。借用郑板桥的咏风筝诗赞曰:“纸花三月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风筝,让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越来越年轻。
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潍坊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十笏园、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龙化石、沂山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等中外驰名。

(八)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

济宁地处山东省南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临沂地区,西与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11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年内即可通航,规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曲阜设有站点。
济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全市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稀土矿,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
济宁孔府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已有6000多年的开发史,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济宁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比较著名的有:曲阜“三孔”、鲁国故城遗址、黄帝诞生地寿丘、周公庙、少昊陵、汉碑林;邹城“四孟”、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荒王陵;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曾子庙;微山殷微子墓;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及佛教圣物;城区太白楼、声远楼、铁塔寺、汉碑群、东大寺、戴庄教堂等。其中孔庙、孔府是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陵园,“三孔”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少昊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济宁的汉碑以数量多、价值高而闻名,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武氏祠汉画像石被称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这些名胜古迹使济宁成为体验华夏文明、拜谒圣祖先贤的神圣之地。

(九)历史文化名城、园林旅游城市泰安

泰安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面积7762平方公里,人口551?7万人,地处山东省中部,暖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

泰安交通四通八达。京沪(北京至上海)高速公路、京福(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并在泰安交汇;泰安至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由高速公路网连接。

泰安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分布较广的特点,在地域或品种搭配上比较合理。现已探明的地下金属、非金属和有贵重金属矿藏,有钴矿,保有储量1?79万吨,在全省居于首位。煤炭探明储量24?6亿吨,开发和利用位于山东省前列。石膏集中在岱岳区大汶口镇总储量308亿吨,是国内外罕见的一个大型石膏矿床。岩盐分布于岱岳区大汶口西北一带,为全国特大盐矿之一。水泥石灰岩,探明储量50余亿吨,其中新泰谷里和肥城桃园两矿区储量均在亿吨以上,可作为百万吨水泥厂的原料基地。钾长石已探明储量2560万吨,居国内首位。泰山花岗石是名贵的建筑装饰材料和大型石雕用材,目前开采的主要有泰山青、泰山红、泰山绿、海浪花、吉祥绿、虎皮花等12个品种。

泰山泰安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岱庙内有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称为“中国三大殿”之一的宋天贶殿。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安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五千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安也因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十)最适宜人居城市威海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总面积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6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总人口249?83万人。
威海,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绿化美化水平、环境质量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被联合国确定为“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概况了威海的特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扬威奋进、前景广阔”。

威海市旅游资源丰富,长达一千公里的海岸线上罗布着众多的海湾、岛屿、沙滩,有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刘公岛,世界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成山头,市区内有环翠楼公园、威海公园、国际海水浴场,有天鹅湖、石岛湾、银滩、环翠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有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圣经山、圣水观、铁槎山,海湾奇观乳山口等八十多处旅游景点,十多处优质温泉驰名中外。

威海刘公岛谷雨是渔家最重要的节日,源于传统的谷雨日祭海活动现在已发展成了威海最重要的国际性节庆活动。以前,谷雨时节,百鱼上岸。为感谢海神能赐给丰厚的鱼虾,祝愿天天鱼虾满舱,祈求神灵保佑,免灾除难,渔民便在这天举行传统的祭海神活动。如今的渔民节已变成了以弘扬海文化为主题,以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为目的的海洋博览盛会。但是祭海神、耍龙灯、划旱船等海味十足的活动则必不可少,成为以海文化为特色的胶东民俗的一次集中展示。

除了传统的节日之外,最能体现民俗风情的,还要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活动。结婚的各种民俗和礼仪现已被婚礼服务公司进行了很好的发掘,几乎变成了一种模式,但人们就是在履行这些带有深深民俗烙印的模式中找到了欢乐。而小孩过周岁时,小宝宝要坐在一个特别的东西上面,面前放着各种物件,先抓什么就表示以后可能干什么工作。威海文化名人田峰泉先生在其著作《走过九九》中对小孩周岁“抓鞠”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威海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以烹制海味而著称,特别是海鲜货、小海货的制作更具特色。威海菜肴特别讲究刀工、拼摆花样、火候和味道,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方法多采用扒、溜、炸、炒、煎、蒸、烤等,主要风味菜有红烧海参、手扒对虾、芙蓉干贝、红烧海螺、油爆“天鹅蛋”、姜汁螃蟹、清蒸加吉鱼、油炸万寿菜、威海清汤等。

(十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

日照地处中国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7万。

作为鲁南地区的直接出海口,日照处在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沿海主轴线和日(照)西(安)线产业聚集带的交汇点上,是亚太经济和欧洲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在百公里海岸线上,可建万吨泊位码头的达20多公里,现已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共建成24个泊位,年吞吐能力达3500多万吨。深水大港日照港原名石臼港,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82年主体工程开工,1986年投产运营。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我国大陆沿海十大港口之一和第二大煤炭码头。岚山港是山东省第二大地方港口,建有全省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两港不冻不淤,陆域开阔,地质条件良好,可建设泊位200多个,年吞吐能力可达2亿多吨。兖日、坪岚铁路分别东与日照港、岚山港相接,西与陇海、兰新线相汇,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通过中亚、东欧等国家可直达荷

兰鹿特丹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1995年7月,国家“三部委”批复日照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日照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和集散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安东卫海货市场,也日照海滩是我国四大水产品育苗中心之一,拥有全国首家对虾、靓虾人工越冬基地和乌贼增殖基地。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日照市区以北15公里,是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日照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是山东省旅游规划“五区一线“中海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林木茂密,海水洁净,滩平沙细,集蓝天、碧海、绿树、金沙滩,是北方一流的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缓细软,海水清澈洁净,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均宽度180米,这里沙细、浪小、水清、滩平,是天然的沙滩运动场,是开展沙滩运动项目的绝好佳地。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

(十二)绿色钢城莱芜

莱芜西依泰山,北接济南,东临淄博,南靠新泰,地处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4万。

莱芜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境内拥有磁莱、辛泰两条铁路线和泰莱、博莱、莱新三条高速公路,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40公里。

莱芜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铁矿石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达到62-66%;煤储量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市之一;花岗石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莱芜黑”花岗石板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珍品”。全市钢铁生产能力700万吨、深加工能力250万吨,大H型钢、中宽带、轴承钢、齿轮钢和粉末冶金等主导产品深具加工潜力,全市形成了从铁矿开采到生铁冶炼到炼钢轧钢、从加工铸造到机械制造到新材料生产完善配套的钢铁产业体系,进一步拉长了钢结构加工、汽车配件加工、板带加工、环保机械加工等钢铁产业链条。
钢城企业首属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经过31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个拥有转炉钢和电炉钢两个生产系统,包括矿山采选、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轧材以及相应的动力、运输、机械、建安等门类齐全、工艺装备先进、具有年产22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先后被评为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中国工业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国家一级节能企业、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和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12家企业之一,山东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山东省“AAA”级信誉企业、山东省节约能源标兵企业、山东省技术开发中心单位、中国冶金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中国冶金第一家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是国内第一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三证齐全”的冶金企业。

莱芜古称赢、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汶阳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春秋时期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有闻名于世的“齐长城”遗址。这里还是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故乡;四十多年前,又以

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载史册。

莱芜是革命老区,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因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莱芜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级旅游景点。另外,还有风景旅游区,如齐鲁大峡谷旅游区;房干生态景区;黑龙潭景区;“天上人家”景区;“林海草原”景区;雪野休闲度假区;孔雀山景区;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华山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山景区;雪野三峡风景区;红石公园等。

莱芜还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莱芜“三辣一麻”久负盛誉。莱芜生姜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封建社会曾是朝廷的贡品。它以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而著称,富含多种维生素,既是美味品,又是保健品,民间有“冬夏吃生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莱芜白皮蒜瓣大产量高,质细辣味香,具有防病保建之功效。莱芜鸡腿葱是烹调的常备佐料,“如吃山东菜,鲁菜不离莱芜葱”。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莱芜召开全国“三辣”规划会议,把莱芜生姜列为名贵产品。1961年,莱芜被列为省属生姜、大蒜、大葱商品基地。莱芜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辣九州。现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106万公斤。莱芜黑猪以其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而闻名全国,素有“国宝”之称,与莱芜大黑山羊、黑鸡、粗毛型长毛兔并称为莱芜“三黑一白“闻名全国。莱城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黄金蜜桃、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水果享有盛誉,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黄金桃之乡”、“中国蜜桃之乡”。

(十三)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名城临沂

临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2?7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市交通十分便利,已形成海上、空中、公路、铁路相衔接的立体网络。已经复航的临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机场。境内以4条过境国道和14条省道干线为主,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经济大市”、“商贸强市”、“宜居城市”和“文化名市”4张新的城市名片,正重塑山东临沂新的城市形象,成为增强经济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力助推。《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布,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七位,成为全国惟一进入城市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革命老区。2005年被浙商行会评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6年列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第21位。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条件,以及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使临沂批发城成为位居全国批发市场的第三位,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临沂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沂蒙山小调》传唱大江南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已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特别是“沂蒙精神大型展览”的举办,更是把临沂的“红色品牌”推向全国。“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拥军独轮车”等别具沂蒙红色风情的经济品牌正在形成并为沂蒙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04年7月,临沂正式启动”红色旅游线临沂市风光壮美,钟灵毓秀。辖区内的蒙山有“七十二险峰,三十六洞天”之胜景。蒙山有“天然氧吧”之誉,已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养生长寿山”。纵贯南北的沂河,象一条玉带,飘展在临沂大地上,两岸风景如画。临沂城东部的沂河橡胶坝,已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成为临沂一大景观。

临沂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城已有2400多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就出土在这里,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等许多历史人的故乡和诞生地。如今,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沂南汉画像石墓、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故居,已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临沂也是中国革命著名的老区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沂蒙山区几百万儿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品牌平添经济活力。临沂历史底蕴丰厚,文化名人辈出。临沂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书圣文化节”,吸引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和商业人士聚集临沂,追忆书圣遗风,开展经贸洽谈。生态品牌铸造发展潜力。临沂水资源丰富,千里沂河纵贯南北,有“世界第一坝”之称的小埠东拦河坝拦出34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一次性蓄水总量达1亿立方米。沿河而建的百里滨河大道两边,规划建设了凤凰、沂蒙精神、银杏园等多处绿化景区和休闲园地,?河、涑河、青龙河整治开发工程顺利实施,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凭借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临沂滨河湿地跻身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十四)神京门户、世界太阳城德州

德州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山东省西北部。北依北京、天津,南邻省会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区内,兼具沿海与内陆双重优势。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52?6万。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5条国道、14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京福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德州到济南国际空港仅需一小时,到天津海港也只用两个小时。目前,全市已形成纺织、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8大门类25个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畜牧业已成为全市的一大支柱产业,被国家列为全国6大秸杆养牛示范区之一。“农业科技创新园”先后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列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唯一试点单位、被农业部列为科技示范园试点单位、被国家农业开发办列为全国高产高效农作物栽培示范点。鲁北木材市场及神马物贸集团木材市场被评为“中国木材明星市场”,庆云商品城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批发市场。
德州的太阳能产业萌芽于10年前。德州市政府采取政策拉动、服务推动、典型带动等举措,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每年以20%以上速度递增,从而催生壮大了太阳能产业。目前德州已发展太阳能以及相关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占到山东省的70%以上,产值占全国太阳能行业总产值的10%左右。在整合全球资源上先人一步,在打造产业群体上先人一步,扶持一批太阳能企业,壮大一个太阳能产业,把太阳能开发利用培植成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第一个绿色百亿产业。到2010年,建设太阳能小区500个,太阳能村庄500个,太阳能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1/3,成为世界范围内太阳能普及率最高、科研水平最强、生产能力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地区。2005年9月16日,“中国太阳城”命名仪式在德州市举行,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联合授予德州市“中国太阳城”称号。德州的太阳能产业链也延伸到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交通灯、温屏节能玻璃、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等系列产品,路灯安装到上海、安庆、呼伦贝尔、郑州、西沙永兴岛等几十个城市地区,光伏发电系统即将进入意大利的罗马。

德州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苏禄王墓位于德州城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东国340人访问中国。归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殒殁,赐谥“恭定”,永乐帝亲撰碑文,命以王礼厚葬于此。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等留居墓地,后加入中国国籍,遂以温、安姓定居德州。邢侗公园:明太仆少卿、书法家邢侗辞官后,在临邑县城东南筑“来禽馆”书斋,现在此处建有“邢侗纪念馆”。东方朔为我国汉代大文学家,据传为中国相声的鼻祖,老一代相声大师曾祭过东方朔像。(十五)江北水城聊城
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在这里交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万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聊城市以建设“江北水域”为目标,建设、完善了东昌湖旅游区、京杭大运河城内旅游区、陡骇河旅游区、马颊河度假村、姜堤游乐园、凤凰苑农业科技园等一系列以休闲、娱乐、度假、生态为主的旅游区。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南市区,东、北、西分别以聊城市区主干道柳园路、东昌路、湖西路为界,南至南外环路,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东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宋代隆兴寺铁塔,国家重点文物、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仍会使人们体味到昔日运河聊城运河博物馆漕运鼎盛时期古聊城的繁荣和辉煌。

中国第一座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山东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于2004年11月在山东聊城动工建设。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分为陈列区、收藏区和研究及学术交流区3个功能区域。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工程之一,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该馆的建设对于研究和传承运河文明,弘扬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促进和提升运河沿线城市乃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山东聊城市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流经聊城的西部。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形成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聊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渐、任克溥、书画名家邓钟岳,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和九十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水浒》、《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中国古代名著,对古聊城和东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历史沧桑,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造就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景点,也汇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丰富旅游资源。风景区内,错落散布着中国现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明代光岳楼,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宋代铁塔,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以及傅斯年纪念馆、民族英雄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十六)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

滨州横跨黄河两岸,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3万。

滨州具有依河傍海的天然优势,是蜿蜒五千里渤海湾的地理轴心,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为滨州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滨州海岸线长239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

滨州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四环五海”工程(即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绿化带、环城风景带和东、西、南、北、中五座平原水库)顺利完工。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初现“四环相连”、“五海”呼应、72湖点缀的生态城市特色。其中,东环城绿地以自然景象为景观特征,以“风花雪月”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翠林松风、朝阳蒲花、芦塘飞雪、高湖映月;南环城绿地以黄河自然风光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观——旧埠新桥、蒲湖怀古、南滩落雁、中堤源流;西环成绿带以四季季相为景观特征,以“春、夏、秋、冬”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五庄春桃、星湖夏荷、西山秋菊、沙溪冬梅;北环城绿带以人文历史为景观主题,形成四个景点——书台论兵、董村仙配、红妆剑舞、齐墩遗迹。

五海景观特征:东海以“水”为主题,利用2?40平方公里的东郊水库为基面规划沿水库的250米宽的松林防护带,形成大水面、大绿地的景观效果;南海以“情”为主题,突出“黄河风情”的设计理念,以南海坐佛的意象为其设计形态,景点布局有:莲花池、滨河风情带、黄河科普中心、黄河风情村、工艺作坊、菩提树、渔村、翠堤春晓、娱乐休闲中心、密林仙踪、修剪灌木园、南入口广场等景点;北海:以“人”为主题,突出人与自然相融的设计理念。该绿地主要作为市民游憩、运动的场所。景点布局有:生命起点、生命意义、水上彩虹、温馨家园、滨水休闲、水波广场、渔人码头、水上漂流、野外探险、彩弹游戏等景点。中海:以“天”为主题,突出日月星晨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以相应的形态将绿化小岛散布在宽阔的水面之中。
滨州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在剪纸的传统题材中,表现较多的有葫芦和鸟、鸡狗鹅鸭、花草鱼虫、猪羊骡马等,无不蕴涵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洋溢着创作者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其主要题材,多与古时黄河下游人民的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一些神话有关。

(十七)牡丹、书画之乡菏泽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人口875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菏泽区位优势突出,涉外服务机构健全。京九铁路与新不断更新欧大陆桥(太平洋西岸的日照——菏泽——西安——阿拉山口——大西洋东岸的荷兰国的鹿特丹港)在菏泽交汇,使菏泽成为纵连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是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人流物中心。

菏泽牡丹菏泽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从明朝以来,一直是国内重要的牡丹栽培、观赏基地。到目前,菏泽栽培面积已达到2000公顷,600多个品种。曾多次在国内外重大花卉展评中获奖,在99年昆明世博会设立的110项牡丹花卉单项奖中,菏泽牡丹一举夺得81个奖项,显示了“菏泽牡丹甲天下”的实力。每年牡丹花开时节,近百万国内外游客云集,人海如潮,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这一场景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市内。黄河沿岸还有孙膑旅游城、刘邓大军渡河处等景点。

菏泽是“武术之乡”。目前,全市武术种类达50多个,有各类武术组织及社团1800多个,武术馆校41所,武术村1504个。郓城、牡丹区、单县、定陶等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民族武馆、宋江武校、东方武校、曹州武馆等4处馆校,在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评审中列入优秀行列。

菏泽是书画之乡、戏曲之乡。热爱书画艺术的民风遍布全市城乡,全市有国家级书画会员58人,省级会员600余人,市级会员2000多人,还拥有多处书画创作专业村和书画爱好专业村。菏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繁多。早在50年代,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看过菏泽的地方戏曲,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历届全国及山东省戏曲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取大奖。现在有各种古乐、舞蹈、戏曲学校10余所,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遍布城乡。另外,菏泽还有古老的斗鸡、斗羊等风俗。菏泽民间工艺品种类多样。著名的有菏泽鲁锦、面塑、草条编等。其中菏泽鲁锦是鲁西南农村的家纺布,可制作鲁锦时装、工艺品、壁挂等30多种饰品。菏泽面塑,历史悠久,牡丹区的穆李村是有名的“面塑之乡”,著名艺人李芳清等人曾到东南亚、中东、欧州和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献艺。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菏泽在西周时期为曹国所在地,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始称曹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始设菏泽县,因古时候这里有菏山、菏水、雷泽湖而得名。我国古代著名的三位部落首领尧?舜?禹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史书记载:“尧葬于谷林”,“舜耕于历山,钓于雷泽,陶于河滨”。谷林?历山?雷泽等均在菏泽地区境内。历史上的菏泽,交通便利,美丽富饶,商贾云集,货畅其流,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1文化中心。商界鼻祖范蠡,弃官离越,携西施定居于陶,被历代商人尊奉为“陶朱公”东汉末年,曹操屯兵鄄城(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成就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军事家孙膑?1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菏泽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至今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孙膑旅游城等100多处名胜古迹。后记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巩固传统品牌优势,培植新的名牌产品,增强山东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和影响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推进山东品牌建设,是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为继续深化山东品牌战略,不断宣传山东品牌,让品牌山东走向世界,我们对当前的山东品牌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本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王厚柱、管延忠、岳朝伟、都杰参加了本书的编辑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