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了!“神十三”带回了哪些“土特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4 03:24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飞行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即将转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

航天员落地后出舱

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微笑招手。

翟志刚出舱后,

在接受采访时,

一连说了多个感觉良好。

航天员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

出舱后,

王亚平说,

“真的是很开心很开心!”

想对女儿说,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

出舱后,

叶光富还对着镜头比心。

三名航天员带回了哪些“天宫特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邵立民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答。

航天员带回哪些“天宫特产”?

邵立民表示,采用快速返回方案让飞行控制方面的节奏更加紧凑,前后衔接更为紧张,因此给飞控人员带来更大压力,但并不影响飞船本身的软硬件配置。对神舟十三号飞船来说,最大的考验是长期飞行后安全返回。

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轨停靠6个月。“延长停靠时间,可以压缩发射次数,减少发射和返回带来的风险,并降低工程成本。”邵立民说,但是航天器飞行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而且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在轨环境,要确保飞船的寿命可靠性,必须通过在轨验证,这样不仅更科学,也让科研人员更有底气和自信。

在整个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主要负责物资的转移和安装,并不需要对飞船进行特殊的操作和维护。邵立民介绍说,神舟飞船没有航天员参与,也能够独立控制飞行,航天员主要解决地面无法操作的事情,比如转移需要带回地面的货物,关上舱门,穿好压力服,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

谈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带回哪些东西,邵立民说,“这就很多了”,比如航天员的在轨记录、他们拍摄的视频照片、实验样品、一些空间站的设备等,“我们目前还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有些情况跟预期不一样,所以需要航天员带回地面进行分析。”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

仅用了约8、9个小时,

而当时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

大概用了28个小时左右。

时间为何会大大缩短呢?

原因就在于,

神舟十三号采用了快速返回技术,

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商报君精选

等你来pick→

原标题:《到家了!“神十三”带回了哪些“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