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中西部,由1937年建成的渭惠渠和1971年建成的宝鸡峡工程合并而成,西起渭河宝鸡峡口,东到泾河河畔,南临渭水,北抵渭北高原腹地,灌溉面积19.77万公顷。灌区覆盖宝鸡、咸阳、杨陵、西安4市(区)、14县(市、区)、97个乡镇、1623个行政村和7057个村民小组,区内农业人口181万人,是一个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离输水、大型建筑物种类齐全的特大型灌区,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大的灌区和重要的粮、油、果、菜生产基地。
自开灌以来,灌区共引水265亿立方米,粮食公顷产由开灌前的2355公斤提高到9945公斤,累计增产粮食257亿公斤,社会效益达300亿元以上,成效显著。“九五”以来,灌区发展驶入快车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局经济总量由1996年的2633万元上升到2001年的8435万元,文明单位覆盖率达85%以上,获得各种奖励近40项。2000年管理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进入新世纪,乘着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FO的东风,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领导班子立足实际,广泛调研,勾绘出了灌区“十五”发展的蓝图,即围绕“六水”思路,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六个并举”,力争使灌区形成以灌溉、发电为主,供水、水工建筑、水利旅游、绿色企业、综合开发并重的多元化发展体系,努力将宝鸡峡灌区建设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