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几条骑行路线,快来一键打卡吧~
2021-11-25 16:58
2021
开启畅意骑行之旅
左右滑动,切换你的今日心情
有没有爱骑行的小伙伴
举手手报道~
虽说,现在的气温下降
不过最近几天天气晴朗
阳光明媚
加之秋叶掉落,色彩缤纷
来一次酣畅淋漓的骑行
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条
适合骑行的路线
一起看看吧~
#01
秦岭分水岭骑行
在西安,说起骑行没有人会不知道
分水岭路线
这条路线绝对能算得上是骑行者的天堂
分水岭,顾名思义,划分水域
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域,以北为黄河水域
由于地处秦岭
加之公路沿沣河一直往上,有山有水
一路景色秀美,风景迷人
分水岭,距西安市区70多千米
其中从沣峪口到秦岭顶34.7公里爬坡
海拨2000多米
因为上坡路段长,挑战难度大
也被众多骑友们成为“骑行驾照考试路”
沿途风景秀美
特别是深秋初冬时节
漫山秋叶,色彩斑斓
山峰俊朗,走势大气磅礴
霜叶红似火,点缀的秦岭在庄重之中
多了几分灵动与婉约
骑行到高处远眺,将万千景色尽收眼底
层林尽染,云雾缭绕
美景和山中清甜的微风吹散所有的疲惫
路线:G201——秦岭顶
#02
骊山环山骑行
若说起西安周边最美的骑行路线
那绝对非骊山环山路线莫属了
蜿蜒曲折,九曲十八弯
像是铺在大地上的完美曲线
道路镶嵌在群山之中
如游龙般勾勒出走势
绘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这条盘山公路
名震骑行圈、摩旅和自驾圈
长坡、弯道、急弯、各种类型的弯道
深受骑行者的喜爱
道路蜿蜒的曲线和震撼的高差
便是考验你骑行技术的时候了
刺激、爽快
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再幸福不过了
如今的季节,浓郁的色彩更让人心生向往
冬天给这里增添了苍劲之美
夜幕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
这里的空气也格外清新
初冬的山风是寒冷的,但却格外清爽
站在高处即可看到城中的万千繁星
公路上来往车辆驶过
车灯连成一道绚烂的光线
在山间盘旋缠绕
路线:钟楼——十里铺——G108——骊山索道——仁宗庙
#03
穿越秦岭
有没有想过骑车穿越秦岭?
那宝鸡到汉中这条线路你值得拥有
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到达陕南
这条道路难度适中
并且沿途景色优美
这个季节去刚好能看到最浓郁的景色
宝鸡——太白,有一段长距离爬坡路段
最高点太白梁海拔1800左右
之后一路下坡到太白县
从太白县城沿着褒河,可以一直到汉中市区
其中从太白到留坝,会途径最美公路
姜眉线,陕西十大最美公路
姜眉线这段基本上是沿着褒河,一路缓下
不是特别耗费体力
沿途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欣赏美景上
初冬虽说树叶飘零,但胜在色彩绚烂
随手一拍就是唯美风大片
路线:宝鸡--太白--留坝--汉中
#04
高江路骑行
高江路西起宝鸡凤县高桥铺
东止汉中留坝县江西营村,全长39公里
多次入选陕西最美乡村路
2019年中国公路学会评选出
18条全国美丽乡村路
高江路从“陕西最美”升级为“中国最美”
当你身临其境时,自然会被它的美吸引
沿线山峦叠嶂,植被丰富
骑行累了在路边休息时,满目都盛满了色彩
静静的看来往的车辆、行人
跟随落叶飘扬的踪迹,感受秋的美妙韵味
有远处朦胧的山水做见证
从初秋到晚秋再到初冬
路旁的树木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
公路沿线山峦叠嶂,植被丰富
让人有一种步入世外桃源的梦幻感
沿着公路骑行,绕绕弯弯、兜兜转转
风将季节的色彩变幻
那一片惊艳的红色,浓郁的红色
令人目酣神醉
不仅是一次骑行,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路线:宝鸡凤县高桥铺——汉中留坝县江西营村
#05
西安城墙骑行
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
墙高18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对于不想出城的小伙伴来说
西安城墙绝对能算得上是最佳选择
外地的朋友同样可以享受骑行的乐趣
在城墙景区租赁一辆自行车
来一次独特的历史轨迹骑行
没有此起彼伏的鸣笛声
没有拥挤的十字路口,闪烁的红绿灯
慢慢骑行,感受13.74公里
健康、阳光慢生活
肆意骑行,看着城墙的景色在眼前闪过
动态的景色瞬间活跃了起来
或者在夕阳西下时拿起手机、相机
将自由潇洒的生活记录
随手一拍,分分钟GET大片
既能感受骑行的酣畅淋漓
又能欣赏城墙的绝美风景
一举两得!
路线:南门—西门—北门—东门—南门
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
一次次骑行是关于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
也是阅览大好河山的绝佳体验
当汗水划过脸庞
心中的热血与激情得到绽放
所有的疲累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最近几天阳光明媚
不如来一场骑行吧~
无论在哪
与初冬的万物相拥
温馨提示
骑行要注意安全,携带好个人用具,做好保暖防护措施。
<本文为综合整理,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陕西的AB面:历史VS时尚,谁更胜一筹?
又一年高考报名开始,不如先来一览陕西高校风采
@所有人,陕西送你一份“柿柿如意”指南,快来查收
氛围感的陕西能有多绝?
我约了一个人见面,在宜川的某一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