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防氟砷改灶项目全面启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0 02:30

        我市属地方病高发区、重病区,主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砷中毒,局部地区有大骨节病和布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砷中毒是因长期燃用含氟砷过高的石煤,污染室内空气、粮食、蔬菜等,使人体摄入过量的氟砷而引起慢性蓄积性中毒的一种地方病。据2001年调查,我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分布在除旬阳、白河外的8个县区,100余万人受到危害,病区部分学校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高达100%,成人氟骨症患病率14.6%,成为目前安康乃至全省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地方病。2004年,又发现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得到国家专家组认定,初步调查显示砷中毒患病率达28%。目前,预防和控制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良炉灶,将有毒有害煤烟通过烟道排除室外,消除对人体的危害。我市防氟改灶工作自1998年开始,累计改灶14万余户,50余万人受益。
        2004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卫生建设防氟砷改灶项目,安排在全国7个省,陕西省仅我市一家。任务为改灶7万户以上、14万个炉灶,总投资1400万元,由卫生部门牵头实施,要求8月底前完成。3月17日,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在平利县召开了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暨防氟砷改灶动员会,对防氟砷改灶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任务具体分解到汉滨区3.3万户、6.6万个炉灶,紫阳县2.2万户、4.4个炉灶,平利县1万户、2万个炉灶,汉阴县0.5万户,1万个炉灶。会上巨拴科副市长与4个项目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区政府分管县区长作了表态发言。省卫生厅梁宝林副厅长先深入汉滨、平利视察防氟改灶情况,并亲临会议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要选好点、选好炉、抓好健康教育。巨拴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改灶工作要做到认识、领导、管理、宣教、技术、质量、督查、奖惩八个到位,要求县区政府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大投入,积极落实本级政府人均0.1元地方病防治配套经费或专项经费;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要求财政、卫生部门要互相配合,尽快搞好炉具的选型和招标采购工作,不能耽搁时间影响改灶进度。市上成立了防氟砷改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印发了防氟砷改灶项目实施意见,建立了市级派驻督导工作组,明确了职责。至目前,紫阳县于3月28日至29日召开了全县防氟砷改灶启动工作会议,与项目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抽调专人,成立了组织机构。其余项目县区正在积极安排部署中。 附: 市防氟砷改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防氟改灶项目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

组    长:巨拴科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谢    康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彭有庆   市卫生局局长
                廖贤平   市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吴树山   市卫生局副局长
                梁兢波   市疾控中心主任
                鲁   利   市卫生局地病办主任
                邹   敏   市卫生局规资科科长
                何俊平   市疾控中心地方病科科长

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地病办,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市防氟砷改灶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防氟砷改灶项目的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督导,宣传及健康教育。

组   长:梁兢波  市疾控中心主任
副组长:黄志富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鲁    利  市卫生局地病办主任
成    员:何俊平  市疾控中心地病科科长
                邹   斌  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科长
                汤万成  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主管医师
                胡   强  市卫生局地病办干事

办公室设在市疾控中心,由何俊平负责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