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楚雄彝族自治州GDP突破2000亿元大关,跃升为云南经济的新力量。其中,楚雄市贡献700多亿元,是全州的“领头羊”和“火车头”,成为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市。
攀“高”向“新”,这股动能既来自楚雄市“老树发新芽”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来自新兴产业“生强枝”的新脉动。
当前,楚雄市全力打好强产业、强工业系列“组合拳”加快构建产业聚集高地和新兴工业城市。楚雄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顾平表示,着眼工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用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选准工业赛道,引培龙头企业,建好园区平台,推动产业集链补链延链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链式’思维,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实施园区三年提质增效行动,力争打造千亿级园区。”
传统产业“发新芽”
铜,是全球最重要的金属之一。走进楚雄州境内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这棵自1994年诞生之初就以“铜”为目标的“老树”,如今也慢慢发出了“新芽”。
在电解厂生产车间,只见金黄色的铜水从阳极炉流槽汩汩涌出,流入电解槽内进行电解,最终形成阴极铜板,之后,一块块阴极铜板再由机械吊车运走。
“以前,公司只能生产阳极铜,阳极铜还需经过中间企业进行加工才能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使用。”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电解厂负责人华宏全解释道,而现在公司通过技改扩建之后,以电解法提纯金属铜,铜离子从阳极溶解并在阴极析出,公司可生产出铜含量高达99.9935%的阴极铜,直接用于下游企业生产。
华宏全所负责的电解厂正是楚雄滇中有色金属去年5月动工实施的年产20万吨阴极铜产业化项目,依托公司现有铜火法冶炼系统的装备及工艺技术优势,对再生铜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构建“原生+再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从“铜精矿-阳极铜-阴极铜”的全产业链闭环生产,年可实现工业产业150亿元以上。
“通过实施20万吨阴极铜产业化项目,帮助企业走出技改求变之路,让楚雄市绿色铜产业延伸至铜箔、铜线领域,实现铜材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楚雄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施龙表示,针对“老牌”企业不再适应发展的需求,要坚持通过科技赋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
近年来,楚雄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4户、占全州42.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户、“小巨人”企业2户。
加装“科技数字引擎”,楚雄市传统产业正焕发新的生命力,“老树”发新枝塑强新优势,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新兴产业“生强枝”
2022年8月,又一家生物医药企业选择落户楚雄高新区。“选择楚雄是因为这里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而且有非常好的招商引资政策。”云南药科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伯彦直言道。
该公司在楚雄高新区庄甸医药园区投资建设的“云南药科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药制剂产研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4亩,概算总投资5.5亿元,实现新增就业500人。目前正进行主要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空调净化设备试机、智能化车间联网综合布线等工作,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8月正式生产。
刘伯彦介绍道,一期项目主要建设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12条(产能20亿支),大容量注射液生产线2条(产能5000万袋),BFS吹灌封注射液生产线2条(产能1亿支),主要产品研发包括1个心脑血管类一类创新药研发,60个新三类、四类化学仿制药研发,40个品种引进。
云南药科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驻,也激荡了楚雄市庄甸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一池春水,成为继昆明之后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楚雄市已形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原料药、中西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妆品、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产业链条。此次云南药科院化学药高端制剂产业基地建成后,还增加了注射液生产能力,连接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药品流通,进一步延长了生物医药产业链。
近年来,楚雄市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重点打造绿色硅光伏、风电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让新兴产业“生强枝”,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片热土上,因时而动、聚势而为,踩着奋进的鼓点,全市上下蓄势强能,奏响的高质量发展强音将更加嘹亮。
云南网记者 杨萍 赵芸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