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张鲁宁愿归降曹操,也不愿归降刘备?张鲁:刘备“鸠占鹊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6 19:12

原创 为何张鲁宁愿归降曹操,也不愿归降刘备?张鲁:刘备“鸠占鹊巢”

2025-05-17 11:35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朋友们,大家是否曾经思考过,为什么张鲁宁愿归降曹操,而不愿归降刘备呢?这一历史决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我们今天不妨一同探讨一番。

张鲁,曾是汉中地区的主人,长时间盘踞在这里,足足三十年。其间,他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和雄厚的势力,建立起了相当稳固的统治。然而,历史的巨轮终将碾碎这位暴发户式的割据政权,渐渐逼近的终结也难以避免。

公元215年冬,魏国的曹操亲自率领10万大军西征汉中,声势浩大。此时的张鲁,已经是强弩之末,局势岌岌可危,根基不稳。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决战,他深知自己恐怕难以抵挡大势的冲击。

曹操出兵的消息传开后,张鲁意识到形势已不可逆转。尽管如此,他的弟弟张卫依旧表现得过于轻敌,企图孤军奋战死守阳平关。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张卫全军覆没,阳平关陷落,张鲁也只能像困兽一般竭力挣扎,退路所剩无几。

一、张鲁控制汉中与曹操决一死战

想要理解张鲁的决策,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他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张鲁的家族自古信奉五斗米道,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他通过母亲的关系,结识了益州牧刘焉。刘焉相当赏识他的能力,遂任命张鲁攻占汉中。张鲁不负众望,成功击败了汉中的守将,并牢牢把持了汉中30年的时间。

随后,刘焉的职务由刘璋接替,然而刘璋多次派兵讨伐张鲁,要求其交出汉中,却都未能成功。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最终刘璋怒不可遏,将张鲁的母亲和族人全部杀害。这一打击令张鲁痛彻心扉,他誓言要为亲人复仇。

经过多年鏖战,刘璋突然改变策略,巧妙地引诱蜀汉军阀刘备入蜀平叛。谁料刘备一到川地,立刻反客为主,成功夺取了刘璋的蜀地。这一变化让曹操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他迅速派兵争夺汉中,以防止刘备一统巴蜀。

在曹操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张鲁意识到自己再难逃脱困境。虽然心中充满恐惧,但他也看到了投降的机会——或许这样能保全汉中并且自保一命。与此同时,张鲁的弟弟张卫却仍固执地坚持要守住阳平关,结果导致全军覆没,张鲁也再无选择,只得竭力挣扎。

二、谋士出谋划策奋起反击魏军

当张鲁得知阳平关失守的消息时,他悲痛欲绝,几乎要亲自前往曹营向曹操谢罪投降。然而,张鲁的心腹谋士阎圃却极力劝阻他,指出此举非常愚蠢。作为失败的一方,他已经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倘若投降时过于屈辱,曹操不仅不会重用他,反而会轻视他。

阎圃建议张鲁应当立刻反击,夺回一些关键的防守据点,与魏军进行长期对抗,这样能给曹操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助于争取到更有利的投降条件。

张鲁听从了谋士的建议,迅速组织起数万大军,占领了朴胡要塞,并誓死与魏军一决胜负。张鲁的防守准备得井井有条,朴胡要塞迅速筑起了坚固的防线,魏军多次进攻都未能攻破。

在阎圃的谋略下,张鲁的顽强抗击终于打动了曹操,后者意识到必须拉拢张鲁,于是派出使者表示愿意与张鲁和解,并承诺重用他。看到局势开始向有利的一方发展,张鲁也渐渐恢复了信心。

三、内心深处瞧不起刘备

然而,投降的决定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出。面对曹操和刘备的选择,张鲁内心深处对刘备充满了鄙视。他认为刘备通过阴谋手段成功夺取刘璋的益州,这种行为无耻且卑鄙。如果自己投降刘备,无异于为这个“伪君子”效力,成为其工具。

因此,当谋士建议他在曹操和刘备之间作出选择时,张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曹操。他甚至明确表示:“我宁愿成为曹公的奴才,也不愿做刘备麾下的上客!”这番话显露出张鲁内心对刘备的深深蔑视。

与刘备的奸诈手段不同,张鲁认为曹操凭借着正当的手段夺取了汉中,因此他并不排斥投降曹操,甚至在心底还对曹操有些许敬佩。最终,张鲁毫不犹豫地开城投降,将汉中献给了魏国,一气呵成。

四、封赏优渥彻底倒向魏国

张鲁最终如愿以偿,投降了曹操。曹操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封他为镇南将军,同时授予他的五个儿子列侯爵位。这些优厚的待遇令张鲁十分欣喜,心甘情愿前往魏国。

曹操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鲁的儿子,二人结为亲家。这使得张鲁可以名正言顺地依附曹操,成为魏国的一员重臣,巩固了他在汉中的统治地位。曹操的封赏让张鲁彻底倒向了魏国,他不仅得到实质上的优待,甚至在精神上也与魏国结下了深厚的关系。

张鲁的转变并非短时间内发生的,而是在长时间的政治博弈和复杂的抉择中,最终坚定了他对魏国的忠诚。他在曹操麾下大展拳脚,为魏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历史留下宝贵一课

张鲁的历史抉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一课:在危机中,如何找到转机。依靠谋士阎圃的深思熟虑,张鲁成功地将危机转化为机会,重新燃起了斗志。阎圃的冷静与策略,值得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学习与借鉴。

此外,张鲁在面临曹操与刘备的选择时,能理性分析,站在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做出决策。他没有让情绪或仇恨影响判断,而是果断选择了最有利的道路,这种冷静的思维和决策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困境时,应该像张鲁那样果敢且理性地做出选择,运用智慧,在逆境中找到生存的希望。这正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结语:张鲁的故事给我们提了几点启发

第一,面对强敌时,要善于运用策略。张鲁在魏军压境时并没有选择直接投降,而是在谋士的指导下,通过持久战争取了有利的谈判条件。柔中带刚的策略非常值得我们效仿。

第二,做出决策时要理性冷静。张鲁虽然对刘备心存鄙视,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理性分析,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这种不让个人情绪左右判断的冷静态度,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