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1 01:51

小字号

人民网呼和浩特9月18日电 (富丽娟、实习生刘佳宝)9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在呼和浩特市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从“协作开展保护利用、加强历史价值研究、联合开展巡查工作、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签署仪式现场。实习生 刘佳宝摄

签署仪式现场。实习生 刘佳宝摄

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以长城、黄河为界,其中长城占两省交界线的95%。为落实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工作会议要求,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与两省区交界处的市级文物部门、旗县区人民政府协商,决定共同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曹建恩在签署仪式上表示,内蒙古与山西省相邻,自古以来就文化相通相融,特别是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山西省密不可分,跨省合作既有助于交流工作经验,也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研究水平。同时,曹建恩就两省区文物部门下一步的战略合作,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合作开展长城调查研究与保护,山西省属于地表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对长城墙体、敌台、烽火台以及古寺庙等保护修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内蒙古自治区长城具有长度最长、时代最多两大特点,晋蒙双方可在长城研究保护方面开展长期的合作;二是深化考古研究阐释,推动专题考古研究,在具有区域特色的领域,实施一批重点考古项目,深入开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史前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子课题研究,合作开展“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石城及相关遗存考古调查”,联合启动“华北北部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模式研究”项目,推动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是推动研究成果共享,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阐释和传播,联合举办重要考古发现系列大展和巡展,同时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强人才交流,研究制定两省专业人员交流和联合培养方案,通过支持联合开展重大考古发掘项目、考古研究课题、博物馆合作交流、专业人员互访挂职等方式,促进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内蒙古与山西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历史上往来密切。通过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两省区不仅建立了交界处长城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的战略合作机制,更标志着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步入了相邻省区文物部门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相邻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共促发展的新阶段。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前8个月全区公路货运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10.7%、16.3%     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1-8月份,内蒙古货运量企稳回升,客运量持续恢复,全区公路运输呈现稳中有增 、稳中快增的态势。 1-8月,全区营业性公路货物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9.6亿吨和1526.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7%和5.7%,较2019年同期增长30.8%和20.4%。…    
3亿多元支持首府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自治区财政厅最新消息:2022至2023年,中央财政和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旗县区投入资金总额将超过3亿元(含社会筹资),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与水平。 其中,已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此项资金2022年已下达;自治区财政的0.5亿元配套资金,今年已下达;呼和浩特市及旗县区财政的1.3525亿元配套资金,将陆续按要求全部落实到位;社会筹集资金达0.22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