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吉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23:41

关于吉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1月18日在吉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小腾

来源:井冈山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18 09:33:47  点击数:

打印本页

字号: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打好“十大攻坚战”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增长动能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民生保障更加坚实,连续十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

  (一)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及时出台进一步推进经济回稳向好“25条”、促消费“25条”等政策措施,开展稳增长调研服务,落实“三级分析、两张函”等机制,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稳、后升”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3.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深入推进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深化重大工业项目开工点将赛、擂台赛“双赛制”,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额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模式全面推行,85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16%。大广高速和樟吉高速吉安段改扩建、遂川至大余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永新、遂川、永丰抽水蓄能电站和峡江灌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鲁丽木业、华昊锂能等优强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引进知名商贸品牌首店50余家,推进县城商业综合体、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市县联动举办消费活动4000余场,发放消费券5000余万元,成功举办“唱响吉安”、“扶摇直上”音乐节、中国乒超联赛、全国跳伞锦标赛、新干箱包皮具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吉安影响,点燃了消费热情。推进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强化景区市场化运作,丰富旅游业态,全市24个4A级以上景区实现专业化运营,永丰恩江古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井冈山半亩方塘民宿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泰和槎滩陂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后河·梦回庐陵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区;全市旅发大会精彩纷呈,提升打造了遂川桃源梯田等一批景区景点。

  (二)产业升级持续深化。开展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00家,立讯智造、景旺电子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59.5%和36%。推进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攻坚战,全面运营电子信息产业“三驾马车”,产业联盟会员企业达300家,产业研究院五大板块全面运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用,成功承办中国(吉安)电子电路产业发展大会,预计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总量居全省第三,企业上云数突破4万家,红板科技获评全国5G工厂,生益电子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木林森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新增A级物流企业9家,峡江县赣中现代物流园正式开园,“公铁水”多式联运加速培育,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5万吨。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年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包保制度,召开“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39期,解决问题近5000个,通过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为企业减负131.1亿元,营商环境评价实现提质进位,吉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地级市前十名的设区市。深化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建成“吉惠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荣获“全省数字金融应用最佳创新案例”;新赣江药业、威尔高电子成功上市。开发区改革深入推进,园区用地“盘活存量求增量攻坚行动”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专项创新案例,7家开发区获省批复同意开展扩区调区前期工作。国资国企、农村宅基地等重点改革取得新成效。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产业引导基金实质运作,撬动引进项目24个;成功举办吉安·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对接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4个,总投资3860亿元。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峰会等活动,预计全年新增生产型外贸企业106家,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33亿元、同比增长22.2%。

  (四)区域发展内外互动。推进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化与东莞对口合作,33项合作事项加快落实,两地超110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与赣州联动发展实现破题,旅游市场共建等事项加快落地。实施做强做旺中心城区攻坚战,推动“两吉融城、七区协同、四翼齐飞”,水巷·能仁巷、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开业运营,S222吉安桐坪至长塘段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站前大道南延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5756套、棚户区改造9852套,有序实施6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接受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全省率先推行“席地而坐·城市客厅”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提升攻坚战,粮食总产达74亿斤以上,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73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5个,“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闱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百强榜,泰和乌鸡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狗牯脑茶入选全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84个美丽乡村点加快建设,高标准改造户厕9.3万个,新建农村公路825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井冈山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五)绿色发展拓展提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8%、提高8.1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退化林修复35.6万亩。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组建市矿业公司,新建绿色矿山2座。打好“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深化GEP核算试点,组建“1+13”国有“两山”运营公司,推出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增长59.8%。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保持全省最低。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吉州区钓源古村建成全省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无废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加快建设,国家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井冈山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验收。永新县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吉安县、遂川县、泰和县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吉安高新区入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园区,万安县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6.6%。新改扩建学校153所、新增学位4.6万个,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开学,市中心人民医院与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实现整体合并,井冈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竣工揭牌,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个,免费基因检测健康项目筛查覆盖率达94%,刚性引进名师名校长9名、名医名专家8名。“一老一小”试点全面推进,全市每千名常住人口托位数达3.76个,城市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43%,1406户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圆满承办全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举办纪念井冈山会师95周年学术研讨会,红色电影《井冈星火》正式登上荧幕,大型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完成二轮审演。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峡江县、新干县管输天然气正式开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市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年度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还有差距,这既有宏观经济形势、需求不足、基数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也反映出我市产业层次不高、实体经济不强、民生保障不足等内在问题。但也要看到,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然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客运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快速增长,我市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没有改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信心、综合施策,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整体提升。

  二、关于2024年计划安排

  (一)关于经济增长。预期GDP增长5.5%左右。主要是从做好“三个衔接、三个坚持”考虑。“三个衔接”:一是与全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二是与锚定“三区”战略、打好“十大攻坚战”部署要求相衔接;三是与全省预期目标相衔接。“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二是坚持与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省里的部署要求相适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三是坚持两个略高于,做到经济总量增幅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略高于与我市规模相当的省内其他设区市水平。

  预期一产增加值增长4%左右;二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其中,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三产增加值增长5.5%左右。综合测算,能够支撑GDP增长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二)关于内部需求。投资方面。随着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行特别国债、专项债和促进民间投资、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措施加力提效,且我市交通能源、大型灌区、农田水利、港口码头、防灾减灾、城乡建设等领域投资需求较大,抓项目扩投资具备良好条件,但民间投资信心修复仍需较长时间,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受限,房地产市场预期依然偏弱,综合考虑,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消费方面。随着国家和省、市稳就业促消费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加上我市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文旅消费、优化商业配套等举措深入实施,消费提质扩容步伐加快,但居民消费意愿仍然不强,房地产、汽车等消费进入平稳期,消费增速大幅提升的空间不大,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三)关于开放型经济。国家着力推进稳外资稳外贸,我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深化与东莞对口合作,对外开放平台优化升级,招大引强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有良好基础,但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稳外资稳外贸存在不确定性,预期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统一表述为“稳中提质”,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增长5.5%。

  (四)关于发展质量。我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市场主体稳步扩大,财政增收具有一定支撑,但房地产税收贡献减弱、土地出让收入下降、部分企业效益不佳,财政增收压力仍然较大,预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1%左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金融信贷投放还有一定空间,预期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加500亿元左右。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预期R&D经费占比达1.9%以上。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45%。

  (五)关于生态文明。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预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空气等质量指标达到省考核要求,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六)关于民生保障。预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总体平稳,预期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物价总体保持稳定,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以内。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锚定“三区”战略、打好“十大攻坚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加快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落实提信心的政策。推动中央和省、市惠企纾困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和社会热点,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加大政策措施评估力度,完善“惠企通”平台运用,推动政策直达企业。常态化开好“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落实重点企业包保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20亿元,千方百计稳住和培育市场主体。二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滚动推进重点项目“四个清单”,实施125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000亿元左右。完成大广高速吉安段改扩建、吉安南50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加快江西供销(吉安)冷链物流园、樟吉高速吉安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长赣高铁、樟树至兴国高速、峡江灌区、遂川和永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开工,做好温武吉铁路、兴国至遂川至桂东高速、井冈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积极争取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统筹加强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深化前期研究论证,提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全面梳理推介一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一批优质项目建设。三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便民生活圈、商贸品牌和餐饮名店“五个一批”提质工程。常态化开展文娱演出、产品展销等大型促消费活动,加大消费券发放和消费补贴力度,稳定传统消费,提振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住房地产消费。推进文旅景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加快井冈山、安福武功山、吉州窑等景区提质升级,组建武功山旅游集团,推动羊狮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引客入吉、迎客下山”,优化精品旅游路线,丰富特色旅游业态,办好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等活动,激活文旅消费。

  (二)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深入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行动,打好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攻坚战,加快构建多极支撑、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提升创新发展动能。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攻坚战,加强与高校院所常态化对接合作,加快与上海、东莞等地组建科创和人才飞地,引进人才项目、领军人才各30个以上,新增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新增一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二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倍增升级,提质运营“三驾马车”,加快生益电子二期、满坤三期建成投产,推动吉丰通讯、天珑移动等项目加快落地,做大做强LED照明、触控显示、电子电路板、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细分集群,营业收入达到1900亿元以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批文转化、板块拓展、龙头培育,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开辟新赛道,大力培育锂电、钠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东方电气、中玻光伏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市矿业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营,积极探索“以竹代塑”;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协同性和配套率,聚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设备等细分领域;绿色食品产业积极招引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三是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特色赛道。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机器人应用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以数字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深化落实营商环境“指标长”制,确保营商环境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评选表彰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典型。擦亮“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进“赣服通”6.0建设,优化提升“一件事一次办”“一事通办”等服务,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加强与东莞、赣州等地高频事项办理互联互通。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加快工业园区扩区调区,深入推进园区土地盘活存量求增量攻坚行动,推进标准厂房加快建设、动态储备。深化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动宇能制药年内通过审核。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优化升级。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加快建设低空经济试验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会展服务等新业态。打好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推进港口码头和临港产业园建设,强化货源组织和产业培育,力争完成港口吞吐量270万吨。三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展招大引强攻坚突破行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中心,组建产业集群驻点专业招商队,加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提升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水平,引进一批“三类500强”、头部企业、重大终端项目及优强产业项目。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做大生产型出口,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强井冈山综保区等平台。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深化合作,联动发展。加快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争取省批复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出台支持政策措施,深化与东莞对口合作,争取东莞设立对口合作专项资金,大力推动合作建设“飞地”园区等事项落地。围绕产业共建、交通互联、政策共享等,研究编制与赣州联动发展方案,加快联动建设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新宜吉转型合作。二是做强做旺中心城区。编制实施“两吉”融城规划,加快融城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桐坪至长塘公路、吉水赣西堤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青原大道拓宽等工程,推进站前大道南北延伸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15分钟交通圈”。推进教育医疗商业金融优化布局,建成滨江中学等项目,加快高级实验中学建设,推动复兴路中学、高铁新区综合医院等项目开工。优化提升人民广场等中心城区“六大商圈”,加快建设庐陵新区金融集聚区。三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市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深化中心城区闲置地块微更新,新增建设一批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持续推进城区雨污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功能配套水平。四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和商标管理、包装设计、品牌宣传、网点布局、销售渠道“五统一”,新建一批标准化基地,力争品牌价值超100亿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1+13”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遇困即扶”机制,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筑牢防返贫底线。

  (五)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是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化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等问题整改。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治气、治水、治土攻坚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赣江禁捕退捕、松材线虫病防治,深入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常态化监管,加快井冈山国家公园创建。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全面落实“1+N”政策体系,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探索建立循环经济降碳体系,加快国家“无废城市”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筹建碳中和院士工作站,积极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三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入打好“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稳步推进GEP核算成果运用,探索开展VEP精准核算试点,实质化运营市、县“两山”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深化用能权、排污权、水权和碳排放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积极培育林业碳汇市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实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高山经济、稻虾经济。

  (六)增进人民生活福祉。全力打好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兜牢兜稳民生底线,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全力稳就业促增收。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升级“吉岗即聘”平台,推动“5+2”就业之家建设,完善“吉薪即付”工作机制。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全面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强化保供稳价,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足价稳。三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等民生实事,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好乡镇中心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村小学。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组建4个市级教育集团,推进吉安职院“双高”院校建设。建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临床特色专科和优势学科。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实施“一老一小”服务提升行动,建成一批嵌入式养老院、区域性养老院,新改扩建一批示范性公办托育机构,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推进名师名校长、名医名专家“双引双培”工程。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吉安段建设,做强“白鹭洲书院讲坛”品牌,组织采茶戏《有盐同咸》开展全国巡演,建设一批庐陵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七)着力推进安全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一是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4亿斤以上。加快遂川至万安天然气管道开口工程,实现管输天然气“县县通”,推进有序用电用气,保障能源运行安全平稳。二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等领域风险。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经济运行等领域风险。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治理强基平安护航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动“一站式”解纷平台县乡全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治理,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自建房、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向未来!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