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园融合 森林提质 广州向绿而行
12月的广州,阳光和煦,花木竞秀,这是大自然对我们最亲切的致意。
初到羊城的外地朋友可能会感到惊奇: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广州首先呈上来的,却是满城绿意。“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暖阳抚慰人心,青翠则滋养着这座活力四射的千年古城。
如今,绿美广州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制定《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广州确立“树葱茏、道千里、惠万民”的愿景目标,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保护地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古树名木保护修复、现代惠民林业集聚发展、全民爱绿护绿植绿“八大工程”,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以“国家级”专业水平支撑 促进“绿美”协同效应
揭牌一年多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成长速度”很快,从物种保育、人才队伍到平台建设,以其强大的“国家级”科研、科普辐射力,促进广州构建“走出园、融入城”的城园融合体系。
拼物种,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园共收集保护18000多种植物(含种下分类单元)。就在今年,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苏铁园里迁地保育的6株高大的越南篦齿苏铁,齐刷刷地开出金黄雄壮的雄球花,上演了古老铁树齐开花的植物奇观。而植物园里的其余几位“镇园之宝”,包括园内经济价值最高的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树高最高的望天树和树干最粗的高大龙脑香,同样受到瞩目。
拼人才,华南国家植物园聘请了全球最好的植物园专家。今年以来引进各类人才23人,其中19人具博士学位,9人具海外留学经历,含院级引才计划候选人1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国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各1人。
拼速度,华南国家植物园计划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今年10月,华南国家植物园组织召开《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国际咨询会,来自10余家世界著名植物园及国际机构的13位世界顶级专家,共同为华南国家植物园未来的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22—2030)》编制工作,牵头编制《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行动战略》,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且具中国特色的国家植物园管理运行机制。
建平台,今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签署了《城园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同月,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正式揭牌,成为首个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9月,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10月,“引领”15种可爱又罕见的珍稀濒危植物从“植物园”走进“公园”。
扎实推进“1+3+N”城园融合体系建设
高楼林立、大道纵横;水网密布、绿意满屏。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中心,扎实推进“1+3+N”城园融合体系建设。2023年,建设“北—中—南”迁地保护示范区5个、专类植物展示园15个和生态科普宣教点40个,深化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植物“自然课堂”,全面构建从国家植物园到街头社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
“大城名园”,是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中一张闪亮的名片。“大城”之大,不仅在于名园的理念输出和技术支撑,也在于“推窗见绿、一步一景”的绣花功夫。“大城”之所以“大”,只因在发展道路上,找到了生态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以绿为底,目前广州市森林覆盖率4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3平方米,累计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初步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绿色生态格局。
向绿而行,2023年到2027年,广州计划森林提质增绿100万亩,建设森林步道1000公里,全面提升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综合效益,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绿美广州示范点介绍
中部示范点
帽峰山森林公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积极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示范区,云萝花园、云溪花园的植物种植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具备良好的参观条件。帽峰山森林公园:天湖小微湿地试点改造初见成效,完成大径级森林抚育70亩,初步拓宽森林步道,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科普馆已建成开放。
白云山
南部示范点
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
以大夫山榕属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片区任务建设,作为广州市唯一一个榕树公园,结合现有的榕树资源和规划目标,在公园内新增榕属植物(品种)43种,目前有榕树(品种)65种,11200多株,榕属植物种类丰富、特色突出。
大夫山森林公园
北部综合示范片区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公园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2023年至2027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8000亩,建设森林步道40公里,建设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1个、自然教育基地1个,新建油茶林200亩。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公园
石门公园:到2027年,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7100亩,其中实施中幼林抚育2500亩,大径级森林培育1000亩,多彩森林建设3600亩,建设森林步道34公里,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各1个,全面提升生态屏障功能,优化森林生态风貌。
越秀区
东山湖“广府东湖”
东山湖
东山湖“广府东湖”古树生态公园依托东山湖公园本底植物优势和风景园林资源禀赋,构建古树生态游径,建设一系列具有示范作用的古树保护科普设施和古树保护科学展示形式,以及古树保护科普活动形式,对古树公园生态价值和科普价值诠释作出示范建设。
海珠区
“城央湿地”
海珠区以“城央湿地”为总体建设目标,到2025年前,在海珠湿地一期中部龙潭涌两岸开展示范点建设,一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改善湿地滨水空间景观;二是构建花卉展示平台和建设湿地生态产品体验服务区,打造绿美广东生态产业;三是增设自然教育场地和营造提升水鸟栖息地,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能力;四是升级改造基础设施。通过充分活化利用海珠国际重要湿地生态资源、文化禀赋和区位优势等,打造城央湿地保护利用示范点。
海珠湿地
花都区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
示范点位于花都区花东镇,包含九龙湖、九湾潭林场、狮前村和七溪地4个片区。示范区临近广州空铁门户,发挥国有林场的带动作用,结合阿那亚九龙湖生态度假区等项目,凸显花都森林特色。
九龙湖
花都区围绕打造“绿惠九龙·理想森活”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为目标,通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打造原生多样森林,融合森林提质、森林社区服务和林下芳香经济产业,以点带面推动绿美花都全面建设。
南沙区
“绿美海岸带”红树林
南沙湿地依托湿地特色打造湿地+红树林专类示范点,一期项目完整成熟,与二期(寻梦园)工程建设连接通道,初步形成水陆道路相通、景观相连局面。湿地景区二期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649.5亩红树林营造,并选择4023平方米建设红树林博览园,通过配套1.6公里长,2.5米宽的樟子松木管护栈道和5个管护码头,结合自然教育、义务植树、环境整治等项目,提供丰富的水上游览路径和体验。
南沙湿地
荔湾区
“生态广钢”绿美工业遗产公园
广钢公园位于广钢新城中部,项目地块内分布有大量工业遗产,是集中展示荔湾区乃至广州市工业文明的承载地。项目按照整体规划设计、分片分步逐步开发的工作思路推进,打造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特色、高品位、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公园,为周边居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绿地场所。
“生态广钢” 绿美工业遗产公园
黄埔区
创新公园
创新公园示范点突显“科普森林 生态引擎”主题,项目坐落于高新技术企业区周边,公园与城市共生,森林与科技创新对话,融合打造黄埔区全域公园城市。创新公园外部交通便利、内部资源丰富,荔枝专类园有百年荔枝古树401棵,持续打造“四时花境”时花观赏区,开放草坪供游客休闲娱乐,高度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广受周边市民群众欢迎。
创新公园
天河区
“多彩火龙凤”森林公园群
“多彩火龙凤”森林公园群示范点毗邻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火炉山森林公园及周边森林和动植物资源,打造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步道建设、第一重山景观林优化、义务植树等任务于一体的示范点。示范点中,2023年度火炉山建设任务100亩,其中森林质量提升50亩,第一重山沿线景观林优化50亩,森林步道5公里。
“多彩火龙凤”森林公园群
从化区
天人山水
从化区天人山水示范点引入社会投资,在现有的果园补植了火力楠、土沉香、黄花梨等珍贵树种,打造了集自然教育及康养基地,森林产业,研学活动等富有特色的示范点。该示范点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在原有条件上建设示范点能够较快见效,且示范点内包含森林质量提升、城乡绿化、森林步道建设、自然教育等,示范内容较为齐全。
天人山水
增城区
荔韵公园
以植树点为中心,以“荔韵·荔湖公园”为核,整合周边2.13万亩森林、水域、湿地等资源,构建15公里三道(绿道、碧道、森林驿道)互联互通“示范环”,串珠成链建设“1林”(高质森林)和“4园”(全民植绿园、增城宝树园、珍稀湿地园和百年荔博园)生态格局,集义务植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立体绿化、森林步道建设、水鸟栖息地生境修复、第一重山景观林优化等“1+8”任务于一体,力争把示范点打造成为令人流连忘返、体现岭南风韵的典型范例。
荔韵公园
白云区
六片山区级森林公园
六片山
利用森林公园内废弃矿山形成的天池景观特色,依托森林公园内保留完好的山林植被和森林小径,先期建设2公里环池森林步道,未来计划将六片山森林步道与白云山—六片山—帽峰山步道系统串珠成链,打造珠三角内知名的“白云天池观光游憩胜地”和广州城区“崎岖山林探险健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