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社会组织开展城乡清明消防科普宣传社区行活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0:28


  清明假期将至,为加强城乡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倡导文明祭祀,强化森林防火,在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指导下,壹基金安全家园陕西项目组开展城乡清明消防科普宣传社区公益行活动。全国优秀志愿者刘文化、陕西最美志愿者张芝科、壹基金安全家园项目管理者杜玉娟、杨嘉浩、李壮壮、陈少飞和刘壮等60余位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培训师,走进汉中、安康、榆林、渭南、宝鸡和西安等地市的城乡社区,通过物资捐赠、消防知识讲解、火灾常识问答、森林防火要领解读、社区与家庭风险排查、家庭应急包制作、安全预案制定、风险标识安装、家庭易发事故处置、风险资源地图和逃生地图解析等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培训,以生活化、趣味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宣传方式,把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送到城乡社区和百姓身边。公益项目所在区县和乡镇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活动深入一线,受到大家的好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在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希望工程公益志愿指导中心和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等单位指导下,引进壹基金安全家园和温暖家园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公益项目。壹基金依托《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开创“壹基金安全家园公益项目”,在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和阿里巴巴公益等知名单位支持下,服务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备灾工作。陕西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宣传“陕西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内涵,夯实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备灾能力。深化落实《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以社会组织优势助力陕西各地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网格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六有”,协同落实有机构、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场所、有平台,助力乡村(社区)实现“三有”,做到有网格员队伍、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大应急”机制建设。

  “家家安心”陕西城乡社区平安家园建设公益项目暨壹基金安全家园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公益项目,根据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精神,在建队伍、做培训、建制度、订预案、做宣传、配物资、搞演练、勤交流、多服务的9+N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模式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需要和灾害特点进行创新,构建“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应急管理新机制,提高社区“备灾-预警-疏散-搜救-医疗-安置-共治-志愿服务”的能力。将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训服务一线,在开展应急预案撰写、灾难医疗、应急演练等活动中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安全家园项目引导城乡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志愿者以先进的社区防灾减灾新理念服务周边社区,不断探索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新模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护航。

  公益项目分为基础服务10万元和创新发展类7万元项目支持,为城乡社区配备警戒带、指挥棒、医用手套、纱布、扩音器、铜锣、护目镜、医用口罩、三角巾、X4绷带、高频口哨(金属)、U盘、防水应急医疗包、毯子、救援绳(50米)、防滑手套、警示柱、陈列架、反光标示背心、防护手套、应急救生衣(抗冲击)、安全帽(指定 防砸品质)、检伤分类纸人、大号泡沫剃须膏、化妆品、行动办公用具包、防汛模具木块模型、家庭安全手册、现场操作手册、教具包、背包(帆布背 包+防水罩)、队旗、铭牌、横幅等物资,让急缺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培训和急需救灾物资的城乡社区,有基本的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物料,在探索实践和深入学习中,提升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备灾的意识和能力。

  据悉,壹基金安全家园和温暖家园已为陕西各地市300余个社区和村庄建立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开展支持服务,配备相关应急物资,为70余万群众提供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培训。为强化公益项目更有效的服务一线,项目组将邀请项目执行有特点的城乡项目点第一书记,深入研究辖区灾害类型、风险特点、应对机制、工作参与、项目服务、成效反思等情况,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和实践指导壹基金安全家园公益项目,使公益项目充分发挥作用,更好服务一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