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小记者化身太平老街“悦”读推广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5 00:12

发布于:山西省

原标题:苏报小记者化身太平老街“悦”读推广人

《城市商报》2024年04月25日 B01版

小小“悦”读推广人

上个双休天,“阅在荻溪 绘梦太平——老街‘book’思议2024草坪悦读节”活动火热开展。创意书香市集、书香荻溪文化沙龙、图书盲盒计划等书香浓郁的系列活动陆续呈现,让市民和游客赏老街建筑、品老街文化,以阅读为链接,沉浸式体验老街的活态文化,一同书写太平老街人文经济学新篇章。

开幕当天,来自苏州市实验小学校的30余名苏报小记者作为太平老街“悦”读推广人,参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阅读+”趣味研学活动。草坪露营房、水乡荻溪仓,老街巷陌上,他们感叹:“知识总是蕴藏在书本上、生活里、实践中!”

阅读+想象力

我们的写作会更精彩

我们在现场对话采访著名作家周彩虹,深刻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阅读,真是一把打开知识之窗的神奇钥匙,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启迪。阅读,能够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一名小小阅读推广人,愿亲爱的同学们都能把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知识的火花点亮我们心灵的星空,愿阅读的魅力永远伴随着我们,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苏报小记者 潘令怡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启发,最让我感兴趣的环节是周老师带我们一起编故事。其中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鼹鼠的月亮河》,我学会了可以在阅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

苏报小记者 徐一涵

周彩虹老师的想象力真丰富,一共创编过十本童话想象故事书,她现场带着我们所有小记者一起编了一篇好玩生动又有趣的作文,让我体验到了想象力的有趣之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对写作的兴趣。苏报小记者 蒋馨瑶

整个活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周老师的写作课,大家现场完成了一篇小鼹鼠找家的故事。我发现,只要想象力丰富并多阅读,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

苏报小记者 潘冰青

对话非遗

知识藏在实践中

之前我参观过御窑金砖博物馆,对制作金砖的技艺印象深刻,今天能跟着老师傅亲手做一块金砖,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我先选取了一块不规整的澄泥,在桌面上拍打成四四方方的模样,然后放进用四块木板和一个支撑架做成的模具里,往下按压,记得一定要压实压紧,不能有空隙。忽然,我犯愁了!模具上面没有被按压进去的泥土该怎么去除呢?这时,老师傅拿出了一把不带箭的弓,用弓弦把上面多余的泥土刮掉!真是好办法!接下来怎么让金砖的表面光滑呢?老师傅又拿出了一个独门神器——一块光滑的像肥皂大小的塑料砖!我握着这块小砖,略微蘸了点水,仔细地刮磨金砖的表面,不一会儿就看到原来的气孔变没了,沿边的凹凸面也规整了。最后一步就是脱模了。澄泥已经和模具融为一体了,要怎么把它俩分离呢?老师傅又教了我一招——原来模具是可以拆卸的,把四角的立柱取走,金砖就脱模而出了!最后,我用双手轻轻地将金砖平移到准备好的相框架内,就可以慢慢欣赏了!

金砖的制作过程,不仅让我了解了泥塑的制作工序,更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心;老艺人的丰富经验,不仅让我敬佩无比,更让我看到了非遗手作传人的钻研和敬业;制成的一件件工艺品不仅让我心生喜爱,更让我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让我明白了,知识总是蕴藏在书本上、生活里、实践中!

苏报小记者 邱文博

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在非遗传承人曹老师的带领下接触了澄泥,澄泥在我们的手中变变变,一会儿变成了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了古朴美观的蟋蟀盆,一会儿变成了雅致的花型。这项非遗项目让我们感受到了澄泥的悠久历史,我希望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并喜欢澄泥。

苏报小记者 黄劭泽

我印象最深的是澄泥手作环节,非遗大师耐心地指导我们做笔筒和十二生肖摆件。当看到自己亲手做出了古色古香的摆件,心中成就感满满。我把它们带回家放在书房,既实用又好看!

苏报小记者 夏孜盈

我还体验了拓印工艺,福字、喜乐,平安……看着一幅幅鲜红的纹样,图案生动,寓意美好,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真是一次丰富又有意义的活动!

苏报小记者 杨清婉

Country Walk回望古今

手绘长卷共写未来

我最喜欢太平老街Country Walk环节。我先仔细观察了太平老街的手绘地图,分析出我们处在哪个位置,然后来到利民桥,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千年古银杏,甚是壮观。绕过银杏树,我们又来到了太平禅寺,接着又穿梭在小巷子里,打卡了许多景点。青青的草地,丰富的活动,让我流连忘返,收获颇丰。

苏报小记者 张君南

我们小记者奔波在荻溪仓、三槐堂、利民桥、太平禅寺等景点打卡,穿梭在这个独具江南传统风貌的文化街区,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跟着工艺美术大师曹超老师学做澄泥作品,我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用澄泥做的笔筒上,让它伴随我读书学习,陪我成长。我们小记者拿起彩笔,在巨幅图画上绘制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未来。半天活动收获满满,启示多多,是充实美好的记忆。

苏报小记者 王铭泽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们手持特制的“太平老街Country Walk”路线图,沿着曲折的石板路,打卡了形如“蒙古包”的荻溪仓旧址、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银杏树、太平禅寺、澄泥工作室、书香小院等,沉浸式体验老街文化。回到露营区,在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遗传承人曹超老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我亲身体验制作了蟋蟀盆、金砖、泥塑等澄泥工艺品,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大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苏州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也更加坚定了我传承和发扬家乡传统文化的决心。

苏报小记者 王心远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苏州风光秀丽的太平老街,开始了精彩缤纷的活动。首先,苏州童话作家周彩虹老师与我们分享了童话故事创作想象力的重要性,随后见证了太平街道全民阅读开幕式,紧接着开展太平老街Country Walk。之后我们体验了非遗泥塑大师课和手作体验,感受传统工艺的美。最后,所有小朋友一起手绘阅读长卷,完美地结束了半天的活动。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书香的氛围,读书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热爱阅读吧!

苏报小记者 徐卿杨

本报记者 袁艺 实习生 谢诗吟 整理文字

本报记者 李浛芃 陈兆帅 本报通讯员 徐畅摄

编辑 康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