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07:52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化发祥地。宝鸡更是诗书礼仪之乡,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燕伋望鲁”、“马融设帐”、“张载穷经”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从2009年开始,陕西省宝鸡市以“理论支撑、专家引领、行政推动、研培跟进、以校为主,逐步推开”为工作思路,以“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为行动策略,在全市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实验工作。如今,这一着力从课堂教学入手的改革已经引发了区域、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蝴蝶效应”。

  记者近日来到宝鸡,亲眼见证这个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正在全市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浪潮,并搅活了全市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把教改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上

  课堂上有读书的、有低头沉思的、有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商量的。这是记者在宝鸡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四年级(3)班语文课上看到的情景。这节语文课的内容是学习课文《惊弓之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画出本课的整体结构图,然后进行交流与展示。交流与展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思路都具有独特性。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构图后,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评价,教师只是在学生们说得不到位或偏离的时候,才进行适当引导。

  据了解,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宝鸡市60%以上中小学的常态。据该市教研室主任李栋良介绍,2009年开始的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从3个县5所学校启动,到如今已有573所学校卷入其中,占全市中小学的60%,涵盖了基础教育各学段。全市13个县区中有6个做到了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星火燎原、区域推进之势。

  说起课堂改革,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面对全市教育工作向内涵与质量提升转型的新形势,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如何实现从外延扩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二是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得到落实,三是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反观现实,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10年,教材包括高考命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许多教师还是用一本旧教案天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堂教学大多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阶段。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更难以承载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越来越感到,要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本取向,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有所作为。

  从“愿课改”到“会课改”

  在宝鸡市渭滨区宝桥小学,记者观摩了正在进行的主题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是“课改星级学校发展共同体”按计划开展的,作为组长学校的麟游县西街小学校长罗永生介绍,他所在的这个共同体共有10所学校,经常开展类似的围绕构建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经验交流、听评课、专题讲座、焦点研讨,每月都会有一个主题,突出对问题的探究。

  为更有力地推动课改实验,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宝鸡市对参与课改实验的学校实行了“星级管理、动态考核”的星级校带动战略。全市首批命名了5所五星级课改示范校,15所四星级课改示范校,55所三星级课改示范校,各县区也树立了自己的课改示范校。依托这些学校,全市建立了20个高效课堂校际共同体,并进行捆绑考核。今年,5所五星级学校领衔,与准备创建五星级、四星级的48所学校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形成5个“星级学校发展共同体”,以此助推学校课改深入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在全市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树立个人教改标兵,并在评优晋职中作为参考,以此带动学科教学实验深入开展。

  据了解,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实验以来,针对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宝鸡市盘活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开展了体验式培训、通识性培训、专题式培训等各种注重实效的培训,全市先后命名了130所县级实验校、60所市级实验校、30所市级窗口校、13个学科示范基地以及25个校长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示范观摩活动。同时,把教研与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教研的力量,以研培一体的方式为课改实验提供专业支持。教研室牵头,组建了一个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学校有问题、有需求,随时上门培训服务;开展“课改名师大篷车”的送教下乡活动,通过课堂示范、专家引领等形式,送教上门、送培进校。对实验学校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梳理,组织市、县教研室和基层教师联合攻关,解决难题,并将研究成果及时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反馈到中小学校,以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据介绍,3年来,宝鸡市6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研究与培训,全市形成了参与课改、研究课改的浓厚氛围。一批理念新、有方法、懂实践、善研究的教师走在教改前列,成为全市课改的生力军,一系列的推进策略引领着学校和教师从“愿课改”走向“会课改”。

  课改改变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

  “没有高效课堂以前,上课都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有的听有的不听,老师也不在意;现在的课堂上每个同学都不会走神,特别是那些学习差些的同学,他们不会的就有学习好的同学来帮助。这样的课堂不呆板,从中可以找到乐趣,也让我学会了学习。”凤翔县横水镇一中九年级(1)班学生胡艳荣说到现在的课堂,这样表达了她的感受。该县儒林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张林苹说,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常常会带给她无限惊喜:“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得以体现,同一问题会出现许多变式,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

  “传统课堂注重的是知识传授,老师教得时间久了,容易陷入机械重复,产生职业倦怠。但现在的课堂却让老师们每天都很兴奋,师生的精神状态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来说,课堂的改变增加了农村孩子们的信心。”作为全市五星级课改初中校,凤翔县横水镇一中校长王建强由衷地表示。

  在宝鸡,像横水镇一中这样深度课改的学校,改变的不仅是课堂生态,也改变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目前,由课堂开始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已经延伸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委会,学校的文体活动、校园广播、卫生责任等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而这样一所乡镇初中,也凭借高效课堂的推进,由3年前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宝鸡市的示范学校,成为全市校长影子培训基地。学校办学赢得了更多支持,学校管理理念及校园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改的深入推进,也改变了评价的内涵。目前,宝鸡市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评价体系代替了旧的评价标准,将校本研修、导学设计、课堂教学检查、评估等内容纳入了评价体系之中,以此引导中小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质性推进。

  苏永兴认为,宝鸡市实施课改3年多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不高、重知识轻能力等弊端,真正为区域性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找到了一条切实的路径。谈到下一步工作,苏永兴表示,宝鸡市将本着“巩固、树优、指导、培训、纠偏、提质”的工作方针,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使课程改革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推进。

  【改革者说】

  宝鸡市副市长刘桂芳:构建高效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战略,着眼促进教育的科学化、优质化、均衡化、法制化发展,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基本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跨越。目前,全市13个县区中有5个跻身陕西省教育强县行列,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市整体教育质量位居陕西省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连年提升。

  从2009年开始,宝鸡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实验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健康人格养成,实现了素质教育在课堂这个教育教学主阵地上的“落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明确了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我们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围绕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管理。特别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效课堂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本报记者 赵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