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淮阳 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浏阳 河,弯过了几道弯……
沈阳、贵阳、安阳、洛阳、南阳、信阳、襄阳、岳阳……
是不是有点不认识“阳”这个字了?
“阳”这个字,似乎和中国地名紧紧地绑在一起。要是细细地数上一数,你会发现,这可不是巧合的“个案”。据记载,我国县级以上带“阳”字的地名,有120个左右。
难道,咱们古人给地区命名有一些奇怪的喜好?
是,也不是。
用“阳”命名,为啥?
中国古人给地区选择名字时,的确喜欢用“阳”字。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在河南省,带“阳”字的城市名称就有18个。
若是非要问缘故,必须得说说地理环境。来,看一张图,温习一下高中的地理重点知识。
请问,凭借图中给出的信息,如何判断哪边是阴坡,哪边是阳坡呢?
没错,关键要看雪线,雪线越高,说明日照越充足。如果再加上左上方的方位图,还能估摸出这个地区地处北半球。若记忆力非常不错,或许还能隐隐想起地理老师敲黑板说过的判断法则——“山南水北为阳。”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了。
据研究,“阳”在诞生之初便和太阳密切关联。在甲骨文中,阳写作“昜”,学者丁山将其注解为“昜者,云开而见日也。”在这样的逻辑推演下,“阳”字天然指向了太阳、光照、日出等自然现象。至于“阳”与“南”的联系,更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中国自古以来自然资源丰富,河流山川众多,古人尤其喜欢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给地方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其实出自西汉时期的《谷梁传》,文载: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中国地处北半球,太阳基本从南面照射而来,这决定了山的南麓日照效果更好,成为阳坡。山的北麓不仅日照少于南坡,冬季还可能会与冷空气“面对面”,得名“阴”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加上,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呈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流,受到重力作用,会产生顺时针的转向,水流多冲刷南岸,南岸地势多低湿,光照少,故有“水南为阴”一说。
大多数以“阳”命名的地区,都源此得名。比方说,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市,据《寰宇通志》记载, “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 也就是说,因为位于洛水的北岸,所以得名“洛阳”。
洛阳傍水而名,湖南省岳阳市则是依山得称的典型。《今县释名》文载:“城内有巴邱山,一名天岳山,又幕阜山亦谓之天岳,地据其阳,故曰岳阳。”
古洛阳地图
那为什么带“阳”的地名会如此之多呢?
这与人们的生产和聚居习惯有关。山的南麓、水的北岸往往光照充足,夏季降水更充沛,同时,因为受到水流的冲击较小,土质更为结实,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耕种,方便生产,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聚居地的首选。
换句话说,住得多了,命名多了,留下来的地名也就多了。
地理因素之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古人在地名的选择和使用中,颇好“阳”字,在这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缘故。这时需要提起一个特殊的地名——河阳。
据考究,河阳泛指当今河南省内,黄河北岸的地区,这一名称现在已被弃用。《谷梁传》文载:
“天王守于河阳”。
“守”在这里,代表巡狩之意,指代上级对下级的视察。也就是说,周天子在河阳,视察诸侯,并接受诸侯王们的朝觐。
但学者发现,在《竹书纪年》的记载中,事实发生了大转变,成了“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
这个“会”字颇值得寻味。“会”意为“会见”,换句话说,原本应该是上级视察下级,周天子稳坐朝堂,诸侯前来觐见,却变成了周天子去晋国,在晋国会见诸侯国君。依据当时的诸国国力形势,学者判断,真实情况应是后者。
那为什么《谷梁传》要做如此记录呢?另外,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河阳”呢?
按学者推论,这是在给周天子“挽尊”。
作为宣扬和谨遵周礼的儒学经典,《谷梁传》总不能直接承认,高高在上的周天子被诸侯“呼来唤去”,至少在字面上得维持住周王朝的面子。
对“河阳”的强调更是如此。山南水北为阳,就像太阳东升西落,规律所在,秩序所在,万万不可动。这也被视为儒家的“春秋笔法”,晋文公再跋扈,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如同不能违背天子为尊,诸侯次之的等级秩序。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阳”字地名多出自我国中原地区,最早以阳得名的“安阳”,便是重要的中华文明发源地,这和我国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扩散的社会格局正好适配。
秦一统中国后,这样的命名方式从中原逐渐向四方扩展,所以现在,在广阔的中国疆域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带着“阳”字的地名。
“阴”,被抛弃了吗?
说到此处,大家或许会在心里嘀咕,“阳”成了众人选,那“阴”字呢?不可否认的是,“阴”字在我国地名中的使用相对较少。
阴,古文作“舎”,表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阴”字和地名的缘分也得追溯到《谷梁传》。《说文解字》段玉曾裁注:“《谷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云‘日之所照为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
若考虑地理因素,“阴”地的环境条件相对没那么适宜生产,形成的大型聚居地相对较少,保留下来的地名自然不多。
但并不代表着“阴”字被直接抛弃,细数下来,还是有带“阴”字的地名,比如:
河南省北部的汤阴县,便是地处汤水之南,得名“汤阴”;
位于陕西省的华阴市,则立于华山之北,所以被称为“华阴”;
山东省临沂市的蒙阴县,位于蒙山之北而得名。
再者,“阴”地、“阳”地与生产条件优劣之间的关联,受古时较低生产力水平影响,尤其是山脉和河流,更是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资源,以此设依据、分高下,自然被古人们奉为圭臬。
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用“阴”“阳”命名的地名不断减少。有学者曾绘制过一张“阴”“阳”地名的分布图,其中许多古地名已经消失。与之相伴的,是二者逐渐缩小的区位条件差距,换句话说,居于阴或是处于阳,都会赋予一个地区不同的发展优势。
比方说,地处长江之阴的江苏省“江阴市”,北枕长江,地处江尾海头,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早在唐代便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北宋时期则成为地区商业中心,南宋成为11处市舶司(务)之一,往来繁华,尽数化为王安石笔下的七言绝句——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洪流伴随长江的哺育,为江阴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为其冠上“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全国县域经济和综合发展十六连冠”的美誉。
江阴城区地图
其实,在鲜明地择“阴”选“阳”之外,学者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与此相关的命名法则。大家所熟悉的“玄武门”“朱雀街”就直接受到了这些法则的影响。
中国古代方位讲究坐北朝南,前方为南,曰“阳”;后方为北,是为“阴”。
据考究,《周易》建立起来的阴阳五行说规定,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青、赤、黄、白、黑几种色彩,又分别对应东、南、中、西、北的方位。
以“南”为例,南属于“阳”,代表赤色,而朱雀被视为红色的吉祥之鸟,所以中国古代都城的南大门被称为“朱雀门”,“玄武”作为一种黑色的乌龟,则被用于北面城门、街道的名字中。
如此,“阴”“阳”的使用在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下,添了几许文化与历史渊源。
“阴”“阳”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其实,地名中的“阴”“阳”只是二者相伴相生的一个缩影。“阴”“阳”之间的“纠缠”早就融入了中华五千载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掺杂着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哲学读解,成为一个鲜明而独特的注脚。
要溯“阴”“阳”,绕不开《周易》。《周易》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系辞》有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被普遍认为就是阴阳。
后来,“阴阳”概念被融入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现象思辨中。范蠡曾将阴阳概念和兵法结合,将隐蔽退守称为“阴”,显露进攻指为“阳”。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把“阴阳”概念上升到了哲学范畴,将阴、阳从最简单的自然现象拔高为事物最基本的对立面,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涵盖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类的认知法则等等。
范蠡像
潜移默化中,阴阳概念悄然融入中国先民的生产生活,如细雨微风般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
阴阳文化的出现、发展和繁盛根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关联着中国文化中对“天人合一”这一普世议题的笃思和追问。钱穆先生认为,“天人合一”正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这是一种简单朴素的人文思想,却也是原始本初的生命哲学,也饱含先民对待自然、生活和自身的豁达与慈悲。
悠悠中华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便是一张简单的地图,几处特别的地名,细品慢咂之下,亦是厚重、深邃。
参考资料:
[1]文金何.山阳河阴,中国文化里的阴阳地名[J].环境经济,2016(Z9):84-86.
[2]何琦.中国的阴阳文化[J].文史博览(理论),2009(04):22-25.
[3]杨效雷,曾华东.《周易》阴阳观与和合文化论析[J].周易研究,2017(05):92-96.
[4]马叔骏.阳·阴·家(各)——地名通名用字文化谈[J].汉字文化,2014(02):87-90.
[5]刘沛林.《周易》阴阳论与地名阴阳法则[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0(01):34-38.
[6]张树生.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J].中医杂志,2014,55(18):1616-1619.
[7]李黎鹤,李远国.阴阳与太极:探寻道家思想的根源[J].老子学刊,2018(02):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