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50万人
咸阳:150万人
宝鸡:110万人
榆林:100万人
汉中:75万人
渭南:60万人
铜川:50万人
延安:50万人
安康:39万人
商洛:26万人
近日全文发布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显示,陕西10个设区市分别确定了到2025年的城区人口规模目标。
总体而言,西安继续朝着1000万+进发。
宝鸡和榆林,一齐喜提100万+。
延安和铜川,跻身50万+阵营。
彼时,城区人口不到50万只剩两个城市。
城区人口,真正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能级。
十四五规划中,和各省一样,陕西也在追求城区人口的增加。
增量可能会从哪里来?
不同的增量背后是什么发展逻辑支撑?
以下试着分析分析。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何为城区人口?或者说,何为“城区”?
《规划》中的“城区”,包括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居住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要说的是,这里的“城区人口”和住建部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在住建部的城市建设年鉴中,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不计入城区范畴。
虽然两个不能完全划等号,但具有参考价值,所以,本文引用了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020年统计年鉴尚未发布)。
下面,我们就分区域来看。
01
关中
西安
(含西咸新区)推动西安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控制主城区开发强度和密度,推动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发展,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50万人
咸阳
推动西安与咸阳一体化发展,支持咸阳稳妥有序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
宝鸡
支持宝鸡进一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要素集聚,建设关中平原城市副中心城市,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10万人
渭南
完善主城区功能,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人
铜川
提升铜川新区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吸引人口要素资源集聚,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杨凌
支持杨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适度扩大杨凌示范区管辖范围,拓展杨凌发展空间,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
关中地区,到底是增长大户。
除了渭南和铜川增加不到10万人,西安、咸阳和宝鸡都是大增。
西安,更是呈现出百万级的增加之势。
从《规划》所透露的信息看,在主城区开发强度和密度处于“合理控制”之下,西安接下来会将发力点主要放在主城区之外的区域,通过拉大城市骨架,进一步做大“城区”,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容量和人口规模。
在百理君看来,无论是人口往大城市聚集的时代大趋势,还是以“抢人大战”以来表现十分抢眼的“西引力”来看,继续增加城区人口,是这座城市实力的体现,更何况,2019年城区人口637.81万人,其实还并不包含西咸新区。
咸阳,在未来5年咸阳实现30多万的城区人口增量,人会从哪里来?
其实,《规划》已有所披露:行政区划调整!
目前,咸阳正推动三原撤县设市,礼泉撤县设区,兴平撤市设区。
如果“十四五”期间全部实现,那么,新增两个“区”所带来的人口增量不可小觑。
2019年,兴平城区人口就有22.63万,礼泉的城镇人口166262人。
尽管“城镇人口”和“城区人口”也是两个概念,但毫无疑问,撤县设区后,县域原有的城镇人口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成城区人口。
和咸阳一样,宝鸡也有行政区划调整。
凤翔已于年初成功撤县设区。凤翔人口不少,2018年的城镇人口就有219990人。
当然,在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群内各城市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发展,已成大势。所以,老工业城市宝鸡,未来打好“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这张牌才是关键,城兴人、人兴业。
杨凌示范区,有必要单说。
《规划》中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适度扩大杨凌示范区管辖范围”。
百理君注意到,这不是第一次提及,2008年就提过。2019年11月印发的《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2019-2025)》同样提到过。
可以预见,到2025年,杨凌增加的不止是城区人口,还有管辖范围。
02
陕北
榆林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品质,进一步吸引人口集聚,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
延安
提升延安新区人口集聚水平,优化中心城区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双修双改”,建设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榆林,是除了省城西安之外,城区人口增量第二多的城市。
这么大的增量,靠什么?
佳县已全面启动撤县设区。但佳县2019年总人口也不过26万多,这显然不是关键。
实际上,榆林的人口增量,更多来自于更大更高层面的战略机遇的释放。
一个是,陕西十四五规划中,榆林的定位是“建设榆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坚持重大项目引领、重大园区承载、先进技术应用示范,有序高效绿色开发能源资源。支持榆林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深化与西安先进制造业互动合作,推动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榆阳—神木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品质,进一步吸引人口集聚,实现中心城区人口过百万,建设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榆林与呼和浩特、包头、银川、鄂尔多斯等城市协同发展,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等精准对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另一个是,前不久发布的国家级十四五规划纲中,全国共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呼包鄂榆,是“培育发展”的9个城市群之一。
某种意义上,城区人口破100万,这也是榆林未来能在呼包鄂榆城市群里拥有多大话语权的底气和保证。
相对于隔壁榆林强势的增长,延安则显得低调,以修炼“内功”、提升城市颜值为主,一个方向是打造延安新区,一个是“双修双改”。
“双修双改”是什么?可分开来解释,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农村“双改”,是指农村房屋改造、人居环境改善。
但和铜川一样,延安也将跨入城区人口50万+之列。
03
陕南
汉中
推动汉台、南郑、城固一体化发展,吸引市域生态功能区和周边人口集聚,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到2025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75万人
安康
支持安康加快建设月河川道城镇带,积极承接市域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建设秦巴腹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到2025年城区人口达到39万人
商洛
以商洛中心城市(含商洛高新区)辐射带动洛南、丹凤副中心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格局,到2025年人口规模达到26万人
陕南三市,相较而言,汉中城区人口增幅较大,安康和商洛只是平缓增加。
为什么这样?
整体上,这是陕南的区域定位决定的。按照规划中的表述是:引导陕南城市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刚性约束,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转移,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那么,城区人口的平缓增加,或许预示着商洛、安康短期内不会追求做大“市区”,撤县设区的概率很小,更多的精力是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
那汉中的城区人口增量又从何而来呢?
一部分是,市域生态功能区和周边人口集聚;另一部应该是,城固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区人口。城固2019年城镇人口16.96万人。
公开消息显示,汉中明确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城固撤县设区,勉县、西乡撤县设市。
写在最后
1.到2025年,陕西城区人口50万+的城市将达到8个之多。假设此处的城区人口与住建部统计年鉴大体相等,那么,到2025年,陕西将有望拥有特大城市1座,大城市3座,中等城市4座,小城市2座。
按城区人口的多少,城市可分为五类七档:
超过1000万,为超大城市;
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
300万-500万,为I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为II型大城市;
50万-100万,为中等城市;
20万-50万,为Ⅰ型小城市;
20万以下,为Ⅱ型小城市。
2.最后要说的是,去年省发改委提出,除了西安之外,其余则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凡在常住地工作即可办理落户,积极探索城市群内户口通迁。这为中小城市增加城镇人口乃至城区人口,提供了最大的政策便利,只要用好了,用到位了,陕西各市实现2025年城区人口增量目标,其实也不怎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