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这份14亿中国人的丰收地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01:00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全国广大农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人对“丰收”的感情

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个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的词

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充裕

更意味着无可替代的安全感

▲ 山西运城下起了丰收雨。摄影/康辉

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

秋收无疑是最高潮

是所有期待的指向

也是最盛大的节日

万亩金黄,颗粒归仓

当黑龙江人揭开一锅

“嗷嗷香”的五常大米饭

广东人正坐在灶旁

等待“煲仔”中的丝苗米饭的成熟

▲ 黑龙江五常水稻田。摄影/赵天华

当青稞糌粑和酥油茶抚慰了高原的风

高粱酿出的一口香醇热辣

也驱散了贵州山中的阴冷

▲ 西藏日喀则,青稞已到收获季节。图/视觉中国

2019年

中国的土地上长出了6.64亿吨粮食

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

而要寻找华夏农耕的发端

我们终归要回到

那两条被深情地唤为“母亲”的

大江大河

▲ 秋季的嘉兴水田。摄影/夏松

▲ 成都平原。图/视觉中国

长江

孕育了一串珍珠般的大小粮仓

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到“熟则天下仓廪皆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腰肢柔软的水稻与水墨长江是绝配

而锋芒毕露的小麦

则似乎正该与拥有“小麦色肌肤”的黄河为伴

▲ 甘肃酒泉瓜州县,农民收割小麦脱贫致富。摄影/吴俊瑞

小麦

早已彻底俘获了黄河沿岸居民的胃和心

以河南省为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不仅能在喂饱本省人民的同时远销海内外

还是中国最大的饼干、方便面生产基地

▲ 河南周口,农场工人在翻晒小麦。图/视觉中国

虽然广大山区的土层较薄

但土地从不亏待勤劳的人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或许种不出五常大米

却正好对上了洋芋(土豆)的脾气

▲ 贵州威宁农家的烤土豆。摄影/李光荣

▲ 广州市增城小楼镇小孩在开心地收土豆。摄影/卢文

瓜果菜蔬,大地如虹

如果淀粉之香是画布的温暖底色

那瓜果蔬菜就是慷慨倾倒的颜料桶

1988年

“菜篮子工程”第一次由农业部提出

其后30余年间

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

从170公斤上升到了近400公斤

中国成为了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

2043.89万公顷菜地

1亿多名菜农

8000多万名相关从业者的努力

支撑起我们的一日三餐

▲ 广西百色田东县的蔬菜生产基地。图/视觉中国

常规的白菜萝卜西红柿

是“蔬菜安全”的坚实防线

而另一些地区的秋季特产

则不图产量

只图半个月的新鲜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江南的鸡头米(芡实果实)

既可以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

组成“荷塘小炒”

也能在桂花糖水中

扮演新剥珍珠的角色

▲ 无锡的芡实(鸡头米)种植地。图/视觉中国

色浓,味甜,质感敦厚

这是果园里的丰收图景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硕果累累,是最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柿子丰收场景。摄影/左雪兰

新中国成立时

中国人均水果占有量仅有3千克

而今已高达184千克

上千万名果农和农技人员

种出了全球31.4%的水果

▲ 甘肃庆阳西峰的苹果熟了。摄影/汪琳

西瓜、柑橘、苹果“三巨头”

占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56%

而在1996年到2017年间

中国其它水果的年产总量涨了三倍

▲ 广东湛江徐闻县“菠萝的海”。图/视觉中国

广东的菠萝

与新疆的吊干杏、石榴擦肩而过

四川的红心猕猴桃、晚熟芒果

卖到了祖国的东北角

西藏的昌都醉梨和江西的马家柚

进行了位置互换

各地风味在血管般的高速路上涌动

更是独属于秋收季节的狂欢

▲ 广州从化人家丰收荔枝。摄影/邱新生

丰腴百味,皆出于此

佳肴盛宴

需要扎实的主料

更需要星星点点的百味调合

这些“隐藏英雄”,就是油和香料

今年

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预计达到2781万吨

居全球第二

国内消费量则位居全球榜首

▲ 江苏徐州贾汪区的红米花生到了收获季节。摄影/郑舟

长江流域每年的菜籽产量

占世界总量的25%

从春季开始

油菜花海的景观一路北上

由长江流域的冬油菜开启

再由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春油菜接替结尾

▲ 青海门源油菜花,7月开放最盛。图/视觉中国

向日葵也不甘示弱

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三大产区的夏季

前来赏花的游客

都被淹没在高大的花丛中

▲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大片向日葵。图/视觉中国

相比之下

花生、大豆、玉米、芝麻、胡麻

虽然外形低调

种植面积却是“闷声发大财”

除了大豆

其余四种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

均位列世界之首

▲ 吉林洮南市玉米丰收季。摄影/邱会宁

有了油脂

五味的融合就有了介质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

而广西则是国内最集中的甘蔗出产地

▲ 广西贺州,蔗农在整理打包黑蔗。图/视觉中国

如果追求更有“酿造”气息的甜

盛夏花期之后

就到了蜂蜜成熟的时节

中国稳居世界蜂蜜产量第一位

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的养蜂人

贡献了超过60%的全国蜂蜜总产量

▲ 广州从化正在酿蜜的养蜂人。摄影/邹庆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

被国家统一调控的商品

食盐对于生活乃至文明的意义

再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人每年要吃掉700万吨盐

▲ 江苏盐城盐场,全国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摄影/清溪

当今中国

四川产的花椒总体质量最佳

而河北、山西则以量取胜

夏末秋初,花椒大量成熟

这场丰收不知牵动着多少食客的心

没有花椒

麻婆豆腐、沸腾鱼、椒麻鸡可怎么办?

▲ 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的农民在采摘青花椒。图/视觉中国

中国大地虽然物产丰饶、各有千秋

但辣椒的收获场景

仍是最有“丰收味儿”的画面

中国凭4000万吨的辣椒年产量

位居全球之首

其栽培面积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2%以上

▲ 贵州毕节市金鸡村村民在整理晾晒的辣椒。图/视觉中国

秋天,新疆的广阔大地上

正准备酝酿一波接一波味觉刺激

全国1/5的干辣椒

都来自这片被阳光亲吻的土地

▲ 新疆塔城沙湾县的农民正在晾晒辣椒。摄影/张永锋

从“传统吃辣大省”云贵川

到陕西、甘肃、湖北、

江西、广西、海南……

这种介于蔬菜和香料之间的神奇作物

“点燃”了中国人的舌尖

创造出数不清的迷人风味

▲ 陕西宝鸡市陇县农家院的辣椒丰收图景。摄影/左雪兰

上山下海,收尽肥美

秋收,收的不止是土里长出来的

也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2019年,全国牛肉产量667万吨

羊肉产量488万吨

大江南北

共享这一份对秋膘冬补的执念

▲ 新疆阿勒泰,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群进行秋季转场。图/视觉中国

草原林海中

除了有“行走的丰收”

还有“深藏的山货”

这是独属于一方水土的秋天

趁夏季的余温尚在

东北的森林里出现了蓝莓、榛蘑

与西南人民的菌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 昆明农贸市场里的牛肝菌。图/视觉中国

人人心里都藏着一份“莼鲈之思”

中秋前后的大闸蟹

是老饕眼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奢侈

生蚝、扇贝、贻贝以及各类海鱼

也在秋季达到了风味与口感的巅峰

▲ 江苏淮安盱眙县天泉湖的秋季捕鱼场景。摄影/杨默

▲ 福建漳州东山岛的海捕场景。摄影/杨天鑫

秋风乍起

困居城市的人们无畏旅途劳顿

只为在河塘边、海港边的餐馆院子里坐下

给味蕾一个季节性的交代:

“看吧,我没有辜负你吧。”

▲ 广东江门台山,村民喜悦丰收莲藕。摄影/邱新生

丰收的喜悦

是秋天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但丰收的过程

也让我们更加理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意义

丰收的另一面不是挥霍

而是加倍珍惜

喜悦丰收的同时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

珍惜每粒粮食

最后

祝所有期待收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