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文旅·发现宝鸡”|浓浓宝鸡年味儿传递周风秦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1:05

周风秦韵,西府龙年。2月21日至23日,由中省市媒体组成的“魅力文旅·发现宝鸡”全国媒体采风团走进宝鸡,感受西府浓浓的年味儿。

2月21日,刚下高铁的《兰州晚报》记者甘霖说:“瑞雪中的宝鸡,更添几份韵味,一路上,红的灯笼与皑皑白雪相映成趣。”

美食承载满满回忆

岐山臊子面是宝鸡地区传统美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配料有红黄绿白黑五色,其中臊子由文火慢炒,酸辣突出,香味四溢。

据了解,宝鸡素有“陕菜之根、美食之源”的美誉,近年来,岐山县被评为“中国臊子面之乡”,陈仓区、太白县被评为“陕菜之乡”,岐山“西府十三花”、陈仓区“姜太公钓鱼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宴”,麟游血条面也被评为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鸡,用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并发扬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这些美食也承载了宝鸡人的集体回忆,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宝鸡见证这片土地的变迁。

走出国门的传统瑰宝

2月22日一大早,采风团一行在浪漫的漫天大雪中赶赴位于陈仓区的宝鸡民间社火博物馆,采访当地的社火展演。馆内的社火传承装扮展示、社火脸谱造型展示、宝鸡民俗文化展示、非遗衍生产品设计展示以及实际体验活动等项目让记者流连忘返,大家被融传统民俗、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的文化氛围所打动,纷纷戴上古老的社火装扮行头打卡留念。

传统的陈仓社火以民间神话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表现一个故事,表演者以固定的造型完成整个游行过程,属于典型的造型艺术、静默艺术。为适应舞台表演需求,提升社火文化的持久吸引力,陈仓区以区剧团为基础成立宝鸡民间社火艺术团,聘请专家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对社火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断进行改造提升,吸收融合高跷社火、秧歌、锣鼓等表演艺术的精华,从服装设计、舞姿队形编排、音乐伴奏等多方面进行打磨,打造出的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品牌项目“天地社火”,一经推出便惊艳四方,引起强烈反响。

节目先后多次赴德国、泰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应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央视春晚歌舞晚会、东亚运动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深圳文博会、长沙世界之窗中国狂欢节、鄂尔多斯元宵节、浙江嘉兴民俗端午节等国内重大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好评,成为陕西文化的品牌和符号。

而与陈仓区毗邻的陇县,将陇州社火打造成百姓每年春节期间最红火热闹的娱乐活动,成就“黄土地上的狂欢节”。2006年,宝鸡民间社火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陇州社火”因其色彩浓烈、笔触细腻的脸谱和原汁原味、丰富多样的表演等,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火,这项有着悠久历史、寄托着乡愁的民俗文化艺术,已成为当地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和靓丽招牌,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西秦刺绣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社火表演服饰上面精美的刺绣让游客爱不释手,在场的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广和交流合作科科长刘鹏敏当即对西秦刺绣展开推介。他说,西秦刺绣是流传于陕西宝鸡北部塬区一带的民间刺绣,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是当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瑰宝。

据了解,农历新年,宝鸡市千阳县一些刺绣专业合作社的龙年公仔、龙头帽等手工艺品走俏市场。千阳县的刺绣合作社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从造型、表情、用料等方面融入很多现代元素,适应儿童和青年人的审美需求。近年来,西秦刺绣发展如火如荼,“千阳绣娘”劳务品牌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千阳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宝鸡千阳年生产刺绣工艺品680多万件(套),实现产值8600多万元,刺绣艺人人均纯增收3800多元,为西秦刺绣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父老乡亲在家门口铺出一条致富路。

过瘾!文博场所过大年

新近开馆的宝鸡秦腔博物馆,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陕西省地市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唯一地方戏曲类专题性、专业化博物馆。

博物馆一层展厅介绍秦腔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梳理溯源西府秦腔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展示秦腔艺术的诞生过程。二层展厅介绍秦腔的声腔衍化与表演特色及其流播。通过拍摄、录制老艺人唱腔技艺,采集、征集西府秦腔老物件,展示西府秦腔的唱腔、音乐、服饰、行当、脸谱、表演绝技等艺术,全面展示西府秦腔表演艺术。三层展厅展示秦腔剧目、秦腔发展与保护,构建了秦腔剧目数据中心,保存西府秦腔剧目。目前已搜集到西府秦腔代表剧目56个,见于记载的传统剧目155个,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江湖戏,致敬西府秦腔班社和老艺人,体现秦腔的传承与振兴,以实现对西府秦腔剧目的保护、传承、研究,打造一个可看、可听的视觉享受空间。四层是戏苑,满足戏迷的听戏需求。

采风团成员来到宝鸡民俗博物馆,该馆馆藏文物展品1252件(组),主要功能是集收藏、陈列、研究宝鸡地域民俗文化。以“宝鸡民俗陈列”为主题的展览分为“西府人生”和“宝鸡风尚”两大部分,采用场景、实物、文字、图片、雕塑、展板、视频等多种表现手法全面展示了宝鸡人的人生礼俗、生活风尚和生存智慧,追溯和记录了宝鸡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过程,全面展现了宝鸡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为持续做靓“看中国·来宝鸡”文旅品牌形象,让市民和游客体味浓浓的宝鸡年味儿,宝鸡文旅下属的宝鸡华夏旅游发展中心也紧扣“游宝鸡、赏山水、知古今、品美食”宣传主题,精心设计推出山水观光游、泡汤康养游、文化探秘游、民俗体验游等“定制游”旅游线路,为外地市民群众出游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出行选择。春节期间,该中心还联合法门寺、青铜器博物院、秦腔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八家景区,开展“景区联动‘通关文牒’打卡”活动,通过景区联动打卡引流的新玩法花样营销,在为游客旅行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形成“线上”“线下”流量双促进的文旅宣传新格局,为文旅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承载老宝鸡记忆的陈仓老街

当晚,采风团成员还来到陈仓老街感受宝鸡的另一番韵味。宝鸡在历史上被称为“古陈仓”,据记载,美国战地记者卡尔·麦登斯夫妇于1941年在宝鸡拍摄的一组照片,该项目依照照片还原了宝鸡1941年民国时期的繁荣景象,按1:1的比例复原了“陈仓公寓、人民电影院、山西会馆、宝鸡县署及中山路”承载了老宝鸡回忆的标志性建筑,故因此得名“陈仓老街”。

陈仓老街在2024年春节期间,举行了非遗打铁花、电音三太子、迎财神、乐队现场演绎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其中“非遗打铁花”精彩的“铁花秀”符合春节年味、增加了春节氛围感。据统计,春节期间,该街区单日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提升25%,单日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提升30%,接待人数已达到30万人次。

在漫步民国范儿的陈仓老街,品尝美食的同时,采风团成员还打卡旁边的的宝鸡首届新春灯会。灯会上,何尊矗立、凤凰迅游、龙吟盛世,各式花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其中,以“何尊”为主题近20米高的巨型“何以为尊”灯组位于此次灯会的“C位”。

据介绍,宝鸡首届新春灯会以“周秦文化”为主要脉络,分为青铜文化、春节氛围、凤凰文化、打卡体验四大主题灯区。美轮美奂的彩灯在瑞雪中融入宝鸡历史文化,呈现出一个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相辉映的潮玩灯会。灯中有景,灯景相依的沉浸式赏灯体验给了各位媒体记者们一次难忘的经历。

魅力非遗 凤翔泥塑木版年画

2月23日,采风团成员赶赴凤翔区,近距离感知凤翔泥塑和木版年画。

宝鸡历史悠久,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其中,凤翔彩绘泥塑是宝鸡市凤翔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600多种。

凤翔木版年画第16代传人邰伟伟说:“今年是龙年,我找了些带龙形象的老版,也创作了几个新品种。”现场陈列的木板年画,画面粗犷豪放,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寄托了人们希望生意兴隆、事业亨通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