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淮北人来说,心理距离最近的大城市不是省会合肥,而是江苏徐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0 03:57

小时候,我的活动范围,就只是村子到学校那二里地,去十里地之外的淮北市濉溪县的临涣集,简直就是去了趟大城市。

那时的我孤陋寡闻,除了村里人和家里来的亲戚,我几乎就不认识什么人。中间跟着妈妈走亲戚去过几次袁店集,有一次春节前跟爸爸一起去韩村集的煤矿上,混进矿工专用浴池洗了个免费的澡,还有一次和爸爸一起走亲戚,去过一次八十里以外的双堆集,这就是我小时候去临涣以外的经历了。在书上看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名字,也没有什么概念的,只是觉得那都是书上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后来去濉溪县城上了师范,才见识到了县城,县城的楼虽然破,却很高,淮北市里的楼更高,最高的应该有十几层吧。那时我才知道,等我以后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是可以尝试一下“旅游”这个词的,是可以去那些书上的大城市的。但是那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们家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我真的不确定我三年后做了老师,啥时候能挣到钱去那些大城市玩一次。不过当时感觉能在县城上学,能偶尔去市里逛一逛商场和书店,能偶尔去相山公园爬爬山,从旁边瞅一眼有摩天轮的游乐场,就已经很幸福了。

到了师范三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毕业后的问题。一位叫孙中兴的同学,说起了他在徐州打暑假工的经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暑假工”一词,也第一次具体细致地了解到离我们淮北很近的徐州,似乎是个非常庞大的城市,至于有多大,我没有概念,想来应该和书上的北京上海差不多吧。徐州居然就离我们一百多里地!我的心里立刻就升腾起对徐州的向往之情。

毕业后,我们到濉溪县教育局拿了派遣证,回老家等待分配,乡镇领导以镇里没钱为由,让我们回家去等通知。参加工作的热情和18周岁就做老师的自豪感,在那一刻虽然没有被完全浇灭,内心却是极度失落的。我们只能怀着忐忑的心回了各自的家。毕竟我们是受了三年还算正规的师范教育的,在家里无所事事,如何能平静?

有一次上临涣街,我从当时还是国营的临涣酱品厂的门市部经过,看到了摆满了柜台的临涣包瓜、腐乳等特色酱菜,突发奇想:我能否找几个同学,带着我们临涣特产——酱菜,去大徐州试试?我骑着自行车找三位同学好友商量,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无所事事,一拍即合。当天下午我们就一起去了镇上凑钱买了十几个包瓜。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徒步直奔镇上的火车站,坐着唯一一班、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体验的绿皮火车,呼啸着奔向心中的大徐州。

我们各自待在家里一段时间,早就不耐烦了,那种想要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新奇感被憋屈着,让我们很是痛苦。所以在火车上,听着绿皮火车的节奏,感受着清晨的原野的清爽,想着大徐州即将到来,我们都生出了一股热切的期待。太阳升到树梢高时,我们终于在车窗外看到了大徐州的外围,那是工厂林立、高速公路高架桥和立交桥接连出现的景象。此前我只从电视里见到过这种腾空而起的路和桥的景象。很快,火车就进站了。从车窗望去,那站真大,跟楼一样高。我们左瞅瞅,右瞅瞅,随着人流下了车,随着人流来到了检票口,又随着人流出了站。

来到了站外,我们立刻就感受到了大徐州的大。火车站的牌楼是淮北站的好几倍大,周边的大楼都是二十几层、三十几层之高,连接纳旅客的各路公交车编号都编到了一百多号,我们淮北当时的公交就只有1路、2路……差别怎么就这么大?特别是我们从徐州师范大学墙外的路上经过的时候,看到那暗红色的院墙和大楼,非常仰慕。我们只是中专学历,当时觉得从徐州师范大学路边经过,就是一种学习经历。我们还在十字路口见到了当时徐州的自行车大军。每个路口都有黑压压一片骑在自行车上亟待通行的各色人等。哪一边的绿灯一旦亮起,自行车大军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涌向对面。不管当时我们带来的包瓜是如何原封不动地带回家的,就单单是见识到了大徐州,我们就觉着不虚此行。

从那以后,我的生命历程在冥冥中就和徐州有了不解之缘。我本科自考就是转到徐州考过的最后三门;我多次去徐州图书城买书、买笔墨纸砚;妻子在淮北淘不到的衣服,也总是要去徐州才能买到。

后来,虽然我也到过很多其他城市,见识过各大城市的风采,却依然没有改变对大徐州的情感。回头来看,徐州是引领我真正认识城市文明的第一个地方,包含着我由懵懂的孩童成长为青年的心路历程。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江苏浙江的8个市(区)与安徽8个市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徐州的帮扶对象是淮北市。这么多年,两座城市一直有着一份不解之缘。作为一个淮北人,我只能默默地道一句:谢谢你,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