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正式开通,成为联结大西北与大西南的新通道。12月3日,西成高铁车票正式预售,仅仅5分钟,从西安开往成都方向的车票就被抢购一空。
西成高铁的开通,不仅让昔日木牛流马翻山越岭的漫漫长路,成为如今陕川两省游客说走就走的首选旅行线路;也使西成高铁贯穿全境的汉中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客流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
汉中曾经“地处深山人未识”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人文风情,将乘着一列列飞驰的高铁列车,沿着这条穿越时空的桥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而这些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也将转化成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推动汉中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实现汉中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促进陕南地区乃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价值
让自然、人文资源变成旅游优势
地处陕川甘交界处的汉中,拥有众多的两汉三国历史文化遗存、优良的生态环境、具有巴蜀特色的人文风情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我省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典型区域,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自秦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汉王朝、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封地。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秦蜀古道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堪称国之瑰宝。汉中境内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更有266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0所博物馆,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
汉中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到60%,优美的生态环境被公认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汉中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更是“东方宝石”朱鹮的家乡、国宝大熊猫的乐园、金丝猴和羚牛等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汉中现有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和湿地公园20多处。其中,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呈现出的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更是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被称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百万亩油菜花海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汉中盆地作为中国著名的粮仓和“鱼米之乡”,独特的巴蜀、巴楚文化为其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与风情。宁强青木川、城固柳林、洋县华阳等古镇,因其浓郁的地域风情入选西部地区百座特色小城镇名录。无污染的黑米、红米、仙毫、山茱萸等农产品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遗迹为代表的一批红色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赋予汉中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加大山水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打造“城是一处景、村镇一幅画”式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已成为实现汉中区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重点。
全域旅游
打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品牌
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全域旅游更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
2013年底,汉中市出台《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的意见》《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将“三建设一整治”作为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
近年来,汉中市实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50余个,完成投资200多亿元。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区等8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龙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批准立项。兴汉新区汉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文化旅游项目规划6.2平方公里、投资310亿元,目前区内汉文化博览园、汉人老家等主体工程即将完工,2018年核心景区将建成开放。诸葛古镇、天汉文化公园、尤曼吉游乐水世界等项目建成运营。
同时,汉中市已建成朱鹮梨园、汉山水城等10多个油菜观花点和洋县五岭、南郑陈村、花果山等一批精品观花线路;完成10条旅游干线环境风貌提升;推出秦蜀古道、两汉三国文化、汉江人文溯源、秦巴天府乡村民俗、自然科考探秘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景汉中已然初具雏形。
2016年,汉中市接待游客3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23%,旅游总收入GDP占比达到14.9%。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旅游产业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年,汉中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单位。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汉中是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的节点城市。西汉、十天、宝巴三条高速公路形成了环绕汉中主城区的大环线,汉中城固机场连通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西安等城市,西成高铁的通车则彻底打破汉中交通瓶颈。紧抓西成高铁开通的契机,加快开发步伐,积极适应旅游新形势,以全域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推进汉中和全省产业结构优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追赶超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专家建言
抓住机遇迎接高铁旅游时代
西成高铁全长658公里,其中,陕西境内全长约343公里,共设车站10个,而途经汉中的车站就达6个。记者从西安铁路部门了解到,西成高铁开通第一阶段运行后,陕西高铁日均发送旅客量将突破10万人次。今年年底全国运行图调整后,西成高铁年发送旅客量将突破550万人次。这对于汉中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今年6月,汉中市政府便召开座谈会,就高铁开通后对汉中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部署应对措施:加快高铁沿线、旅游景区及文化名镇、美丽乡村等重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升全域旅游接待能力;强化全域旅游意识,让“人人是形象、处处是风景”的发展愿景和主人翁责任感深入人心,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荣、全域共享。
面对西成高铁开通的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汉中旅游突破式发展,迎接高铁旅游时代?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煜、秦天行、翟志峰、熊中元和西安文理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王静等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首先,应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对全域旅游的规划指导与协调管理,推进市、县(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机构建设,赋予指导、协调、管理职能和必要的执法能力,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清主次、相互配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强化对全域旅游的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开发管理和督促检查。
其次,应加强对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政策倾斜与生态补偿。目前,汉中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水资源税改革在我省试点,为汉中水源区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引入“水银行”模式,争取项目带动,积极筹措资金,以促进水源地的涵养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再次,应加大对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支持力度。汉中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9处,尚无一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议旅游部门加大对汉中5A级景区创建的支持力度,促进汉中全域旅游的发展。
第四,应加强对秦蜀古道和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汉中境内的褒斜道、傥骆道等7条秦蜀古道,文化价值厚重独特,需要做好古道申遗工作。分布于宁强、镇巴、西乡等县的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科考价值大,应该对天坑群旅游开发的规划编制予以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快开发利用步伐。
第五,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规划建设秦岭南麓东西方向高速公路,打通汉中北部的华阳、佛坪、留坝、略阳等县镇之间的联系,并分别与西汉高速、十天高速连接,形成汉中旅游交通大环线。并对“十三五”期间汉中计划实施的62个重点旅游项目,给予土地、金融、税费等方面的扶持。(记者 毛毛 柏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