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悬空寺最新公告:明日起实施新政策!原来,中国的“悬空之寺”还有很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15:47

图片

悬空寺 摄影师@杨柳岸 图源:星球研究所

图片

悬空寺高度示意,此处为初建时的相对高度,

后来因为河道淤积,相对高度降为60-70米,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悬空寺

XUAN KONG SI

恒山

6月20日,

恒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山西恒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悬空寺景区将从2023年6月22日起,

全面试行预约接待模式,

分时段预约,

分时段入园,

非预约不接待。

图片

▲恒山悬空寺

图片

悬空寺建筑群搭建过程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公告提到,悬空寺景区的开园时间为上午8:00,下午18:00停止入园。从8:00开始每两个小时为一个预约时段,全天共五个时间段。悬空寺景区日最大承载量为5815人,翠屏山建筑群及周边(含悬空寺登临)日最大承载量为3260人。

公告指出,游客须在开园前通过网络预约平台实名预约,没有预约的游客景区将不予接待。60周岁以下的游客可在“恒山景区”“北岳恒山景区”微信公众号及携程、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预约,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请在“恒山景区”“北岳恒山景区”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国外游客、学生、军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带好身份证或护照和相关证件在窗口预约。预约后可刷身份证、检票码或门票入园。

此外,五一、国庆、暑期等客流高峰期,该景区还将采取限流措施,实行分时段预约,分时段入园。遭遇雷暴、大风、强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景区将采取暂缓入园,临时闭园等措施以保障游客安全。

图片

▲恒山悬空寺 图源:恒山景区公众号

大约1500年前

山西北部的群山中

出现了一座“空中楼阁”悬挂于崖壁之上,

这就是恒山“悬空寺”

危危巨岩间,

一寺傲然横空。

但鲜为人知的是,

放眼整个中国,

类似“悬空之寺”却也不少。

图片

▲民国期间的悬空寺

悬空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

文/张志荣

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悬空寺共有七座:计有山西恒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云南西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小悬空寺。

佛寺建筑是佛教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之一,自汉魏以来,由于受佛教传入的影响,我国建筑艺术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态势。

佛教建筑主要体现为寺和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烂陀寺遗址,规模极为宏大。东南亚的佛教诸国也都有同类的建筑。如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扬崖壁大佛,都是闻名于世界的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的传入发展起来的,既有印度风格,又有中华民族特色,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统形式建造的。

中国的佛教石窟为数甚多,其中以甘肃敦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等最为著名。我国的佛塔建筑起源很早,现存的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相传都是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留下的。

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祀状圆坟形的,上饰竿和伞,后来发展成相轮,就是在塔顶部竖起一根金属 ,用七重或九重铁环套在身。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都建成了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

现存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如北京和山西五台山的白塔。二是中国式的,主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和硫璃砖塔等。

西藏的佛寺建筑和汉族地区佛寺有所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日本的东本愿寺、韩国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雄伟壮丽,都是世界有名的佛寺古。中国佛寺建筑在山区的一般都依山势而建,逐步升高,如宁波天童寺、莆田广化寺,庄严宏伟,独具特色。

在所有佛寺建筑中,悬空寺尤为奇特。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因寺院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悬空寺的特点是傍水依山,石崖之中,悬空矗立。悬空寺以其玄妙的特点誉满古今建筑史。无论是从其设计构思,还是建筑构想;无论其大胆、奇巧、无畏,抑或是悬而未决的长生梦想,又或者是乾坤挪移之志……其建筑皆让人惊慕而慨叹!

山西恒山悬空寺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是建在平地之上,但是在中国北部的山西省,却有一座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寺庙,这就是著名的恒山悬空寺。

图片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的建造历史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此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现存的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1957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年-448年)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的烦恼抛掉。

从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从精心选址设计,到将陶宏景(公元456年-540年)明确提出的三教(儒、道、释的三位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其宗教内容超出了凡人的智慧。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而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悬空寺正如古代诗人描绘的那样:“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悬空寺因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而被列为恒山十八景之冠。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恒山日记》中写道:“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

图片

奇特的建筑布局

在中国众多的建筑中,悬空寺是非常奇妙的建筑。它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两边是一百多米高的垂直峭壁,悬空寺就像粘在一侧崖壁之上,其建寺设计与选址都处于科学考究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将古寺遮盖其间,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以及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东边的天峰岭为悬空寺遮挡了太阳,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年平均日照时间仅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悬空寺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细长的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空往外突出的大片岩石微微前倾,仿佛就要压下来一样,观者无不心惊胆战。悬空寺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殿宇台阁40间,楼阁间以栈道相连,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木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

图片

▲恒山悬空寺

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叠起。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木制楼梯交互沟通,曲折迂回,高下错落有致。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布局紧凑,小巧玲珑,空间层次丰富,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有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

图片

▲恒山悬空寺

精准的建造技术

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且虽经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据悉,悬空寺的现貌就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人们感概之余,不仅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近1500年,仍能保存完好?

悬空寺的建造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也就是说,整个悬空寺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而且,悬空寺飞梁采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而成,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支撑整个悬空寺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些立木的落点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则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

图片

▲恒山悬空寺

有人曾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的奇观。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其建筑构造也极为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在悬空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是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的。公输,据说是生活在2千多年前的工匠公输般,是中国建筑工匠公认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只有像公输般这样的巧夺天工的匠师才能修建出来。

图片

▲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的乾坤

“悬空寺”座落在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谷两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只是中间略有凹曲之处,悬空寺就把握了这仅有的落脚点而建在悬崖之中,也可以说是绝壁之上。俗语说:“平地起高楼”,可是,悬空寺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寺庙悬空而建,这里的乾坤很难被外界熟知。

悬空寺有一楹联:“蕴毕昂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作华夷之限,龙盘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此乃意味深长!!!

另悉,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800多年。碑文分为“宗从之图”、“三教之图”,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凡的出身和伟大的业绩。后人据此碑认为,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了三教合一的寺庙。其实,我国宗教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北朝时期也就是悬空寺的始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图片

悬空寺虽然名为“寺”却不是纯粹的“寺”,佛道混杂,三教合一,所以古人又把悬空寺称为“玄空寺”,在悬空寺山门南崖有悬空寺的题刻。“悬”和“玄”虽然读音一样,但是意义大相径庭,“悬”是指建筑的形状,而“玄”则指修炼的门道。就连住寺的也不一致,时僧时道。明代以前是僧,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人,以后就一直是僧人。

悬空寺丰富的宗教内容,同时也反映在转折升降木梯上的铁钉之中,这些铁钉组成数十种不同图案,如繁星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铁钉图案,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图片

半山之腰中的超凡之作

据登临悬空寺的人形容,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虽幽居深谷,但有恒山水库依傍。夏日,两侧青山侧立,黛色的山峦在水库中显出倒影。水色清碧,涟漪累累。到溢洪闸全开时,峡谷内飞流喷涌,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给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总之,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在半山之腰建筑寺庙,实乃超凡之作。悬空寺以其玄妙的特点誉满古今建筑史。无论是从它的设计构思,还是它的建筑构想,它的大胆、它的奇巧、它的无畏都可以说是让人惊慕不已,慨叹不尽!

图片

▲悬空寺 图源:恒山景区公众号

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位于建德市南24公里处,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

在中国七座悬空寺中,唯有江南大慈岩在南方。据建德县志载,元大德(1297念书年-1307年)年间,开山祖师临安人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号曰大慈,且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

在大慈岩,寺庙、栈道、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

图片

▲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而新建的另一寺庙清风阁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今人所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的地藏王菩萨立像,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总高为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此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

地藏大殿是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和精华。它坐落于天然大佛颈部的洞穴之中。大殿外悬有一口明朝中期铸造的铜钟,左侧有一线天。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从山顶蜿蜒曲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青海西宁悬空寺

青海西宁悬空寺也叫土楼观,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始建立于北魏。青海西宁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到处是水平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在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

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悬空架设。“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

图片

▲青海西宁悬空寺

北禅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而得名。“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在历史上,北禅寺有过很多名称。

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该寺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

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并在《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

此寺虽然名称繁多,但北禅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

河北苍岩山悬空寺

河北省井陉县东北有苍岩山,苍岩山下有悬空寺,又名桥楼殿。山上建有福庆寺,相传苍岩山是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山上建有公主真容堂,俗称公主庙。

据考证,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桥上的楼殿为唐代建筑,系坐西向东,长15米,宽8米。从力学角度看,此殿本身及游客满载时,总重量约在35吨左右,按此推算,桥的拱记应在3.5到4米之间,该桥拱高2.8米,横跨在两山峭壁之间,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高架于云天雾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腾空欲飞之势。建于桥上的桥楼殿内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观音像,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像。

主体建筑楼殿座落在单孔弧圈形石桥上,石桥飞跨对峙的两岸之间。桥上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一座九脊重檐楼阁式建筑。游人若游此殿,须从桥下拾级三百,方可如愿。

苍岩山群峦积翠,危崖峭壁,古柏横空,重林苍郁,福庆寺的殿、阁、楼、台多掩翳于山麓古木之间。

图片

▲河北苍岩山悬空寺

图源:井陉发布

从山脚沿石涧入山,怪石嶙峋,白檀茂密,树根裸露,盘抱巨石,奇姿异态,宛如盆景,惟此处独有。蜿蜒前行,有石磴道三百六十余级,拾级而上,如缘梯入云。至福庆寺,门悬“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金字对联,描绘此寺的悬空实景。门前峭壁对峙,南北飞架三孔石桥,上建桥楼殿。从两山下仰望青天,隙仅一线。古人有诗云:“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叹为奇景。山上尚有苍山书院、万仙堂、峰回轩、藏经楼、公主祠等建筑和岩关锁翠,风泉漱玉,阴崖石乳,山腰绮柏,窍开洞天,空谷鸟声等十六个景点。禅房古刹,碑碣夹道,瀑布清泉,飞珠漱玉,步步引人入胜。所以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惟苍岩”的盛名。

苍岩山上还有南阳公主祠,是福庆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西朝东,面对翠壁百丈。祠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九脊顶,上盖黄绿琉璃瓦,檐下飞头全挂风铎,风吹铃 响,悠扬悦耳。祠内有龛三个,内有南阳公主塑像,两侧各塑站立的乐伎,作手执乐器演奏状,神态自如,形象传神。山墙上布满壁画,工笔彩绘,为公主修身得道,济世救人的故事。在龛后北面有洞,为公主寝殿,内原有公主木制像一躯,侧身而栃,祠南有一砖塔,高约十米,平面呈八角形,塔座较高,塔身出五层檐,每层檐角出木角梁,为明代晚期之作。

桥楼殿是福庆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建在长十五米,宽九米的单孔弧券形石桥上。石桥飞跨对峙的两崖之间,势若长虹,凌空欲飞。桥楼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是一座九脊重檐楼阁式建筑,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顶势平缓,翼角高翘而柔和自然,具有清代早期建筑的特点。正脊两吻间有狮子驮塔、飞马、仙人骑龙等饰件。上檐和下檐的椽、标、枋饰有苏式彩画。两梢间有楼梯可以登临远眺,四周峰峦迭翠,云雾茫茫,令人心旷神怡。

巍峨独特的桥楼殿堂,于重山叠翠、峡谷一线处,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

云南西山悬空寺

云南西山悬空寺位于昆明市西南郊15公里处的太华山南面的罗汉崖上,史称三清阁,建于元代。由北向南眺望,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弥勒,故名罗汉山。罗汉山悬崖峭壁,与南面挂榜山千仞削壁相连,山麓下即是浩渺的滇池。

罗汉山有罗汉寺,其遗址在今三清阁门前悬崖之下,据明朝施昱《重修罗汉山妙定寺碑记》记载,罗汉寺原名“妙定寺”,又称“海涯寺”,建成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峭壁半空悬石如罗汉状,是以滇人名曰罗汉寺。”至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形成三清阁南北庵建筑群。

图片

明嘉靖年间,罗汉寺南庵崖壁,“刻汉王子渊(王褒)移金马碧鸡文,隶法雅有汉体,盖杨太史(杨慎)移镌者。”

至杨慎刻王褒《移金马碧鸡颂》之时,已形成三清阁南北庵佛道胜境。

三清阁为九层十一阁道观建筑群,层叠嵌缀于悬崖绝壁之上,成“悬空寺”险境。

元代,统治云南的梁王由罗汉山麓筑“千步崖”石磴上山,开辟罗汉山南崖的避暑宫。过去,有人一度认为现在的三清阁就是元梁王的避暑宫,实际梁王避暑宫在三清阁、龙门下层往南,临挂榜山边缘。1999年9月,曾有人根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等历史资料记载,在西山办公室的协助下,拨开齐人深的杂草,寻找到罗汉山南庵诸殿及梁王避暑宫遗址。

三清阁南庵诸胜,清道光年间戴 孙《昆明县志》尚有记载,至民国年间袁嘉谷撰《游西山记》时,皆已倾圮:“品茗三清阁,阁,山之名胜也。吴梅村诗‘碧鸡台榭乱云中,旧是梁王避暑宫’,宫即阁也,明时为北庵诸迹之一。北庵对南庵而言,南庵今悉圮。”

三清阁有一副佚名写景的名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有人建议,云南西山若开发历史遗迹,应该恢复梁王避暑宫诸胜迹,形成罗汉山南北庵上下两层壁危楼建筑群圣境。

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

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寺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名悬空寺。

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称朝阳悬空寺。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其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朝阳山后有著名的清凉庵,这里绿树成荫,清静凉爽,是殷纣王当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过庵西凌空飞架的石拱桥,经21个台阶,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凉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俺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庵后崖壁上有一清澈见底的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口,清泉飞瀑,山谷回应,宛如龙吟虎啸,山涧乱石下,涓涓细流叮咚作响,美妙动听石拱桥西,崖壁平绕山头6个石窟,窟内有雕像及摩崖题记。

朝阳寺、清凉庵附近有许多景点供人游览,如千佛洞、九龙柏、泪石、饮马泉、长眠道人墓、花台、圣儒峰、王莽洞、莲花壁、天下第一门——尖山门,天书崖等以及历史、艺术、书法价值极高的摩崖石刻等等。这里峰峰形奇,景景多姿,水声潺潺,空气清新,是人们寻幽探秘,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图片

▲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

图源:河南淇县朝阳山景区

山西广灵小悬空寺

山西广灵县城南里许有壸山上的“小悬空寺”为大士庵和水神庙的合称,壶山如同孤岛,寺庙建于山巅。现存为明代遗物,创建年代不详。

平地一山,岩石兀峙,丰水源泉环山涌出,汇成池塘,河水至此与丰水汇合,形成巨潭,广百余亩,夏秋碧光潋艳,寒冬雾气朦胧,古柏苍翠,杨柳夹岸,浮萍常青。

南向筑桥,可登临远眺,平面八角形,有山门、正殿、东西配殿、钟楼等。殿堂雕刻细腻,钟楼结构玲珑,前有掖门穿通,周设回廊围护。寺内东南隅矗立着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一座,高约二十米,雕刻斗拱、门窗、脊饰、塔刹,比例适度,形体秀美,结构规整,翼角翚飞。

寺内古井直通山下泉源,殿堂楼阁与泉源月色交相辉映,颇具江南水乡风光。

图片

▲山西广灵小悬空寺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消息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南丽江

论文|张志荣

原载于《中华民居》2010年06期

图|除署名外均来自《中华民居》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