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城市形象主题宣传 (之七)
早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宝鸡的青铜铸造就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准。上世纪30年代,现代工业文明之风沿陇海铁路劲吹,宝鸡石油机械厂等17家民族工业先锋迁建宝鸡,奠定宝鸡“工业兴市”的基础。“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国有机械、电子工业企业在宝投产,为我国工业发展书写了灿烂诗篇,宝鸡的西北工业重镇地位更加牢固。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优秀名企续写宝鸡工业新的传奇:宝钛集团制造了我国首个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秦川机床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格最全、品种最多的磨齿机制造商;宝鸡石油钢管公司生产了全国第一个螺旋埋弧焊管;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铁路提速道岔、磁悬浮功能件和轨排生产基地;中铁电气化宝鸡器材公司稳坐国内铁路接触网领域老大地位,产品份额占国内市场的90%以上……
从材料到成品,从高端装备到智能制造……宝鸡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工业发展脉络中的一支劲旅。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着新的青春。
看活力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
2017年宝鸡经济运行成绩单上,“新”意盎然、“动”能十足:1月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18.77亿元,增长24.5%。
有着80年建厂史的宝鸡石油机械公司,近年来在做好主导钻机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他们研发的管柱自动化装备,避免工人高空作业的风险,是宝石机械率先在国内开展管柱自动化装备研发的一件“力作”。面对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业效益整体下滑的不利环境,他们开发了修井提速提效装备、特殊环境钻井装备等6大类5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使石油装备产品从低端迈向高端、从传统迈向智能、从卖产品迈向卖服务,由“单打冠军”蝶变为“全能选手”。
“老字号”国企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应对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陕京四线、中俄东线等项目对输送管高钢级、大壁厚、大口径的迫切需求,加快产研融合步伐,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14年起开始试制Φ 1219× 22mm的输送管产品,开展X80M、Φ 1219× 22/18.4“二保焊”工艺研究等。其成功研发的相关螺旋焊管,将国内大口径、厚壁螺旋焊管的装备制造水平推到国际尖端,具有高附加值的连续油管产品已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自主生产连续油管的国家。
令人振奋的还有中铁宝桥,在今年初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北京交通大学主持、中铁宝桥参与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继参建京沪高铁、汉江大桥、南京长江二大桥、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南京长江三桥钢塔、舟山跨海大桥获奖之后,中铁宝桥第7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殊荣。近年来,中铁宝桥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之路,研制出了我国首组时速250公里客专道岔和350公里高速道岔,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产品先后应用于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宝兰高铁、西成高铁、沪昆高铁等主要干线,高速道岔市场份额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中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打造“中国名片”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与新是相对的,讲究技术传承与创新的老牌国企是宝鸡打造“装备制造业名城”的中流砥柱。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勇于直面市场骇浪,以创新驱动为己任,这些年来“内引外联”,注重科技人才培养,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才有一件件富有前瞻性、市场引领性的拳头产品和核心技术出炉,成为宝鸡向外界诉说的“最美声音”。
看动力共享服务平台打造“智力库”
随着产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集纳智力资源、成本优势“击中靶心”,使企业延展生命力。近年来,宝鸡围绕产业链嫁接服务链,寻找多个支点支持企业创新。
宝鸡企业聚焦主导产业的共性创新需求,将国家级研发能力与本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酵”,为企业成长添翼。去年4月,宝鸡高新区与宝鸡华工激光科技发展公司“联姻”,设立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不仅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全新的激光切割、焊接、标识打印等系列技术方案,也通过深度融合将传统制造业带入“光制造时代”。
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骨干企业、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排头兵。去年初,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在该公司成立,致力于精密数控系统研发、云服务中心和机床大数据应用,提升机床企业服务功能,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该中心的智慧化工艺支撑下,当地机床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迅速推进,制造型服务业效益初显。
宝钛集团拥有钛及钛合金60%的国内市场份额、高端市场95%的份额,近些年围绕在其周围的宝鸡钛加工企业多达530多家。为了壮大钛产业,宝鸡在打造钛产业集群优势的过程中,依托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作用,为钛产业的高端应用制造、精深加工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研究,使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枝繁叶茂”。
在宝鸡,知识产权资助专项资金和知识产权申报平台的建立,使企业申报专利的积极性普遍提升。宝钛集团的“一种真空蠕变校形炉”专利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金奖,填补了国内空白;宝鸡市科迪普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的“钼铌合金板靶材加工工艺”专利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诸多“沉睡”的知识产权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
围绕在宝鸡高新区周围,近年来建成了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D打印材料创新中心、宝鸡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院等 6家国家级研发中心,一系列开放型共享式研发和工程中心的植入,迅速改变着当地企业的创新生态和产业形态,其生长融合的“碰撞效应”明显。
看布局千亿产业集群书写鸿篇巨著
吉利20万辆整车项目落户宝鸡高新区后,为了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自主品牌,他们采用“互联网 +智能制造”,投入200多台柔性机器人,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宝鸡吉利汽车产业基地成为吉利集团在全球建设生产基地中创新能力最强、工艺水平最高、生产设备最为先进的基地之一,达到全球一流的世界级工厂水准。在吉利项目“蝴蝶效应”的带动下,目前已有36家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宝鸡,催生宝鸡汽车产业实现“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宝鸡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加之陕汽重卡、陕西通家新能源汽车、通力专用汽车、宝华中轻卡、汉德车桥等本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宝鸡借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重点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光通信、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五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纺织服装、有色冶金三大特色产业,力争“十三五”时期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
宝鸡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作为“十三五”时期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推进,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四个领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执行板层、应用层),我市均有典型代表企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感知层,我市具有20多家压力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生产企业,麦克、恒通等企业长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烽火集团建设了西部最大的RFID生产线;在执行板层,以秦川机床和宝鸡机床为代表的数控设备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三名;在应用层,以吉利汽车、宝桥集团、石油机械公司、宝光集团为代表的企业,不仅是高端装备的使用者,同时也是高端专业系统的制造者。在关键技术上,我市以减速器为主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代表了国家水平。
未来,我市将抢抓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智能化生产线集成两个制高点,到“十三五”末,力争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打造“国家级机器人自主技术关键零部件基地”和“全省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应用推广,打响品牌、做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