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72年,陈毅临终前等到毛主席一句话:陈毅是个好同志
2024-07-24 17:02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肠癌病逝 ,对于老战友的去世,毛主席悲痛万分,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但是在追悼会开始之前,主席依旧强撑着来到追悼会的现场,并对陈毅的妻子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一、重要历史节点下的陈毅
十九世纪初期,前往国外留学成为一时热潮,1919年,陈毅在成都工业学校毕业后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在国外的陈毅时刻关注国内政局,并经常在法国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活动,每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时候对于陈毅以及众位留学生而言都是冒险,一旦被法国当局逮捕,将会被遣送回国,甚至是严格的武装押送遣返,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数位留学生被遣返,但是这并不能阻挡留学生的爱国热情。
1921年10月,陈毅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
回国后的陈毅积极与蔡和森通信,并向他询问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方向,在蔡和森的帮助下,陈毅成功入党,此后,陈毅开始活跃在四川党支部中。
1927年,陈毅根据组织命令,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党委书记,但随着武汉地区的革命形势愈发严峻,为了保证武汉地区党员的生命安全,党组织决定所有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
接到命令的陈毅等人在群众的掩护下迅速离开,当他得知组织准备进行南昌起义时,他决定前往南昌参加革命。
为了能够及时赶到南昌,陈毅多次改变交通方式,终于在8月6日安全抵达南昌城,不过那个时候南昌起义已经开始,根据中央计划,起义成功后,部队需要南移,因此,自3日起,起义军就已经分批撤离南昌,陈毅到了南昌后扑了个空,只好和当地百姓打听起义军向哪个方向撤离。
又经过几日夜的赶路,陈毅终于追上了南下的部队。
进入部队后的陈毅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成为73团指导员,其实,按照等级来说,这个官对于陈毅来说有点小,但是陈毅向来豪爽,对周总理说:“就算是连长我也干,更何况是团指导!只要能拿起武装干革命就行!”
9月5日,在周总理主持下,起义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南,一路留下阻击国民党军。
当周总理说出分兵事项后,参会的众人都明白,留下参加阻击战是九死一生的,但是,在革命的最低谷,陈毅并没有动摇,与朱德一起整顿部队,率兵4000在三河坝阻击国民党部队。
当时,钱大钧已经率领三个师向三河坝进攻,可是,当时的起义军已经人困马乏,但是陈毅等依旧率领起义军顽强抵抗,然而战斗力明显远远不如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无奈之下,朱德、陈毅等只好带着2000余名士兵转战湘南。
由于起义军接连战败,导致军心浮动,许多军官士兵准备离开队伍,等到十月下旬,离队的官兵越来越多,最后整支队伍只剩下700多人。
为了保证军队士兵数量,朱德、陈毅决心对部队进行整顿,留下忠心革命的干部和士兵。
在经过赣南三整后,部队官兵思想空前统一,战斗力显著提高,并与毛主席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合,共同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随着革命战斗的深入,陈毅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但是苏区不能不留下人在吸引敌人注意的同时尽可能地将苏区掌握在红军手中。
由于陈毅在之前的一次战斗中大腿重伤,至今未愈,组织上考虑到陈毅的病情不利于长途跋涉,再加上他在苏区的群众基础较好,因此,中央决定将陈毅留在苏区,领导苏区红军以及地方武装1.6万人与国民党军作战。
在红军大部队进行长征后,苏区遭遇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很快,陈毅等不敌,中央苏区失守,陈毅的部队在国民党军的包围下只好藏身密林之中,继续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陈毅率领部队在南方八省与国民党战斗三年之久。
1930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没想到刚刚步入正轨的新四军竟然突遭变故。
皖南事变爆发后,在新四军生死存亡之际,陈毅再次挺身而出,重建新四军军部,摆脱国民党军对新四军的限制,扩大队伍,让新四军在困境中重生。
在后来的战斗中,陈毅屡立战功,新中国建立后,陈毅离开了战场,主政上海,与陈云一起重振上海经济,保证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经济发展。
二、外交元帅
1954年9月,由于陈毅在上海主政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政工经验,中央决定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和外交工作。
本以为陈毅在外交工作中会遇到某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每到最后,陈毅总是能完美地将所有困难解决,而他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外交元帅。
1955年,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决定效仿苏联实行军衔制,按照原本的评定方案中,周总理、刘少奇等都在元帅名单之中,但考虑到周、刘等人已经离开军队,在政府参加工作,因此,在毛主席的决议下,“凡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革命时期将领一律不参与评衔”,可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陈毅虽然已经是副总理,但是显然不在授衔之列。
9月,中央在讨论元帅人选的时候,就陈毅是否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产生争议,关键时刻,还是周总理力排众议。
周总理在会议上指出陈毅在入党时间、参与革命斗争的时间、在战斗中立下的功劳以及战争中的履历,证明陈毅被评选为元帅是完全够资格的,并且表明陈毅在日后的外交工作中有军衔在身更加方便工作。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陈毅成功获得元帅军衔,并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外交元帅。
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后,大改之前周总理温文尔雅的外交风格,其豪放的性格将大国外交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5年,国际形势多变,中方在与苏联关系日渐冷淡的同时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为了展现中国的大国气象,国庆前夕,中央决定举行以外交部长为首的记者招待会。
陈毅在出席这次会议时,特意身穿一身灰色中山装、戴着墨镜,俨然一副元帅外交家的派头。
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陈毅丝毫不惧,面对记者刁钻的提问,陈毅也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回复。
当有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听说中国的毛主席和陈部长都是好战分子,这一点您怎么看?”
听到这个问题,陈毅当即大怒,直接对着那个记者说:“你听好了,我就是好战分子,怎么了,中国老百姓不想打仗,但是有人想打,那就打,我们不怕,你们美国帝国主义简直欺人太甚。”
毛主席在听到陈毅在记者会上的发言时,连说三个“好”,并且夸赞“陈老总这个外交部长是真真正正的外交部长啊!”
三、“陈毅是个好同志”
随着国内十年动荡开始,陈毅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为了保护陈毅,周总理甚至对造反派说:“如果你们想要揪陈毅,就从我身体上踏过去”,可尽管有周总理的保护,陈毅还是被卷入到“二月逆流”之中。
从未受过这等委屈的陈毅心情郁闷,后来竟然被诊断出患上直肠癌,为了挽救陈毅的生命,周总理亲自找寻最好的专家为陈毅手术治疗,可是,陈毅知道,自己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里,他将自己一生做出总结,并交给毛主席,希望能够得到主席的回复。
就在陈毅弥留之际,叶剑英将主席的回复送到,陈毅看到纸条上写着“陈毅是个好同志”后阖然长逝。
周总理知道陈毅去世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他立刻驱车前往陈毅所在的医院向他的遗体三鞠躬告别,看着躺在床上没有生命体征的陈毅,周总理泪如雨下。
作为新中国的元帅,陈毅的葬礼是有一定规制的,但是江青等“四人帮”却不允许常委参加追悼会,尽力压低追悼会规格,悲痛的周总理对此无力抗衡,只得任由他们操作。
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得知陈毅离世的消息后黯然回到卧室,静静地在床上坐了好久,他怀念这位从井冈山开始就在一起革命的老同志。
当主席得知陈毅追悼会召开的时间后,就命令秘书通知周总理,自己要参加追悼会。
周总理接到消息后,立刻向中央各单位传达,并通知各级单位:有想参加追悼会的都可以参加。
毛主席的出席让陈毅的追悼会成为一个对解放老干部极为有利的事情,这也让这次的追悼会的意义更为深远。
毛主席到达追悼会现场的时候来不及换衣服,只在睡袍外罩了一件白色的大衣,为了表达对这位老战友最后的送别,毛主席对周总理说:“麻烦你替我拿一块黑纱,我系在胳膊上。”
在悼念结束后,周总理将毛主席迎进休息室,刚刚坐下的毛主席提出了想要见一见陈毅的夫人和他的子女。
得知消息的张茜赶紧带着儿女进入休息室,毛主席请张茜坐在自己的身边,对她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为革命立下大功,你和孩子们要好好的!”
毛主席的话相当于为陈毅盖棺定论,将一直蒙在陈毅身上的不白之冤抹去,这让张茜激动的泪流满面。
结语
其实,那时候主席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医生也不建议他出席追悼会,但是这是和他有着深厚感情的老战友,毛主席无论如何,也要送他最后一程。
陈毅一生敢讲真话,而且他对革命极度忠诚,这让他与主席越走越近,感情愈加深厚,他们之间的战友之情牢不可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