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城区。古良驹摄
一个是周、秦发祥地,一个是古蜀王蚕丛故里;一个是苏轼初仕地,一个是东坡初恋地;一个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一个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牵手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共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文化之旅。
“青与凤”同行 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凤翔,古称雍州,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是周秦发祥之地、华夏九州之一;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中华先民的足迹,让青神和凤翔虽相隔千里,却有着相似的美好愿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雍城是秦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座都城。秦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此建都,先后有20位秦君在此苦心经营,历时300余年。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2021年10月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青神,同样也是中华先民脚步声回响之地。青神县名因以青衣之神蚕丛氏而得名。
蚕丛氏大约出生于公元前800多年后的西周晚期,因其长期身着青衣,劝民农桑,蚕丛氏死后,广大民众尊之为“青衣神”,并为他立祠祭祀。故《舆地广纪》曾载:“青神以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事,人皆神之,立祠以祀”。
自古以来,青神民众长期保持着崇尚蚕丛氏青黑色服饰的民风,即青年男女著青黑色或蓝色衣裤,中老年男女头裹青黑色布帕或纱帕,颇具蚕丛时代的古蜀遗风,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蚕丛故里的青神人,为了纪念青衣之神蚕丛氏,弘扬蚕丛文化,2007年,在青神县城北端修建了一条宽阔的快速通道,并命名为“青衣大道”。同时,还在青衣大道西端入口处,修建了青衣神广场,广场正中塑高大的青衣神雕像,供广大县民和外来游人瞻仰。
“青与凤”同行 共同承载东坡的爱情与梦想
青神是苏轼少年求学之地。苏轼的父亲苏洵与青神县乡贡进士、中岩书院教师王方是好朋友,为成就儿子的学业,苏洵将苏轼从眉山转到青神的中岩书院读书。
每年中秋,王方都会邀请文人墨客到中岩书院,一边赏月,一边品文论诗。这年中秋,王方按惯例在邀请大家的同时,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来参加的人,都要给中岩书院旁边的那个深潭起一个名字,最佳的命名将被雕刻在丹岩苍壁之上,流芳千古。
王方的学生与四方文人临潭而坐,苦思冥想,心中暗暗用劲,争取想出一个好的名字来,以获得命名权。雅仕者想出的名字雅得离奇;庸俗者想出的名字土得掉渣。这时,苏轼不慌不忙从座位上站起,面向深潭击掌三声,一条青鱼就从石缝中翩翩游出。苏轼不假思索地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
无独有偶,天缘巧合。王方之女王弗听说父亲广邀贤士,在中秋之夜为深潭取名后,也形成一名,命丫鬟送到书院。而她所写的名字却与苏轼的一模一样。
众人目睹了苏轼击掌唤鱼的过程,又见王弗送来的名字竟然也是如此。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将那“唤鱼池”三个字刻在丹岩之上。
1054年,19岁的苏轼迎娶了16岁的王弗,两人婚后琴瑟和鸣,唤鱼姻缘的佳话流传至今。
“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苏轼在诗作《东湖》中提到,自己步入东湖就像回到家乡一样。
北宋仁宗嘉祐六年,26岁的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凤翔三年,在王弗的陪伴下,苏轼倡修东湖、官榷于民、改革衙役、造福百姓。
凤翔府,是苏轼初涉宦海之地,也是他民本思想的摇篮。在凤翔任职三年期间,他始终秉持民本思想,包括民本观、仁政观和惠民观,这一思想贯穿其政治生涯。
苏轼的民本思想不仅在工作中,在其诗作文章里也有体现。他在凤翔时期创作的《喜雨亭记》《思治论》等,描绘百姓生活,抒发对民生的关爱,展现对民本思想的深刻理解,为后世留下宝贵政治遗产。
“青与凤”同行 共同从非遗出发 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2023年11月,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西凤酒酿造技艺)、凤翔区新明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凤翔泥塑)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西凤酒酿造技艺和凤翔泥塑这两项非遗,已经成为凤翔众多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的名片。
这是如何做到的?宝鸡凤翔把重点放在“连接点”上,着力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夸张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稚拙的形态……凤翔泥塑是中国四大泥塑之一,据考证起源于周秦,用以展示周秦普通民众以泥为形的日常生活世界。如今,古老的技艺正以独特方式焕发新意。作为胡深家族泥塑手艺第六代传承人,韩建斌在作品中融入卡通元素,大胆采用蒂芙尼蓝、茱萸粉等新颖颜色,赋予作品以全新面貌。他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探索网店营销,尝试将国潮风与泥塑形象巧妙融合,设计出衣服、围巾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一方面,新的表达、传播、应用,成为凤翔泥塑融入现代生活的“点睛之笔”。一方面,通过规范运营、整合资源,凤翔泥塑正更高效地产生规模、贴合时代。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六营村组建了泥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负责生产制作,合作社统一进行收购销售,泥塑产业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2023年泥塑产值实现4860万元。以泥塑产业为龙头,六营泥塑体验园及非遗研学基地项目投入使用,目前村里形成集吃、住、游、购、娱、产、学、研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关中平原丰沃的土地,也为美酒佳酿提供了丰富而上乘的原料。
中华文明5000载,西凤酒香3000年。从周武王以“秦酒”庆捷,到秦穆公赐酒解毒,西凤酒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三秦大地增添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鼎盛于当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国四大名白酒之一,曾4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9次夺得国际金奖。
一粒粮变为一滴酒,需经历漫长的过程。制曲、酿酒、秘藏……从殷商晚期至今,一整套西凤酒传统酿造技艺经世代传承改进,形成了以中高温制曲、土暗窖发酵、酒海贮存为主的生产工艺特色,造就了凤香型白酒“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的独特风格。
酒海贮存工艺和国宝级大酒海是西凤酒卓越品质的核心所在,“非遗+文旅”则是传统凤酒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近年来,西凤集团坚持以文化赋能品牌发展,积极探索“白酒生产+文旅产业”的商业发展模式,启动多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文旅体验区。目前,西凤酒依托“西凤老街”“西凤酒博物馆”项目,成功打造集原粮种植、采摘体验、生产酿造、藏酒定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专线,助推西凤文化创新性发展。今年1月,西凤工业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也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联通世界的“密码”。
青神竹编于2008年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次作为国礼赠送法国、奥地利等外国政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波拿教授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竹编产品先后荣获美国洛杉矶第33届华人工商大展金奖、中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国际)博览会特等金奖等奖项。青神竹编通过传承与创新,现已形成平面竹编、瓷胎竹编、立体竹编、混合竹编、竹编家具5大类3000余种产品体系。
如今的青神,用占全省1%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全省近10%的竹产业产值。回首过去的几年,青神聚焦以竹带塑、生态康养、产销衔接,实实在在让竹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就“两山”转化的典范。
从竹编开始,但青神并不止步于竹编。
青神县通过园区引领、市场拓展,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青神竹编产业示范园区,成立全国唯一以竹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公司—青神国际竹艺城投资有限公司,集聚四川环龙、云华竹旅等竹企业150余户,打造亿元加工企业2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带动2万人从事竹产业。
青神县探索建立“竹农+国有公司+龙头企业”的种销模式,实施竹良种推广和种植技术培训,全县2万余户竹农,户均从竹产业方面增收2500元以上。青神县竹产业总产值逐年递增,从2018年的30亿元到2023年的80亿元,实现产值翻番。2024年上半年,已实现竹产业产值40亿元。
有了一流竹产业为基础,当“以竹代塑”的风吹来,青神竹产业不仅拿得出能够代替塑料袋的竹篮竹篼、代替塑料餐具的竹餐具、代替塑料家具的竹家具,更拿出了代表全球顶尖水平的竹纤维产品。
青神积极建设斑布竹产业园,成功争取斑布百万吨竹材生物质精炼项目,成为全省近年来首个获批的制浆造纸项目,2022年已建成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纤维全价循环利用基地。在这里,在620元/吨的原竹通过制浆加工成为10000元/吨的竹纸,价值增长16倍。
在生产端,斑布以生物基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规划竹纤维生产项目,建成了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竹材生物质全价利用基地。通过生产过程的绿色低碳,减少环境负担,通过可降解、可循环、环境友好的竹纤维材料,实现“以竹代塑”。
为此,斑布在产业园区内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研发平台,不断地开展竹纤维高质化应用研究,生产可循环、可再生、可降解的、更多更好的产品,目前已有多款创新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星巴克是被斑布理念打动的企业之一。2021年,星巴克主动找到斑布,提出将竹纤维材料运用在咖啡杯、杯子隔热垫、手提袋等产品包装上,达成减碳目标。斑布与星巴克一拍即合,合作研发并取得了专利,将40%的咖啡渣和60%的本色竹纤维进行混合,制造成新型材料,变废为宝,最终将制作的咖啡杯与餐盒等,供应于星巴克门店中,帮助星巴克在供应链包装材料环节上减碳70%。
同时,肯德基、必胜客也与斑布携手,在全国上万家门店使用斑布竹纤维生活用纸,用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回馈地球。
在2023年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上,“以竹代塑”专门展区产品琳琅满目,创新低碳未来生活,让“非遗竹”成为“世界竹”;238家企业5万件产品参会,线上线下达成交易3.75亿……青神实现了与国家推出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频共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神与凤翔,两个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古良驹)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