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四川政区(附含西康省)
2022-04-30 10:58
发布于:山西省
中华民国时期四川政区(附含西康省)
中华民国四川政区
(注:本文成文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区划调整如重庆市直辖、存在县市撤并改区、名称变更等,本次发布未做订正,还望周知)
一、中华民国前期
四川政区(1912~1934年)1912年,政府废“道”,以府州厅直隶于省。1913年,又实行“废省改道”计划,以道统县,全川划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川边的边东、边西7道。废除府州厅,每道一般辖30县左右。
1914年,又更改盆地五道名称,改川西道为西川道,上川南道为建昌道,下川南道为永宁道,川北道为嘉陵道,川东道为东川道。1928年,废道,以县直属于省。川西边地,民国初划建川边特别行政区域,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初年政区最大改革是废府,改州厅为县,将清末川康地区已建置设治委员的地区也一律升县,对与省外同名的县名进行了整理和更改。1914年,四川省共置5道、1区、163县。
二、行政督察区时期四川政区(1935~1949年)
1935年1月,国民政府在全川划置18个行政督察区,川边特别行政区改西康行政督察区。每区设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39年1月1日,建置西康省。行政区域包括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的第17、第18行政督察区。
1949年,四川省有 直辖市1,省辖市2,行政督察区16,县141,局1;西康省有行政督察区5,地区1,县48,设治局4(不含金沙江以西的13县)。
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四川省政府驻督院街)。
重庆市
1921年于巴县城内设重庆市政公所。1926年改为重庆商务督办公署。1927年改为重庆市政厅。1929年置市,为省辖市。1932年从巴县、江北县划出47平方公里为市区。1938年1月11日国民政府迁驻国府路(今人民路中段),重庆定为战时首都,扩大市区范围,东至大兴场,南至南泉、渔洞溪,西至歌乐山、中梁山,北至井口、北碚。1939年5月5日,改直辖市。是年,巴县由城区太平门巴县衙门巷迁至九龙坡人和镇,江北县由江北老城迁至两路口。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仍为直辖市和陪都。共辖18区和北碚管理局。市治今重庆市市中区(重庆市政府驻今中山二路)。
成都市
1921年,析成都、华阳2县城区设成都市政公所。1928年9月1日,改成都市政公署置成都市,为四川省省辖市,四川省省会。市治今成都市城区。市府驻鼓楼南街。
自贡市
1939年9月1日,分富顺县的桐珰、长坵、上坵、新珰、新又、大山、高桐7乡,分荣县的贡井镇、敦睦、艾叶2乡建置,为省辖市。市治今自贡市自流井。
第一行政督察区
领县12:温江县,专员公署治。治鱼凫镇,今温江县柳城镇。
成都县,今成都市城区西北。县府驻署前街。抗战中疏散外西茶店子。抗战胜利后曾迁回,继又迁茶店子(今属金牛区)。
华阳县,今成都市城区东南。县府驻正府街。抗战中疏散外东中和场(今双流县中和镇)。1945年定治中和场。
双流县,治中心镇。今双流县城关镇。
新繁县,治繁江镇,今新都县新繁镇。
郫县,治今郫县郫筒镇。
新津县,治城厢镇,今新津县武阳镇。
崇庆县,1913年改崇庆州置。治城厢镇,今崇庆县崇阳镇。
新都县,治中城镇,今新都县新都镇。
崇庆县,治中心镇,今郫县唐昌镇。
灌县,治志城镇,今灌县灌口镇。
彭县,治中心镇,今彭县天彭镇。
第二行政督察区
领县8:资中县,1913年改资州置。专员公署治,治凤岭镇,今资中县重龙镇。
资阳县,治三贤镇,今资阳县城关镇。
内江县,治城东镇,今内江市市中区。
荣县,治中城镇,今荣县旭阳镇。
仁寿县,治陵阳镇,今仁寿县文林镇。
简阳县,1913年改简州置。治简城镇。
威远县,治严陵镇。
井研县,治城厢镇,今井研县研城镇。
第三行政督察区
领县10、局1:永川4县,专员公署治,治今永川县永昌镇。
巴县,县府驻今重庆市市中区太平门西三街旧巴县衙门巷。1939年疏散人和乡,今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华岩乡。1941年徙马王坪,今重庆市九龙坡区北李家沱马王坪街。
江北县,1913年改江北厅置。县府驻今重庆市江北区江北老城。1939年疏散两路镇。1944年徙治大竹林(大石场),今江北县西南大竹林乡。
江津县,治城守镇,今江津县几江镇。
合川县,1913年改合州置。治东北镇,今合川县合阳镇。
綦江县,治古南镇。
璧山县,治城中镇,今璧山县璧城镇。
铜梁县,治巴川镇。
大足县,治西城镇,今大足县龙岗镇。
荣昌县,治昌元镇。北碚管理局。原巴县北碚场。1923年分江北、巴、璧山、合川县交界的嘉陵江小三峡地区设江巴璧合4县峡防团务局。1936年又析江北县文星乡、二岩乡、黄桷镇,璧山县澄江镇,巴县北碚场,合川县沙溪庙合置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直隶第三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置北碚管理局,驻朝阳镇,今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
第四行政督察区
领县10:眉山县,1913年改眉州置。专员公署治,治城东镇,今眉山县眉山镇。
彭山县,治风鸣镇。
夹江县,治沔江镇,今夹江县城关镇。
青神县,治城厢镇。
蒲江县,治西南镇,今蒲江县鹤山镇。
丹棱县,治城厢镇,今丹棱县丹棱镇。
洪雅县,治洪川镇。
邛崃县,1913年改邛州置。治城厢镇,今邛崃县临邛镇。
大邑县,治四城镇,今大邑县晋原镇。
名山县,治城东镇、城西镇,今名山县蒙阳镇。
第五行政督察区
领县8:乐山县,专员公署治,治中城镇,今乐山市市中区。
峨眉县,治绥山镇。
犍为县,治中城镇,今犍为县玉津镇。
屏山县,治城关镇。
马边县,1913年改马边厅置。治民建镇,今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
峨边县,1913年改峨边厅置。治大堡镇,今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乡。
雷波县,1913年改雷波厅置。治城厢镇,今雷波县锦城镇。
沐川县,1940年由屏山县析置沐川设治局。1942年置县,治中城镇,今沐川县沐溪镇。
第六行政督察区
领县10:宜宾县,专员公署治,治东城镇,今宜宾市城区。
南溪县,治中城镇,今南溪县南溪镇。
庆符县,治中城镇。今高县西北庆符镇。
江安县,治汉安镇,今江安县江安镇。
兴文县,治晏阳镇,今兴文县西南建武区建武乡。
珙县,治城厢镇,今珙县珙泉镇。
高县,治文江镇。
长宁县,治城厢镇,今长宁县双河区清水乡(又名旧县城)。
筠连县,治中城镇,今筠连县筠连镇。
沐爱县,1945年析高县沐爱等14乡置沐爱设治局,1948年置县,治博爱镇,今筠连县东南沐爱区沐爱乡。
第七行政督察区
领县8:泸县,1913年改泸州置。专员公署治,治北城镇,今泸州市市中区。
隆昌县,治中城镇,今隆昌县金鹅镇。
富顺县,治釜江镇。
合江县,治治城镇,今合江县合江镇。
纳溪县,治中城镇,今泸州市安富镇。
古宋县,治中城镇,今兴文县中城镇。
古蔺县,治中城镇,今古蔺县古蔺镇。
叙永县,1913年改永宁州置。治双城镇,今叙永县叙永镇。
第八行政督察区
领县9:酉阳县,1913年改酉阳州置。专员公署治,治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镇。
涪陵县,1913年改涪州置。治敦仁镇,今涪陵市城区。
武隆县,1941年置武隆设治局,1944年置县,治今武隆县巷口镇。
酆都县,治今丰都县名山镇。
南川县,治隆化镇。
石硅县,1913年改石砫厅置。治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
彭水县,治今彭水苗族自治县汉葭镇。
黔江县,治今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联合镇。
秀山县,治中和镇。
第九行政督察区
领县8:万县,专员公署治,治城守镇,今万县市城区。
奉节县,治今永安镇。开县,治城厢镇,今开县汉丰镇。
云阳县,治中心镇,今云阳县云阳镇。
忠县,1913年改忠州置。治乐天镇,今忠县忠州镇。
巫山县,治中和镇,今巫山县巫峡镇。
巫溪县,1914年改大宁县置。治城厢镇。
城口县,1913年改城口厅置。治复兴镇,今城口县葛城镇。
第十行政督察区
领县7:大竹县,专员公署治,治城厢镇,今大竹县竹阳镇。
渠县,治渠江镇。广安县,1913年改广安州置。治城厢镇,今广安县浓洄镇。
邻水县,治鼎屏镇。
垫江县,治桂溪镇。
梁山县,治中城镇,今梁平县梁山镇。
长寿县,治城关镇。
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领县8:南充县,专员公署治,治东南镇,今南充市城区。
岳池县,治北城镇,今岳池县城关镇。
蓬安县,1913年改蓬州置。治陵江镇,今蓬安县锦屏镇。
营山县,治城守镇。
南部县,治南隆镇。
武胜县,1914年改定远县置。治中心镇。
西充县,治西南镇,今西充县城关镇。
仪陇县,治金城镇。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领县9:遂宁县,专员公署治,治城区镇,今遂宁市市中区。
安岳县,治城中镇,今安岳县岳阳镇。
中江县,治城厢镇,今中江县城关镇。
三台县,治城厢镇,今三台县潼川镇。
射洪县,治金华镇。
盐亭县,治城厢镇,今盐亭县云溪镇。
蓬溪县,治城厢镇,今蓬溪县赤城镇。
潼南县,1912年析遂宁、蓬溪县地置东安县。1914年改置。治城关乡,今潼南县梓潼镇。
乐至县,治天池镇。
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领县10:绵阳县,1913年改绵州置。专员公署治,治城厢镇,今绵阳市市中区。
彰明县,治治城镇,今江油市南彰明镇。
罗江县,治万安镇,今德阳市市中区北罗江镇。
德阳县,治旌阳镇,今德阳市市中区。
广汉县,1913年改汉州置。治今广汉市雒城镇。
绵竹县,治中城镇,今绵竹县城关镇。
安县,治安昌镇。
什邡县,治方亭镇。
梓潼县,治治城镇,今梓潼县城关镇。
金堂县,治城厢镇,今成都市青白江区东城厢镇。
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领县10:剑阁县,1913年改剑州置。专员公署治,治普安镇。
广元县,治汉寿镇,今广元市市中区。
旺苍县,1941年析广元县东置旺苍设治局。1945年置县,治治城镇,今旺苍县洪江镇。
苍溪县,治城厢镇,今苍溪县陵江镇。
阆中县,治城厢镇,今阆中县保宁镇。
平武县,治城关区,今平武县龙安镇。
青川县,1942年8月,析平武县第三区及昭化县天隍、凉葛2乡置,治青溪镇。
江油县,治武都镇。
北川县,1913年改石泉县置。治治城镇,今北川县西治城羌族乡。
昭化县,治城厢镇,今广元市市中区西南昭化镇。
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领县8:达县,专员公署治,治城守镇,今达县市城区。
巴中县,1913年改巴州置。治城守镇,今巴中县巴州镇。
平昌县,1946年析巴中、达、通江县地置平昌设治局。1948年置县,治江口镇。
宣汉县,1915年改东乡县置。治城守镇,今宣汉县东乡镇。
开江县,1914年改新宁县置。治城厢镇。
通江县,治诺江镇。南江县,治治城镇,今南江县南江镇。
万源县,1914年改太平县置。治城守镇,今万源县太平镇。
第十六行政督察区
领县6:茂县,1913年改茂州置。专员公署治,治风仪镇。
松潘县,1913年改松潘厅置。治进步镇,今松潘县进安镇。
汶川县,治绵#镇,今汶川县南绵#乡。
理番县,1913年改理番厅置。治薛城镇,今理县薛城乡。
懋功县,1913年改懋功厅置。治懋功屯,今小金县美兴镇。
靖化县,1936年以绥靖屯、崇化屯合置,治城厢镇,今金川县金川镇。
三、西康省政区
1914年,北洋政府以金沙江东西的33县建置川边特别行政区。1925年改置西康特别行政区,置西康屯垦使,兼摄民事,亦称为西康屯垦区,屯垦使署设于雅安,始有西康之名。1926年,24军进入西康,军长刘文辉积极推进西康建省。1928年置西康特别区政务委员会于康定。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1936年,西康建省委员会徙驻康定。1939年1月1日,正式实行“川康分治”,成立西康省,刘文辉为省主席。其省境:东至雅安金鸡关与川分界,西至德格、巴安以金沙江与藏相隔,北至石渠一带与青海省接壤,南至会理、盐边与云南相连。
截至1945年,西康省共设5个行政督察区,35县、4设治局(不含昌都地区13县)。以康定县为省会。
第一行政督察区
领县6,设治局1:康定县,1913年改康定府置。省会,专员公署治。县治西城区,今康定县炉城镇。九龙县,1926年置。治呷尔镇。雅江县,1913年改河口县置。治河口乡。道孚县,1913年改道坞县置。治鲜水,今道孚县鲜水镇。丹巴县,1926年置,治章谷镇。乾宁县,本清代泰宁营。1937年由康定、道孚二县析置泰宁实验区。1940年改泰宁设治局。1945年置县,治亚卓,今道孚县八美乡。金汤设治局,1932年置。治汤坝村,今康定县金汤区寇家河坝。
第二行政督察区原四川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
领县7:荥经县,专员公署治,治城东镇,今荥经县严道镇。雅安县,治城厢镇,今雅安市城区。芦山县,治芦阳镇。天全县,1913年改天全州置。治城厢镇。宝兴县,1930年置。治北城镇,今宝兴县城关镇。汉源县,1914年改清溪县置。治清溪镇,今汉源县清溪乡。泸定县,1912年置。治河东乡,今泸定县泸桥镇。
第三行政督察区原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领县9,设治局3:西昌县,专员公署治。治城厢镇。今西昌市城区。越巂县,1913年改越巂厅置,治城厢镇,今越西县越城镇。冕宁县,治城厢镇。会理县,1913年改会理州置。治内东镇,今会理县城关镇。盐源县,治卫城镇,今盐源县东卫城乡。盐边县,1913年改盐边厅置,治健康镇。宁南县,1930年划会理县、西昌县地置,治披砂镇。德昌县,1945年置。治城厢镇,今德昌县德州镇。昭觉县,治新城镇。宁东设治局,1938年置。治米市,今喜德县米市乡。普格设治局,1945年置,治普安乡,今普格县普基镇。泸宁设治局,1944年析冕宁县泸宁区置,治今冕宁县西泸宁区锦屏乡。
第四行政督察区
领县7:甘孜县,1913年改甘孜州置。专员公署治,治甘孜,今甘孜县甘孜镇。德格县,1913年改德化州为德化县。1914年改名置。治城关,今德格县更庆镇。邓柯县,1913年改登科府置。治城关,今石渠县洛须乡。石渠县,治尼呷,今石渠县尼呷镇。白玉县,1913年改白玉州置。治城关,今白玉县建设乡。瞻化县,1912年置怀柔县。1914年改名置。治瞻对,今新龙县茹龙镇。炉霍县,1914年置。治老街,今炉霍县新都镇。
第五行政督察区
领县6:裏化县,1913年改裏化厅置。专员公署治理化,今理塘县高城镇。巴安县,1913年改巴安府置。治同化镇,今巴塘县巴仲镇。得荣县,治松麦,今得荣县松麦乡。定乡县,治仲得村。1939年徙治。今乡城县桑披乡乡城。稻城县,原稻成县。1939年改名,治稻坝,今稻城县金珠镇。义敦县,1913年改三坝厅置。1918年省入理化县,1939年复置。由银达(今理塘县东南热柯区喇嘛垭乡银达)徙治波密(今巴塘县东南波密乡波堆,又名老义敦)。
昌都地区
13县均在金沙江西。
昌都县(昌都)、同普县(同普)、武成县(中岩)、贡县(贡觉)、察雅县(乍丫)、宁静县(江卡)、盐井县(蒲丁村)、科麦县(桑昂)、察隅县、恩达县(恩达塘)、硕督县(硕板多)、嘉黎县(拉里)、太昭县(江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