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南京,竟然这么美!
2019-04-17 16:29
中国,是诗的国度
南京,素有“诗国”“诗城”“诗都”之美誉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吟诵南京的诗词就有上千首
其中广为流传的也有上百首
这在全国城市中是极为少见的
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一座蕴藏丰厚的诗意之城
这些跟南京有关的诗词
究竟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
入朝曲
----谢朓[南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永朝八年(490年),27岁的青年诗人谢朓以饱满的热情,赞美已做了四朝(东吴、东晋、刘宋、萧齐)都城建康的非凡气象。南京美吗?长江穿城而过,紫金山风光旖旎,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点缀其中……
正是小谢这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将南京谱写进泱泱华夏民族记忆的长天,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留下了流传千载的“诗歌名片”。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在今天南京城西南隅的花露岗(古城凤凰山)。过去,凤凰是一种祥瑞,但唐代的南京已降格为一个普通州县,历经战乱,曾经风光无限的“凤凰台”,在李白眼中只剩下美丽又凄凉的“传说”了。
浪漫多情的李白为南京写下众多诗篇,而这首诗又有些特别,它造就了一个专属南京的成语——三山二水(泛指南京的山水)。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中,庄绍光对杜少卿说道:“少卿兄,相别数载,却喜卜居秦淮,为三山二水生色。”
另外,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贺云翱提醒,李白诗句中的白鹭洲跟白鹭洲公园可没有一点点关系,学界一般认为,李白诗句中的“白鹭洲”在江东门外的长江边。
石头城
----刘禹锡[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国后,越国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这便是南京最早的古城。100多年后,楚国灭越国,楚国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遗址在今石头城,即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代霸主,一代风流,六朝金粉里带一点飘零感,这就是南京。但这一点飘零却不让人哀愁,为什么呢?刘禹锡笔下的南京城,不仅仅有贵族,还有百姓,老街旧巷,恰恰有着市民的情趣和温情,满满的都是旧日风华的韵味。
桃花扇
----孔尚任[清]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傅玉 摄
传奇剧本《桃花扇》,“南京的骄傲”。康熙二十八年(1689),孔子的第64代孙孔尚任在启程归京之前,专程来到《桃花扇》本事发生的核心之地—南京,达2个月之久。
在南京期间,他泊水西门、寓朝天宫、游莫愁湖、访石头城、走鸡鸣埭、望清凉台、过乌龙潭、登长干塔、眺雨花岗、临北极阁、宴桃叶渡、登燕子矶、过明故宫、朝明孝陵、上天阙山、探献花岩,泛舟秦淮、浪迹青溪,还到栖霞山。这些生活经历,大大丰富了他写作《桃花扇》传奇的素材。
沁园春
----吴敬梓[清]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
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
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阮忠 摄
吴敬梓乡试屡次不举,33岁从安徽老家移居金陵,卖文度日,故又称“秦淮寓客”。尽管命途多舛、潦倒半生,始终对六朝风物和江南山水情有独钟。
《儒林外史》中,他描写的真儒名贤之一的杜少卿有句让人心动的情话——当妻子问杜少卿:“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应对如流:“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整个南朝169年间,只有四百八十寺?事实上,远远不止哦。南京文化学者、著名作家薛冰举例,清凉寺就是南唐的避暑行宫。
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就像微缩版的“清明上河图”,舒展在春之原野上、金陵烟雨中。全诗不仅“诗中有画”,每个方块字都似乎卯足了劲,形、音、义全开,组成了3D甚至4D风景,“汉字之美”、“唐诗之美”跃然纸上。
虞美人
----李煜[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每日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他思念的故国便是金陵。
这曲生命的哀歌,从问天到问人,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鲜明对照,抒发了亡国之君与绝代才人最后的心声,长期积郁的愁思弥漫在天地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台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位于建康(今南京),是六朝的宫城。六朝的每一代的君王都在这里享乐,并在这里亡国,因此,台城见证了六朝的盛衰兴亡。
六朝时期,南方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达百万的城市是南朝梁(502年-557年)的建康。可是,六朝虽然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不过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所以说“六朝如梦”。
柳树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建康城绿化很好,还有景观大道,自“台城”南大门至朱雀门的御道是建康都城主街道,孙吴时期就已经开始在这条街道两旁种植槐树和柳树作为行道树。虽伤古而不销沉,蕴含清新俊逸之气。
这些诗词中的南京
既有南方的精致细腻
又不乏北方的风度和气派
既是帝王之都
又有平民之气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之不足故有咏歌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许多有记载的景致和遗迹,今天在现实中已难寻踪迹。但这些出自南京、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却留存了下来,代代相传。
诗词吟诵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
现在,这些南京历代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被当代中华诗词界名家、年逾九旬的俞律先生倾情吟诵,并制成了21集电视文化系列片《金陵吟》。本片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联合摄制,苏南文化艺术中心、橙果影视承制,近期在南京电视台播出。
来个先导片
▼
《金陵吟》选取《入朝曲》、《登金陵凤凰台》、《乌衣巷》等21首南京历代诗词中脍炙人口咏的名篇佳作,特邀当代中华诗词界名家、年逾九旬的俞律先生高风垂范,倾情吟诵。
↓21首佳作看这里↓
1、入朝曲----谢朓[南朝]
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3、石头城----刘禹锡[唐]
4、乌衣巷----刘禹锡[唐]
5、过石头城----张祜[唐]
6、泊秦淮----杜牧[唐]
7、江南春----杜牧[唐]
8、台城----韦庄[唐]
9、虞美人----李煜[南唐]
10、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宋]
11、渔家傲----苏轼[宋]
12、临江仙----李清照[宋]
13、登赏心亭----陆游[宋]
1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宋]
15、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文天祥[宋]
16、水调歌头----白朴[元]
17、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元]
18、念奴娇·秣陵吊古----屈大均 [明]
19、桃花扇----孔尚任[清]
20、沁园春----吴敬梓[清]
21、游燕子矶——俞律[当代]
名家说
↓↓↓
“
著名作家、诗人冯亦同认为,《金陵吟》独特性在“吟”,它的宝贵性、它的抢救性也是这样。他呼吁,俞老的吟诵艺术是真正的“活化石”,他已经91岁了,我们对他吟诵艺术的传承不能再等待了!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戴珩建议,要挖掘俞律先生吟诵的价值,可以申报省非遗项目。
”
金陵吟天下,千秋咏流传。
细细品读南京,传承金陵文脉!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来源:南京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