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来宝鸡丨秦公一号大墓创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4 08:23

编者按: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实物记录。陕西宝鸡这座城市诞生了周、秦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这里也是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当地的城市口号为“看中国来宝鸡”,来这里到底能看到什么,这里有哪些“宝藏”能展现中国之美、中华文化之厚重,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宝鸡,来品味文化中国。

央广网宝鸡5月11日消息(记者陈锵 侯凯奇)周秦文明发祥地宝鸡,千年文明滋养着这座城市,一件件国宝级出土文物讲述着这里厚重的历史。位于宝鸡市凤翔区的秦公一号大墓因其在中国考古史上创造的多项之最火速“出圈”,吸引不少文博爱好者前来探访。这座先秦时期的大墓出土了包括金、石、玉、陶、铜、铁、漆木器、纺织品等在内的3500余件珍贵文物,也出土了我国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黄肠题凑”葬具实物。

记者了解到,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整个墓室面积达5334平方米,为中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最大墓葬;墓内发现有186具殉人,是中国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出土周秦时期等级最高的“黄肠题凑”葬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主椁室两侧的“木碑”是最早的木碑实物,是墓碑源头;出土了中国最早刻有通篇铭文的石罄,共有铭字180多个,依据铭文推断,墓主为秦景公嬴石。

秦公一号大墓墓葬(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从宝鸡市区驱车约半个小时,记者来到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镇,秦公一号大墓就位于此。作为全国首座农民集资建立的博物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是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雍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秦公一号大墓及陪葬车马坑。

由大门步入馆内,恢弘庄严的大墓呈现眼前。行走在秦公一号大墓陈列馆、猎猎秦风帝国肇始——秦雍城历史文化展、地宫体验馆、陪葬车马坑等场所,于一器一磬、一车一马间,可窥见先秦时期文明印记与秦人的磅礴历史。

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焦建平介绍秦公一号大墓出土情况(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墓葬中的‘黄肠题凑’葬具实物东西长14.4米,南北宽5.6米,高5.6米,取柏木的黄色树心叫作黄肠,统一头向内、尾朝外辐辏状堆垒是题凑。天子题凑,诸侯不题凑,秦景公是诸侯,属于僭越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焦建平说,“从墓的体量可以看出,墓葬不仅反映了当时秦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东西走向的墓葬建造,体现秦人为了逐鹿中原不断向东进军的信心和决心。”

雍城是秦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座都城。秦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此建都,先后有20位秦君在此苦心经营,历时300余年。

“秦雍城遗址分布范围约42平方公里,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经过勘探,城址区内发现有20余处建筑基址;秦公陵园区发现类似秦公一号大墓的大中型墓葬48座,分布在14座分陵园内;国人墓葬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发掘墓葬数百座。”焦建平介绍。2021年10月,秦雍城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秦公一号大墓墓葬(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位于秦公陵园区,秦公一号大墓距今2500多年,平面呈“中”字形,由东、西斜坡墓道和长方形墓室组成,全长300米,深24.5米,占地5534平方米,墓室四壁有三层台阶,呈倒金字塔形状。

“秦公一号大墓从1976年开始发掘,1986年发掘完毕,这也是中国考古史上耗时最长的一项考古工程。”焦建平说,“尽管大墓在发掘过程中发现盗洞247个,但仍出土了包括金、石、玉、陶、铜、铁、漆木器、纺织品等在内的3000余件珍贵文物。”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是秦公一号大墓的随葬坑,是秦公陵园中迄今发现较大的一座车马坑,其真车活马的随葬形式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前身。目前,车马坑共出土各类器物600余件。2023年8月31日,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计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车马坑为研究秦国车马制度、车马结构以及丧葬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聆听雍州回响,感受文化古韵。墓葬中的遗存浓缩了秦文明的印记,诉说着秦人的文化与风情。近年来,宝鸡市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举措落地实施,秦雍城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秦雍城遗址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坑壁保护加固工程、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秦公一号大墓坑壁保护工程竣工。秦人之器在新的时代气息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