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一位养蟹人的跨省之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01:30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上午拉了200公斤的螃蟹去南京,下午可以休息一下。”这是56岁的宣城市郎溪县本地人张瑞和最近每天的工作行程,从宣城郎溪、常州溧阳两处养殖基地捕捞螃蟹,然后开车运往南京。南京、常州、宣城,辗转三地,张瑞和直言跨省养蟹“有点累”,但看到一篓篓肥美的大闸蟹,他又欢喜得很。

从高淳学技术,回老家开塘口

张瑞和养螃蟹,已经养了9年。在投身螃蟹养殖之前,他曾在外地务工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家住南京高淳的亲戚养螃蟹收益不错,便有了学习水产养殖的打算。他很快回到老家,在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岗南村承包了四五十亩水面,从宣城的水阳镇进了一批蟹苗,开始了螃蟹养殖。

“养蟹初期,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张瑞和说,遇到问题就找高淳的亲戚询问,请亲戚过来技术指导,他还多次参加养殖培训班学习。凭借着对养殖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摸索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的张瑞和已经是螃蟹养殖的“老手”了。

“今年的质量和产量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亩产量可达100公斤左右。”张瑞和随手捞起一只螃蟹展示,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跨省养殖基地,开车仅20分钟

随着养殖效益的不断提升,张瑞和开始不满足于老家的四五十亩塘口,眼见附近没有水面可以扩大了,他便打起了“隔壁邻居”常州溧阳的主意。“郎溪和溧阳很近,开车也就20分钟,十几公里。”张瑞和来到溧阳市社渚镇考察,拿下了100多亩的水面,开始大展拳脚。

坐落于苏皖交界处的溧阳社渚镇,南临宣城广德,西接宣城郎溪,自古就是苏皖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如今也是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先导区所在地。扩大了养殖规模的张瑞和,在这里种植螃蟹喜爱的水草、藻类,为螃蟹定制特别的“营养餐”。

有了两个养殖基地的张瑞和,开始了每天跨省跑的养殖路。“最忙的时候,每天早上四时多在郎溪这边的塘口跑一圈,然后开车到溧阳,看看塘口里的水量要不要调整,水草是多了还是少了。下午,又是跨省给螃蟹投喂料。到了晚上,继续跨省巡塘。”张瑞和表示,虽然说每天都在江苏、安徽来回跑好几趟,但在他心里“跨省”的边界感并没有那么深。

一半销往南京,探索蟹虾混养模式

捕捞、分拣、打包,发往市场……张瑞和的大闸蟹9月份开始上市,往年最迟能销售到次年1月份。“有些老客户直接到塘口来订货,还有一半左右的量销往南京。”张瑞和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要自己拉货来南京,一天将近200公斤。

今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张瑞和开始探索蟹虾混养的新模式。“螃蟹、青虾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溧阳社渚镇有着中国最大的青虾市场,镇上绝大多数养殖户都在养青虾,养螃蟹的少。”张瑞和介绍说,螃蟹的亩产量可达100公斤左右,而青虾的亩产量也能达到35—40公斤大虾或50多公斤小虾。蟹塘通过套养青虾,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提高养殖效益。

5月育苗,6月、7月放苗,11月、12月收获,张瑞和养的青虾还没来得及捕捞。“我这边螃蟹成批量销售还能卖10天左右,最近实在没时间弄青虾。”他说,等螃蟹卖得差不多了就主攻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