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文博∣李家钰抗战故事:第四十七军的前线补充兵团
2024-11-29 15:55
发布于:山西省
编者按:为纪念抗日将领李家钰殉国80 周年,蒲江文博开辟“李家钰抗战故事”专辑。李家钰,生于1892 年,字其相,四川蒲江人。1915 年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1926 年,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逐步成为四川军阀派系“军官系”之首脑。1936 年,任第47 军军长。抗日战争中,积功升任第22 集团军副总司令、第4 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6 集团军总司令。1944 年5 月21 日,李家钰将军在豫中会战时牺牲。6 月22 日,国民党政府下令追赠将军为二级陆军上将,1948 年5 月19 日,国民党政府通过六先烈国葬案,予以国葬。1984 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家钰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 年,李家钰将军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此期,推出的故事是“第四十七军的前线补充兵团”。
1937 年11 月14 日,成都捷报
刊载
“四十七军奉令招补充兵一团”
1936 年11 月8 日,李家钰就任第47 军军长,辖第104 师、178 师,驻西昌。1937 年7 月7 日抗战爆发,李家钰将军请缨杀敌,并招收一个新兵补充团,准备出川抗日。
时任104 师624 团3 营副营长龙晖的《李家钰将军出川抗日回忆录》记载:“1937 年11 月,李将军率领第47 军的104 师、178 师和另一个补充团从西昌出发,步行经广元出剑门关到西安,休整了几天,然后直抵晋东南抗日前线,行程达4000 多里,历时40 多天。官兵斗志高昂,身穿布衣,脚踏草鞋,肩荷背包和川造步枪,沿途受到群众热烈欢送。各报亦以显著地位进行了报导。”
1937 年11 月,为保障前线兵员需要,中华民国军政部令第47 军成立两个补充团。李家钰将军拟在成都等县招募新兵一千四百名,后改在南部等六县招募。四川省政府“照该军拟征名额,电令南部等县分摊募送。”
1937 年11 月14 日,《捷报》以《四十七军奉令招补充兵一团》为题,报道:“四十七军李家钰部现奉军政部令,准该军两师各速成立补充兵一团,从速训练补充。李家钰军长拟就简阳、乐至、安岳、遂宁、潼南、南充、蓬安各县招募,已电请绥署转请核发招募经费。”
李家钰任命罗平之为第47 军补充团第1 团团长,高扬为第2 团团长,随即在成都城外募兵训练。
1937 年12 月19 日,《新蜀报》以《四十七军募补充兵,率令成立两团》为题,报道:“四十七军奉令成立补充兵两团,已委罗平之为第一团团长,高扬为第二团团长,团部日内成立,并已获得补充兵□□来省,即就省垣外东开始训练。”
1938 年2 月14 日至21 日,李家钰将军率47 军在响堂铺、东阳关、潞河镇、长治、长子、浮山一带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此役,该军官兵伤亡达3000 余人。随后,李将军又率部转战晋南之闻喜、夏县、运城、平陆、芮城、安邑等地,开展山地游击战打击日军。经三个月的战斗,第47 军出川的部队损失巨大,急需补充兵员。
1938 年4 月1 日,李家钰军长电令第47 军补充兵团调驻温江,加紧训练。4 月15 日,又电令:第47 军补充兵团第1 团、第2 团,积极准备装具,迅速开拔前线。5 月4 日,第47 军两个补充兵团,在成都北较场举行士兵实弹打靶演习。5 月24 日,由成都出发东下长江过三峡,出川赴山西前线参加抗战。
1938 年5 月4 日,《新新新闻》以《四十七军两补充团即定期开赴前方》为题,报道:“四十七军一二补充兵团,今日起在本市北较场举行全团士兵实弹打靶演习,拟演习三日后,开拔出川,转前线加入抗战。”5 月25 日,《兴中日报》以《四十七军补充团东下杀敌》为题,报道:“民智社特访,四十七军补充团奉令于昨开拔,东下参加前线抗敌,该团由蓉出发,经某路线,定□□日抵达指定地点,待命杀敌云。”
第47 军第一期补充兵团积极准备开赴前线之际,奉军政部令该军又拟成立第二期补充兵团,川康绥署准其招拨新兵3600 名。1938 年5 月,第47 军成立补充兵四个营,仍沿用第一期补充兵团第1 团、第2 团的番号,在郫县、温江、双流一带开展训练。李家钰将军又令第47 军学员队毕业后,充实到第二期补充兵团担任下级军官。
1938 年4 月22 日,《兴中日报》以《扩充补充兵团,四十七军再成立两团》为题,报道:“四十七军一二补充兵团,已订期开拔前方,刻奉令以该两团拔后,为使补充源源不缺,决再成立补充兵两团,俟征募完毕后,即在郫县一带训练云。”又讯:“四十七军学员队,开始训练已久,约尚历三星期即可毕业,该军对所有学员毕业后,决再施以严格标准军事训练,分别拨入第二期补充兵团任下级官云。”
1938 年5 月11 日,《新新新闻》以《四七军成立补充兵四营》为题,报道:“第四十七军新成立补充兵四营,拟就原一二补充兵团番号,以此四营遂都成立,现已由绥署准招拨新兵三千六百名,并指定在内招募,定月底募齐,开赴郫县一带训练。”
时任第47 军第二期补充兵团第2 团营长的双宗海回忆:“1938 年春末,四十七军在晋东作战中损失较大,军长李家钰即电令该军驻成都办事处长陈启銮,从速成立两个补充团开赴前方,以补兵员之不足。成都办事处奉命后,在双流成立了两个补充团。我当时在重庆军官集训队任分队长,经李家钰军长直接提名,委为补充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不久,补充团开到温江,集中训练。”
1938 年7 月12 日,《兴中日报》以《四七军学员队定期行毕业礼》为题报道,7 月10 至12 日,第47 军学员队在外东大面铺、简阳石桥一带开展演习,15 日举行毕业典礼。该报云:“毕业各学员决分拨各补充兵团任排连长”。
1938 年8 月17 日,《新闻夜报》以《四十七军加紧训练补充团,加拨下级军官》为题,报道:“四十七军现住双流县境之两补充团,现在该处加紧训练,在兵员数目,颇为充实,下级干部人员较为缺乏,昨日由该军部拨发下级干部人员十余人,前往该两补充团服务,该两团以李团下级干部尤为缺乏,高团次之,经军部拨发干部人员补充后,训练相当时日,即开赴前方补充。”
其时,第47 军178 师由三团扩编为两旅四团,遂将补充兵第二团列入该师532 旅1064 团战斗序列。双宗海被提升为该团团长,他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是一个有正式番号的正规团,不同于一般的补充团”。
1938 年秋,第47 军第二期补充兵团新兵6000 余人,沿川陕公路前往宝鸡,经陇海路到达潼关,在陕县贺家庄稍事停当后,从茅津渡过黄河,抵晋南中条山第47 军前线驻地。过黄河时,充兵团官兵组织火力击毁轰炸铁桥和驻地的敌机一架。次年6 月26 日,山西夏县黄家嘴之役,双宗海新兵团还涌现出一名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李发生,荣获华胄荣誉奖章。
时任第47 军参谋的李卓夫在《忆李家钰将军抗日战争二三事》中,说:“8 、9 月间成都两个补充团,共计新兵6000 余人开到前方,军以一个团兵员分别补充各部,双宗海整团列入编制,使军战斗力量大大增强。”
1938 年秋冬之际,山西日军为配合武汉作战,妄图经张茅公路,夺取茅津渡过黄河南进。李家钰部奉令据守中条山前沿阵地,与敌展开数轮激战,最终粉碎其南犯阴谋。是役,李部投入全部兵力,毙伤日军甚多,自身亦损失巨大,阵亡官兵甚众。
1938 年6 月1 日,四川军管区成立。7 月1 日,遵照军政部的规划,四川成立6 个师管区、18 个团管区:成茂师管区,驻成都,辖成都、茂县、绵阳团管区;叙泸师管区,驻宜宾,辖宜宾、泸县、资中团管区;渝酉师管区,驻重庆,辖巴县、涪陵、永川团管区;建南师管区,驻乐山,辖乐山、眉山、邛崃团管区;夔绥师管区,驻万县,辖万县、大竹、巴中团管区;川北师管区,驻遂宁,辖遂宁、南充、剑阁团管区。师管区司令部直辖补充兵团2 至4 个,担任接兵、编练、送补前方野战军之责。11 月1 日四川军管区开始接管全川役政,统一兵员征募,统筹全省的征训、补充工作。
1938 年12 月26 日,为承商兵员补充,处理后方军务,李家钰将军由前线经西安乘欧亚机返回四川。次日,前往川康绥署谒见邓锡侯主任,汇报前方作战经过。
1938 年12 月28 日,《兴中日报》以《李家钰返川,承商兵员补充,昨午正谒见邓主任,报告军务并请指示》为题,报道:“第□□集团军李副司令(家钰),顷因兵员补充问题,向中枢当局暨邓潘两主任,有所承函陈,特于前(廿六)日乘欧亚机,由西安飞返,此间,昨(廿七)日午后,赴绥署谒邓主任(锡侯),陈述作战经过甚详。”
该报赞云:“李副总司令躬率所部离川赴晋南前线抗战以来,已逾载,长治之役,血战孤军,声播遐迩,最近督师阻敌于安邑、运城、闻喜一线,粉碎日渡河南犯阴谋,功绩尤属不朽。”
1939 年1 月15 日,李家钰将军陪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到双流检阅第47 军所属补充团和双流县壮丁队伍,双流各界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冯玉祥在日记中记载,“1939年1月14日,晴,成都。7点起程,顺川康公路去双流。县长罗宗文、47军补充团团长李光渊率3000余人,在北门外之公路上欢迎。去北门外大校场检阅第47军补充团第一团新兵,共约2000余人。军民学生集齐了,余即讲话,先与军民,次与军人,气概大振,学生与民众都有相当之意识,所以精神十足,空气为之活跃,听者无不拍手称快,视察各地教日,此地之民气为第一也,讲话历2小时之久。完毕已12时多,予即辞别上车返成都。”
冯玉祥将军
李家钰将军之子李克林在《家父李家钰之死》中,说:“四十七军在晋东、晋西、晋南作战两年多,共伤亡官兵15000 余人。连队一般都补充过两三次,张汉光团曾三次打光三次补充。四十七军击毙击伤日伪军15000 余人。1939 年,因战功,先父李家钰晋升为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仍兼任四十七军军长。”
1940 年3 月,全国第二次兵役会议召开,决定撤销四川省团管区,师管区由6 个增加为22 个:成茂、渝江、叙南、荣威、嘉峨、涪酉、永荣、隆富、万忠、夔巫、资简、乐安、潼蓬、遂武、邛大、通南、顺营、剑平、达梁、绵广、泸永,各师管区直辖补充兵团2 至4 个。
1940 年夏起,李家钰部第36 集团军奉命由山西第二战区转入河南第一战区,相继担任渑池、陕县、灵宝、阌乡,孟津、新安一线黄河防线。
1940 年夏秋之际,第47 军又一批补充团,经绵阳、广元出川,过沔县到宝鸡,从西安、通关,抵达河南陕县集团军总部。
时为第47 军无线电收发报务人员训练班学员的刘玺在《救亡图存,投笔从军》一文中,回忆:“1940 年,补充团温肃淮营送新兵出川,我们报考的全体学兵与其同行。由成都步行,途经绵阳、广元、过沔县到宝鸡,走了二十多天,再乘火车至西安以东车站下车后,步行到潼关,我们顺黄河在布满战坑的小路又步行了一整天,再乘火车到河南灵宝与陕县之间的大营车站下车,才到达五原村军部无线宅台。那时部队才由山西晋城率命调过黄河到达此地,担任固守由灵宝到陕县地区之任务,当时沿冀河一带处于与敌对峙,互相监视的形势。”
为更好保障兵员补充,李家钰将军多次派出部队得力军官返回四川,以加强征兵工作。1940 年,李家钰将军派马足骥团长回川任剑阁团管区副司令。1942 年,第36 集团军副军长李青廷返川后兼任乐安师管区司令,次年李青廷病故后第104 师师长李伦继任司令一职。
李剑鸣《剑阁专区兵役及剑平师管区杂谈》一文,记载:“一九三九年部队接收兵援的机关遂宁师管区裁撤,新成立剑阁团管区办理接兵事项,司令石真如,署址设剑阁城隍庙,接收本专区各县兵役科验收合格的壮丁。一九四〇年石真如去职,刘乾刚任团管区司令,接收的壮丁交四十七军李家钰部,李为兵援无误派来马足骥任团管区副司令。”
丁季达总编的《乐至县志》记载,1941 年10 月,乐至、中江、安岳划为第36 集团军李家钰配属征兵区,成立乐安师管区司令部,由军政部委派文国琳为副司令,主持三县役政。1942 年,军政部委派第36 集团军副军长李青廷兼任乐安师管区司令,胡宗汉为副司令。1943 年,李青廷病故,李部师长李伦奉委继任司令。该师管区辖3 个补充团,轮番分驻辖县接收壮丁,1945 年抗战胜利师管区奉令裁撤。
1943 年,李家钰将军派双宗海团长,返川到乐安师管区去接兵练兵。1944 年冬,该补充团2000 余人经川陕公路到汉中,又由安康抵达河南邓县第47 军驻地。
双宗海回忆:“我回川后,即在安岳县开始接兵。安岳县的征兵归乐安师管区管,该区是由四十七军派人成立的,其任务是征集兵员,运前方补充。第一任司令是由四十七军一〇四师师长李青廷担任的。李病故后,由李伦继任。因为大家都是四十七军的人,接兵的工作比较顺利,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团的兵就接齐了。我按照实战经验,认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次年5 月,闻李家钰将军在前方牺牲的噩耗,深感悲痛。1944 年冬,我率领全团官兵约二千余人,从安岳出发,经川陕公路到汉中,再经安康到达河南邓县集中待命。”
仅以李家钰将军的第47 军为例,不完全统计:1937 年出川抗战时补充一个团;山西抗战时,1938 年分两期各补充两个团计四个团,1939 年补充一个团;河南抗战时,1940 年、1944 年相继又补充两个团。据此,抗战八年期间,第47 军至少补充过8 个团的兵员,而出川抗战时该军只有7 个团编制官兵18000 余人。中国军队能够坚定八年持久抗战,最终赢得反日本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源源开赴前线的第47 军补充兵团就是一个缩影。
1945 年10 月8 日,重庆《新华日报》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中说:“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
1945 年10 月8 日,新华日报
社论“感谢四川人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