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镇,汇聚古风新韵 一条老街,留住古韵乡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7 10:59

4月26日,华灯初上,青木川古镇特别热闹。齐明磊的烤鱼店里坐满了食客,大家都是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强县青木川镇青木川村人,2009年回乡创业,是第一批在这里开饭店的人。”齐明磊说。

十几年过去了,青木川古镇的客流量越来越大,齐明磊的烤鱼店也从十几平方米扩大到400多平方米。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奇古镇,到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的热门景点,人们只有漫步其中,才能感受到青木川古镇“破茧成蝶”的魅力。

青木川镇位于宁强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型于清朝后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里有魏氏宅院、青木川老街建筑群、古羌人墓地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辅仁中学、瞿家大院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祠、古栈道、古树、古井……

“青木川古镇的建筑样式兼具川西与关中风格,部分民国建筑还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极具观赏价值。这些结合陕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设计建造的具有浓郁秦巴地方特色的建筑,构成了青木川独一无二的古建文化。”陕西省青木川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晶说。

在回龙阁远眺,青木川古镇一览无余。建于明成化年间长800多米的回龙场古街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陕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建筑群魏氏宅院,斗拱飞檐、青砖素瓦,尽显沧桑之美。

2014年,由《青木川》改编的电视剧《一代枭雄》,让青木川美名远扬。当年景区仅门票收入就达几百万元。

“当时镇上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为了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家空出一间房,一人让出一张床’的倡议。当地百姓很配合,纷纷让出自家房子给游客住。”周晶说。

如今,青木川古镇景区有特色餐饮小吃店铺110家、酒店和特色民宿105家、旅游特色商品经营户70家,景区最大承载量2.5万人。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

青木川镇按照“保护为主、聚形显魂”的原则,精心实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和修复工程,对核心区域内古建筑群修缮做到修旧如旧,确保文物古迹原真性;对核心区以外新建及改扩建建筑,在造型、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和谐统一,做到建新如旧。

“近年来,政府先后投资4.87亿元实施魏氏宅院、回龙场老街、瞿家大院、旱船屋、辅仁剧社等古建筑修复工作,以及新街民居、建筑仿古包装、景区管线地埋等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全方位展示古香古色、古风古韵的特色风貌。”青木川镇党委书记高金龙说。

除了古建等物质文化遗产外,青木川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木川自古便是羌汉杂居之地,羌族文化、乡绅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交融,傩戏、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名人故事脍炙人口……

“‘五一’假期,青木川推出系列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以及大型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秀等演出,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聚集古镇,让更多游客走进古镇、爱上古镇。”周晶说。

本报记者 董剑南 齐珂雨

4月29日,夜幕降临,石泉秦巴老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游客或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漫步,领略古街的时代风貌,或在西门外伴着江风聆听悠扬歌声,或在街区感受民俗表演的无限魅力……青砖灰瓦、古宅老巷间,古韵依旧,“烟火”正浓。

一砖一瓦,一街一巷,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石泉秦巴老街位于石泉县城中心区域,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主街长约1000米,宽约4米,街区内有禹王宫、江西会馆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西城门、古县衙、古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明清古建筑。历史上这里曾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

“早些年由于年久失修,秦巴老街逐渐没落萧条。别说是游客,老街里的居民都在想方设法搬出去。”石泉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晨介绍,近年来,石泉县按照“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古韵乡愁、把握地域特色、促进产城融合”的建设理念,持续对老街“一街十六巷”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让秦巴老街在保留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的同时,成为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

完成禹王宫、江西会馆、关帝庙、古城门、古戏楼、古院落等修缮工作,对现代建筑进行立面仿古改造,进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街景美化绿化……经过一系列保护性开发与修复,古色古香的秦巴老街与汉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文旅消费的新选择。

“今天吃了石锅鱼,看了特色民俗表演,体验古风古韵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烟火气’,太令人惊喜了。”4月29日,在秦巴老街文化墙前拍照打卡的渭南游客刘娟告诉记者。

汉调二黄、皮影戏、舞龙舞狮、“鬼谷子”下山迎五福……游客沿街区游览,随时都可能与特色民俗文化表演“撞个满怀”。

“最受游客欢迎的是省级非遗石泉火狮子表演。”秦巴老街讲解员杨丹说,火狮子时而腾空跳跃,时而追逐嬉戏,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每次表演现场气氛都十分热烈。

石泉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鬼谷子故里”和“金蚕之乡”之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秦巴老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挖掘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蚕桑文化,开展特色活动,增强游客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在秦巴老街,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人在景中,也成了亮丽的风景。

2021年,石泉良辰华服体验馆负责人付多多把汉服工作室搬到了秦巴老街。客人多时,工作室一天能做200多名游客的妆造。

“古色古香的老街、风景秀丽的汉江与汉服的适配度很高,随手一拍都很出片。汉服和汉水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付多多说。

古建筑老街区,是外乡人眼里的风景,也是故乡人记忆中的乡愁。秦巴老街的持续改造提升,让原住居民更加安居宜居,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秦巴老街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水平,盘活闲置院落、临街商铺等老旧房源,打造文旅消费体验新场景,实现“主客共享”。

在秦巴老街生活了30多年,石泉县城关镇老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世元见证了这里的“没落”与“重生”。

“现在住在老街里生活既便捷又舒心。老街人气旺了,大伙儿有的把房子租出去,有的自己做起小生意,乘着老街发展的‘东风’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刘世元说,社区居民组建了文化艺术团,闲暇时为老街游客带去民乐、管乐、腰鼓、旗袍走秀等表演。

如今,秦巴老街在留住古韵乡愁的同时,涵盖了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民宿小院、非遗展厅等多种业态,开设各类店铺160余家,同时依托老街夜景延长文化旅游活动时间,实现多种业态联动发展。秦巴老街先后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文脉绵延不息,城市更具韵味。人潮涌动、烟火氤氲的秦巴老街,讲述着保护带动利用、利用促进保护的生动故事,演绎着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共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