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大奖”获奖作品话剧《面皮》将5月在国家大剧院倾情上演!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10:44

发布于:北京市

由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

宝鸡市艺术剧院创排

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

大型原创话剧《面皮》

将于5月19日至20日

国家大剧院上演

宝鸡市有着2700多年建城史

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

擀面皮是宝鸡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多年来,一碗面皮

以独特的风味赢得了越来越多认可

反映了宝鸡人勤劳、敦厚

诚信、担当的精神气质

接下来跟随小宝一起

走入《面皮》......

话剧《面皮》是由国家一级演员吴京安领衔主演,是一部陕西关中宝鸡地域风味浓郁的方言话剧,以宝鸡人津津乐道、引以自豪的那一盘家乡味道擀面皮为楔子,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陕西农村的大幕风貌。

此剧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府宝鸡“解元村”村民王让过利用进城看守公共厕所之机制作贩卖擀面皮,因味道极佳被村民戏称为“厕所香”擀面皮。王让过后被扣上“投机倒把”罪名被罚款、批判而郁郁寡欢,生病、瘫痪……直至殁了连个棺材钱都没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儿子王红强在村长两口子的帮持下,用擀面皮手艺盖房娶媳妇,摆脱贫困。红强夫妻二人勤劳致富起早贪黑,供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再到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开展电子商务,在网上卖擀面皮,联合村上做面皮的,带领全村人生产面皮,硬生生把一盘小小的擀面皮做成了当地支柱的大产业。

该剧由宝鸡市艺术剧院编剧张骥历时5年创作完成,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姜涛任总导演,吴京安主演。“小题材展现大情怀”是贯穿话剧《面皮》的核心理念,一碗面皮的命运在细节的推进中成就了大情怀的感知。

“一碗面皮盛悲凉沧桑,红白酸辣咽世间冷暖。四十年劲道情扯不断,三代人诉说悲欢离合。《面皮》搅拌生死苦乐,根根钻心五味俱全……”剧中饰演村长的国家一级演员吴京安说。

《面皮》为普通小人物立传,没有惯常那种人为设置贯穿始终矛盾冲突的雕琢印痕,而是在自然而然的碎片化进程中显现一代又一代人物的性格,这便使得剧情更贴近生活的本质。

《面皮》将个人命运投射在恢宏的时代浪潮中,反过来,也将关于历史演进的宏大叙事落实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上。通过精美的舞台提炼和史诗般的展演,描绘了西府乡村农民奋斗不息的壮丽诗篇,被誉为当代版的《创业史》,关中农村的《人世间》。

从艺术效果上来看,剧中人物从一穷二白到幸福美满,生活环境从人贫地瘠到美如花园,这既是宝鸡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人民沧桑巨变的精神史,在这个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升华直抵观众神经。

话剧表演艺术家谭希和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戏,两个多小时的戏我流着眼泪看完了,很感动。”

西安话剧院表演艺术家苏国涛说:“这部剧一看就是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奔着文化精品去的。”

宝鸡艺术创作研究室书记张秋里评论:“这是一部有情怀、有思想、有高度的重要作品,结构的有序推进、细节的巧妙设计、方言的精准运用、导演的精彩呈现、演员的倾情表演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一方水土一方人,话剧《面皮》以小切口展现大情怀,写的是宝鸡的生活和宝鸡的故事,展现的是宝鸡人的精神。130分钟的时长里,观众沉浸在融入时代、地域、民俗诸多元素中,在关中人家的风情风味中找到了共鸣,触达了那深藏心底的乡情乡愁。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面皮是宝鸡的地方特色名小吃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西府人舌尖上的味道和乡愁记忆。话剧《面皮》不仅用宝鸡面皮勾连起这方水土之上的美食与儿女,更以历史的纵深,观察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情村风建设,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乡情促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在话剧《面皮》创排过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积极宣传宝鸡地方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宝鸡故事。为使剧目能够真正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成为推动本地院团发展的精品戏和“吃饭戏”,充分发挥名编名演名导效应,通过召开媒体见面会、演员观众对话、记者探班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宝鸡本土话剧影响力和美誉度。

面皮是一种食物,还是宝鸡人们的心灵寄托,如今更是当地的亮丽文化名片。宝鸡市艺术剧院院长杨兰表示:“我们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好话剧《面皮》,就是要把家乡推向世界,让人们感受西府乡音乡情的独特魅力,体味宝鸡人的奋斗精神。”

-END-

编辑: 谭怡雪审核: 苏强

转载须告知并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信息来源:行摄宝鸡、宝鸡宣传

国家大剧院、宝鸡市艺术剧院

如有侵权或转载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微信运营方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

以便我们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