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比较研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16:57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华诞。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与红船精神加以比较,以期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与“党的初心和使命”联结起来。

一、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最初体现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目前史学界对党的一大闭幕时间有7月30日、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5日等几种不同的说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主席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他在1949年9月16日撰写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社会革命。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如下评述:“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上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概括的 “红船精神”。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二、井冈山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探索民主革命的规律,逐步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若干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使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1927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撕下“左派”的伪装,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以暴力手段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残酷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随之失败。 

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相继举行。其中,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道路,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的决定,1927 年9月9日,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以卵击石,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毛主席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偏僻的农村转移,取道萍乡,沿罗霄山,向南进攻。自文家市放弃打长沙的计划,到9月29日至10月3日期间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秋收起义余部的“三湾改编”,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表明,这支红军力量实际上已经开始踏上了一条中国式的民主革命的独特道路。10月27日,部队服从党组织的领导开到兰花坪茨坪,把革命红旗插上了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的边陲之地,边界数县高山丘陵起伏连绵,远离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便于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边界自然条件有独到之处,气候适宜、动植物的生长条件良好,可以为部队提供一定的物资给养;这里还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大革命时期,边界党组织曾获得过发展,农民协会力量壮大,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红色风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斗,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与经“三湾改编”后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在毛主席、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积累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在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毛主席、朱德等党和红军的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党和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需要,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三、长征精神产生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起于1934年10月,止于1936年10月。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之比较

(一)共同点之一:首创性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因此习近平同志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概括为红船精神的第一要义。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江泽民同志把“勇闯新路”视为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长征精神产生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正是在这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极为罕见”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才产生出同样伟大的长征精神。

因此,“首创性”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这三者的共同点。

(二)共同点之二:一脉相承 

红船精神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最初体现,其中所包含的“红色基因”——如“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被后来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如井冈山精神中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长征精神中的“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和“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等精神,都是对红船精神中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三)不同点:相比较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更为突出地体现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精神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时的幼年时期,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还不够成熟;在组织上受远离中国革命实际、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的支配,缺乏独立性。正如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在“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情况下,毛主席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秋收起义的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偏僻的农村转移,向井冈山进军;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苏联“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革命道路。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以毛主席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果。

1934年10月开始的红军长征,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共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所导致。直到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能胜利地完成长征,也是以毛主席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果。

因此,“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是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时的幼年时期的红船精神中还没有萌生的精神因素。而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形成,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日臻成熟的重要表现。(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原主任、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