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渊源 图溯上海
编者按
《繁花》里汪小姐奋斗的外滩27号,也就是现在的中山东一路27号,老上海习惯称之为外贸大楼。这里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外贸经济起步之地。剧中的“SFTC”标志沿用至今,此情此景,令许多“老外贸人”魂牵梦萦,回忆满满。这一期,小编带您寻觅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方的地图印迹。
01
外贸大楼历史沿革
1843年
创办于广州的怡和洋行来上海开设分行。
1844年
怡和洋行拿到英租界一号土地证(即外滩27号),建成英国乡村式的两层双开间办公楼一幢。
1861年
怡和洋行拆除旧房翻建新楼,建成一幢面向外滩的15开间、三层高的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为当时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建筑体量之最。
1920年
怡和洋行再次翻建,由思九生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施工。
1922年
怡和新大楼落成,为一幢外观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高六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在整个外滩建筑群中雄踞第二。
1955年
怡和洋行大楼收归国有,上海市对外贸易局进驻,该楼称为外贸大楼。
1979年
上海市对外贸易总公司在外贸大楼成立。
1988年
为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上海市对外贸易总公司分拆成立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地方外贸企业之一。
2007年
外贸大楼产权属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并启动大楼修缮工程。
2009年
罗斯福公馆进驻大楼。
2018年
上海久事美术馆入驻大楼。
02
外贸中心的奠定
鸦片战争后,上海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被迫开埠。商人乔治·斯密斯(George Smith)向英国政府报告说:“较之广州,欧洲人在上海购入生丝茶叶和其他土产的价格,至少便宜百分之十”。英国领事阿礼国(Alcock,R.)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估算:“从上海直接出口生丝,比广州转口,至少节省35~40%的运费”。于是,原驻广州的英、美洋行迅速到上海设置分行,各国商船直抵上海,大批外商纷至沓来,上海开始与欧美直接发生商务联系。凭借坐拥长江入海口和中国海岸中心交汇点的地缘优势,上海外贸异军突起,相较于其他开埠口岸,地位日益提高。比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经上海出口的茶叶仅占全国的2%,广州占98%。短短六年之后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海占比就升至44%,广州则降到23%。再如道光二十六年(1856年),上海生丝出口已相当于广州的4.27倍。当然,上海外贸急剧上升,还由于作为条约商埠,外商享有诸多特权。如:租地建屋,赁房设栈;深入内地通商航行;参与协定关税,受领事裁判权庇护等。外籍税务司又攫取了江海关的实际控制权。据统计,上海开埠10年后,即咸丰三年(1853年),对英国进出口货值已达1720万美元,超过广州的1050万美元。由此,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1849外滩全景图
(选自《1855上海英租界规划图》)
19世纪中叶怡和洋行大楼门前
1861年怡和洋行第二代大楼,为当时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建筑体量之最
外滩27号外贸大楼,旧时是著名的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创办人威廉·渣甸(Dr.William Jardine),本是东印度公司来往于广州与英国间货船上的医师,熟悉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情形。1832年7月,他与商人詹姆士·马地臣(James William Matheson)在广州合伙创办了这家洋行。1843年,怡和来上海开设分行,次年便拿到了英租界一号土地证(即外滩27号),建起一幢英国乡村式的两层双开间办公楼。到了1861年,怡和洋行拆除旧房翻建新楼,建成一幢面向外滩的15开间、三层高的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为当时上海外滩建筑群中建筑体量之最,拥有壮观列柱门廊的宏伟建筑。
03
“洋行之王”新楼风姿
1922年建成的第三代怡和洋行大楼
1917上海英租界分图
1926公共租界
中区图
将手机逆时针旋转90度横屏查看
1932外滩全景图
(选自1932《最新上海地图》)
进入20世纪后,外滩新一轮旧楼翻扩建纷纷启工,怡和洋行也不例外。1920年,怡和洋行再次翻建,由思九生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施工。两年后,一座高六层,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的新大楼落成。新楼外观端庄典雅、布局完整、用材考究、装修精美,其面向黄浦江一侧的建筑面宽更长达50余米,在整个外滩建筑群中雄踞第二。大楼外观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全幢外墙采用花岗石垒砌,一、二层花岗石粗凿,大门进口处用石阶,包铜的大门,门两侧有一对壁灯。三至五层的中部,贯以4根大理石科林斯柱,柱头柱底为四方形,柱间为阳台及石栏杆。楼内水泵、发电机、水汀锅炉等一应俱全,足显怡和的身份与财力,足堪“洋行之王”的诨号。
1947上海市行号路
图录-第3图
1948年怡和洋行大楼前繁忙的交通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怡和洋行被日本三井洋行接管。1946年恢复营业,但业务已无昔日之盛,大楼遂出租给其他机构使用,如昌兴轮船公司、海外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还有英国大使馆一等商务参赞、财政参赞及新闻处等机构,也都在此办公。
04
外贸经济腾飞起锚地
上海解放后,怡和生意日渐冷落。1955年,该大楼收归国有。从此,上海市对外贸易局进驻,这幢大楼被亲切地称为外贸大楼。可以说,上海的外贸经济就是从这里腾飞的。
1979年12月,上海市对外贸易总公司成立。1988年1月,为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上海市对外贸易总公司分拆成立了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
1976年时的外滩外贸大楼门前一带
外贸大楼时期大门
1989上海市商用地图册-第1图
1990年,上海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业务发展快速,一度是当时全国进出口额最大的地方外贸企业之一。
2007至2014年,外滩27号建筑施行整体保护修缮及室内装修,成为一幢集办公及商业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建筑。该大楼产权属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底,美国罗斯福家族下的高级公馆进驻这里,华贵气质充盈着整座老房子。2018年,上海久事美术馆入驻这里,艺术又在这栋百年建筑中生根发芽。
将手机逆时针旋转90度横屏查看
2021外滩全景图
大楼全貌
大楼正门
大楼内景
楼顶远眺
05
测绘与文保的跨界融合
最后还有一个插曲。1983年,为缓解办公空间紧张,房管部门在外贸大楼楼顶加建了两层,使大楼顶部的原有风貌丧失,当时大楼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甚为可惜。
文保铭牌
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人民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除了原有的建筑档案图纸等资料外,通过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遥感等测绘技术,建立一份地上下、室内外一体且视觉表达逼真的“数字化实景三维档案”,可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还原、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强而有力的工作依据和智慧工具,通过精细化、结构化、对象化的地理实体和连续空间的数据建设,实现测绘与文保的跨界融合。
楼顶远眺陆家嘴
参考资料: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志》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
上海故事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图溯上海”地图研发团队
专辑策划丨忻⿰静
执行主编丨乔宇晓
文字丨张渊源
地图丨荆⿰应 何佩诗
资料丨张渊源 叶⿰草 忻⿰静
审稿丨叶⿰草
原标题:《繁花专辑•第三期:外贸大楼的地图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