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大摸底” 陕西还有这些“隐藏好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2-06 07:47

定边南美白对虾,安康澳洲淡水龙虾,汉中产蓝莓,铜川有黄精……

农业大摸底,越摸越惊喜。连日来,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联系全省各市农业农村部门,进行了一场农业大摸底,带着寻找“地域反差感”的念头,了解到不少“隐藏好品”。

经过整理统计,记者注意到,这些农特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陕西特产,但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设施农业日渐成熟以及广泛应用,不仅拓展了农特产的物理边界,也为农业新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西安 “池中池”养出大龙虾

临潼淡水龙虾养殖基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办姚罗村,主要是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年产高品质虾苗500万尾,覆盖养殖面积1000余亩,年产商品虾80余吨,年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发展养殖户70余户、带动就业170余人。

为了解决北方养殖淡水龙虾生长周期短和繁殖量少的问题,临潼淡水龙虾养殖基地根据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池塘中采用“池中池”养殖模式。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养殖基地,其虾苗“育、繁、推”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2022年5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评比中,在临潼区特定条件下养殖出的澳洲淡水龙虾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定名为“临潼淡水龙虾”。

临潼龙虾

宝鸡 火龙果甜蜜出圈

宝鸡市金台区塔寺头村华丰园合作社观光采摘园区主要种植中国台湾软枝红心火龙果,亩产达到6000斤。

目前,塔寺头村主要以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为主,并被授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宝鸡市十大丰收节打卡地等殊荣。

除此之外,陈仓区、眉县等县区也有多个火龙果种植基地,“南果北种”的模式,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拍照打卡。

商洛 山间水养出三文鱼

商洛三文鱼

商洛地处秦岭之南,近年来深挖秦岭冷泉资源,大力发展冷泉鱼养殖,使全市冷泉鱼养殖规模和产量一枝独秀,位列全省第一。主要养殖品种为鲟鱼、三文鱼等冷水鱼类,口感鲜嫩、营养丰富,供不应求。

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的第23号和第26号公告显示,商南三文鱼、山阳鲟鱼、镇安金鳟鱼等3种水产品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要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榆林 盐碱地里养出青蟹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一则民谚道出盐碱地的荒芜与贫瘠。榆林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北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2023年初,专业技术团队对榆林进行盐碱地水质检测、池塘选址、水质调理等指导服务。随后,开始在定边县、子洲县、横山区、榆阳区等地开展青蟹养殖试验。

2023年6月,榆林市定边县一家养殖企业将青蟹引进到自己的盐碱地池塘进行饲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大多数青蟹都长到了3两以上。按规划,2024年计划有一个千亩的推广应用目标,未来力争形成万亩产业,打造“驼城海鲜”城市品牌。

汉中 洋县蓝莓热销北京

汉中洋县是朱鹮的故乡,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近年来,洋县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群众致富作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种植蓝莓。

据了解,洋县蓝莓在北京市场热销,在西安、兰州等城市也成为水果市场的“超级明星”。2023年5月,洋县蓝莓作为特色时令水果亮相“中国—中亚西安峰会”。

渭南 盐碱地“种”出大闸蟹

大荔大闸蟹

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所处的黄河流域渭南段,以前是“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如今却“种”上了鱼虾蟹等水产。

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投资1300余万元,核心基地占地面积达2200余亩。大荔县不断尝试新品种养殖,使盐碱地成了鱼虾蟹充盈的“蓝色粮仓”。

安康 山坳坳里的澳洲淡水龙虾

2023年10月,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迎来了丰收。捕捞上来的龙虾个个大如手掌,高高举起一对大钳子,显得十分生猛,出肉率大概是传统小龙虾的6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龙虾。

这里出产的“澳龙”主要卖到成都、重庆、西安的一些高档酒店。目前,韩国、越南的客户也有订购。

下一步,汉阴县将进一步探索“稻虾种养”模式,充分挖掘该镇水稻资源,将澳洲龙虾投放稻田,形成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让一块稻田喜获双丰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

定边 “旱码头”养出南美白对虾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素有“旱码头”之称。谁能想到在远离大海的西北“旱码头”的群众,也能吃上本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2023年9月,苏陕协作项目、定边盐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迎来了成熟季,6万斤南美白对虾“跃”上消费者餐桌。

铜川 小黄精闯出大市场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

近年来,铜川市人工种植黄精逐渐兴起,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平均亩产量1500公斤。现有3家黄精规模化种植及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目前与山东、河北、安徽等各省药商药企合作,成立中药材贸易联盟,构建“买全省卖全国”的营销模式,打造铜川乃至陕西最大的中药材贸易交易平台。

本报记者 李永利 赵明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