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圣地到工业重镇
宝鸡地处黄河重要支流渭河的中上游地区,这里是我国仰韶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曾在这里生活。
据学者考证,炎帝共有八代,第一代称为神农氏,第二代始称炎帝,都生活在宝鸡境内,第三代翻越秦巴山区到达湖北随州,此后又不断迁徙,第八代活动在湖南炎陵县一带。
炎帝教民耒耜,开创了我国农耕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宝鸡市内现有炎帝陵和炎帝祠,每到清明节,都有政府公祭,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来此寻根问祖。
炎帝和黄帝开创的炎黄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和衍变,为发端于宝鸡的周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宝鸡也因此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地。
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局长任周方对记者说,公元前14世纪,商人虽然在中原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殷商文化,但是商文化中浑厚的神学色彩和鬼神观念却使文化难以走出原始社会的影子,创新更是难以续继。公元前11世纪,兴于宝鸡岐山一带的周朝的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周人创建的周礼以及道德的观念,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学,给我们的民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超稳定的文化系统。此后不管外来文化有多么强大,它依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中国文化从未失去自己。因此,凡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学者,都认为中国真正的文化开启于周,这是对周文化最高的的评价,也是周人对我们民族文化所做的最大贡献,而这些都完成于宝鸡这块沃土之上。
任周方说,周文化的积淀,为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秦人来到宝鸡,经过五个半世纪的奋斗,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壮举,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实践探索形成的法制理念,又是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另一块基石;形成的浩然王霸气度和反传统的精神,展现出中华文化雄姿勃发、坚韧刚劲的一面,这又是我们民族性格的基因。
宝鸡现存的周原遗址、周公庙遗址、雍城遗址,还有大量出土的青铜器等,正是周秦文化结出的文化盛果,这些遗址全面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早期辉煌历史的全部过程。
到汉唐时,宝鸡以军事要塞为人所知。宝鸡古称陈仓,历史上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在这里。公元757年,唐肃宗驻跸于此,以“昔有陈仓山宝鸡啼鸣之瑞”,改陈仓为宝鸡。明清时,随着关中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在全国下降,宝鸡逐渐沦为一座背靠秦岭的小山城。
直到上世纪民国时期,陇海铁路的修建,宝鸡才因路而兴。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东部沿海大量的物资、工厂西迁宝鸡,这里成为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宝鸡也由此新增了100多家工厂。1941年,茅盾先生路过宝鸡时,留下了“水一样流转的山货、山一样堆集的商品和原料”的赞叹。
建国后,随着国家“一五”期间大工业建设和“三线”建设,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内迁、重建于宝鸡,宝鸡掀起一场工业革命的浪潮,大批科研管理人员、产业工人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云集于此,宝鸡境内的秦岭山麓下布满了工业园区和军工企业。
到上世纪末,宝鸡工业门类齐备、实力雄厚。在国庆典礼的阅兵式上有宝鸡制造的越野汽车,在长江和大海上有宝鸡制造的钢桥梁,在万里石油输送线上有宝鸡制造的石油钢管,在国产飞机上有宝鸡制造的导航设备,此外宝鸡还生产过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农用汽车、建材等一批轻工业产品,在金属冶炼方面更有占全国80%以上的钛材生产。
昔日的炎帝故里、文化圣地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工业重镇。
关天副中心城市快速崛起
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对记者说,上个世纪的工业发展为宝鸡打下了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真正激发宝鸡发展潜力的却是最近10多年来的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国家在此期间设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宝鸡要建设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使宝鸡的发展首次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
近年来宝鸡市的发展非常快,这首先体现在工业方面。宝鸡市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全力支持宝石机械、宝石钢管、秦川机床、宝钛集团等12户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聚集,使宝鸡市龙头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建设国家新材料基地、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为重点,通过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加速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机床工具、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九大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坚持扩大规模与加快开发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重,把宝鸡高新区和蔡家坡经开区打造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把县域工业园打造成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宝鸡市从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出发,强化了综合交通、水资源、生态保护、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宝鸡发展保障能力。
宝鸡市重点构建了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需求的立体交通网络,巩固了宝鸡在西部的交通枢纽地位。目前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宝天高速、宝平高速宝鸡段建成通车,西宝客运专线、麟北煤田铁路专线、宝鸡南客站、连霍高速高区过境段已经开工建设。下一步,宝鸡将积极争取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宝汉高速西线、绛法汤高速、合凤高速、关中城际铁路环线等项目早日开建设,全力抓好宝中铁路复线、宝成铁路复线、宝鸡机场、宝鸡铁路枢纽南环线、西安至法门寺城际轨道旅游专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另外,为了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起到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宝鸡按照“城市新区扩张与旧城改造并重、功能增强与设施配套并举、强化管理与提升品位同步、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构建“一主、三副、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加快形成关中西部百公里城镇群。
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实施下,宝鸡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迅速崛起。尤其是项目建设成就显著,今年上半年,市级重点项目数量由上年的100个增加到300个、总投资额由1500亿元增加到2173亿元、年度投资额由441亿元增加到515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均达到历年之最。
“六个走在前列”实现“宝鸡梦”
宝鸡市委书记者唐俊昌对记者说,中国梦是当今中国最响亮的时代旋律和精神旗帜,宝鸡市将通过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实现“六个走在前列”,在宝鸡具体实践中国梦。
“六个走在前列”是指从提升宝鸡的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区域辐射力、文化影响力、环境吸引力、社会保障力六个方面,倾力推动宝鸡发展,使宝鸡走在西部前列。其中,首要的是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为目标,推动经济竞争力走在前列。
宝鸡市提出,在今后的发展目标上要把握好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年度目标,就是确保每年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今年要实现“两个1600亿”,即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0亿元,支撑总量突破1600亿元。第二个层次是今后四年的目标,要实现“三个翻一番”。就是到“十三五”的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实现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1年翻一番。第三个层次就是到2018年,比全国提前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一系列目标,宝鸡市突出“两手抓”:一手抓投资、提速度,这两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在400亿元和1000亿元以上,前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大关,去年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十分之一。一手调结构、促转型,突出抓好工业这个立市富市强市之本,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增速是全国的2倍。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占比不断提高,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下一步,宝鸡将坚持大招商、大项目、大投入、大发展的导向不动摇,实施好“五年万亿投资计划”,强力推进工业高端化、集群化,农业规模化、园区化,三产现代化、品牌化,到2016年,建成国家新材料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基本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同时,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揽,推动宝鸡科技创新力走在前列。宝鸡今后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倾力打造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三大平台”,加快建设“人才特区”,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人才总量、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名牌产品“四个倍增”,加快把宝鸡建成国家智慧城市和西部创新发展高地。
另外,还将特别注重以富民惠民为重点,推动宝鸡社会保障力走在前列。唐俊昌说,对民生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怎么大都不为过。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位、群众满意”的理念,实施好投资800亿元的民生项目,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富民、惠民、便民长效机制,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健康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根据宝鸡市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要达到2400亿元,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12%,城镇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届时,宝鸡将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吸纳聚集辐射功能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老百姓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