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内两次大规模外出考察, 徐州为何这么“拼”?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30 05:30

  公元前139年。汉中固城人张骞从长安出发,途经宝鸡、咸阳,一路向西,走出一条古老文明的“丝绸之路”。

  时空流转两千年,驼铃声渐行渐远。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8月15日,从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出发,徐州党政代表团沿着“一带一路”中心线,一路向西,迈入八百里秦川的苍茫大地。

百日内两次大规模外出考察

  ● 今年5月5日-9日,徐州党政代表团前往郑州、成都、深圳和东莞,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汲取“中心城市”建设经验。

  ● 8月15日-17日,他们再次前往陕西省咸阳、宝鸡和汉中,在关中地区曾经的土沟沟里,寻找“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短短百日内,两次组织高规格的党政代表团外出“取经”,这在过去并不多见。

徐州为何这么“拼”?

  市委书记周铁根在陕西考察时的话,或许是最好的解释:“省委娄勤俭书记来徐调研,要求我市对标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

  去年12月12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就来到徐州,对我市振兴转型发展实践给予充分肯定。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振兴转型,需要城乡同频共振,全域互融互促,全民共建共享。

  徐州党政代表团在短时间内的两次大规模考察,一次对标城市发展前沿,一次深入关中乡村重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既是对习总书记来徐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更是对1000万彭城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回应。

这次为何去“欠发达地区”?

  八百里秦川,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但千百年来,经济相对落后一直是这片黄土地无法言说的痛。

  很多人不解,陕西地处内陆,经济又不够发达,有什么“经”可以“取”?

  论起经济,陕西没法跟江浙沪比。

  2017年徐州GDP总值6600亿元,全国排名31位;咸阳GDP总值仅2451亿元,全国排名95位;宝鸡和汉中的经济总量更是连全国前一百名都挤不进。

  单看经济,这些城市真的不算发达。然而,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多维度的。

  除了经济领域,我们要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有很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汉文化开发、旅游发展、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践证明,在农村发展和产业转型这个维度上,陕西各地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时代弄潮、善于因地制宜,创造了诸多改革闪光点。

  咸阳

  咸阳围绕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打好精准扶贫脱贫、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和行政效能“双提升”、巩固创文成果“四场攻坚战”,开启了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征程。

  去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5142户17890人,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宝鸡

  宝鸡围绕打造关天副中心、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目标,聚力推进投资增效、工业强基、旅游带动、县域突破、脱贫攻坚五项重点任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殊荣,在陕西追赶超越中位列“第一方阵”。

  汉中

  汉中聚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三市”战略目标,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去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2%。

  全市实施深度贫困县村“1+10”政策体系,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扶贫等方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尤其是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大、举措实、成效好,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

  综观此次考察学习的三座城市,在历史文化和发展特色方面,它们与徐州都有着众多相似之处。

  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与汉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享誉全国;

  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咸阳则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第一帝都”

  宝鸡是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生地,徐州人刘邦正是从这里开始了由汉王向“汉皇”的转变。

  同为农业大市。

  徐州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素来发达,近年来在现代化农业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同处关中腹地的咸阳和宝鸡,在唐代以前曾一度代表世界最先进农业水平,近年来快速转型升级,特色生态农业位列陕西前列;

  陕南城市汉中更是自古以农业为重,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增速全省第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性,徐州党政代表团此次“西行”,将目标锁定新农村建设和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两大方向,期待迎来一场东西部文化的深度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