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冲”重塑新重庆 “先立后破”锚定4万亿新坐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2 10:50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当晨曦初照,吃过一碗麻辣小面的重庆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李子坝的轻轨站,迎来了新一列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团结村的中欧班列始发站,搭载着“重庆造”汽车的班列正驶向远方;在赛力斯的超级工厂,一辆辆崭新的问界M9蓄势待发……

  重庆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新时代的重庆更是昂首阔步,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也为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画下了最清晰的“施工图”。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超231万辆,升至全国第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问界、阿维塔、深蓝异军突起;重庆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智能手机出货量升至全国第四……

  2023年,重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成功跻身“3万亿俱乐部”。随着GDP迈向4万亿元,重庆不断重塑着自身的“立”与“破”,一个现代制造业赋能下的新重庆正冉冉升起。

  站在区位之巅

  放眼全国走向全球

  重庆,一座网红之城,近年来持续霸榜在最热旅游目的地的前十名。但火热的重庆,其流量密码却远不止于风景、美食和轻轨穿楼而过的“魔幻8D”。无论是从1891年开埠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再到“三线”建设时期大量工厂迁入和1997年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在过去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绽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跨过新千年的重庆在最近二十余年中连续迈上多个新台阶。2011年,重庆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7年突破2万亿元,2023年更是一举突破3万亿元。

  “重庆这几年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提出建设新重庆以来,重庆各项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2023年重庆整体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经济总量等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二是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三是改革有力有序逐步推进;四是民生领域增进增效。

  以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和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为例,在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2023年重庆经济总量指标跨越新台阶,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长6.1%,在全国排第十七位;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在全国排第十一位,固定投资增长4.3%,在全国排第十三位,这两大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均领先于其GDP的排位。

  重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更是分外强劲,2023年新签约的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达19个,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增长迅猛,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0万辆,排名全国第二。随着重庆正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重庆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2023年达2.45%,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61.3%。

  从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看,重庆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朱江介绍,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满俄”国际铁路等,构建起东西南北四向对外开放通道。

  此外,重庆产业基础雄厚。重庆是制造业重镇,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看,重庆和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同时,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拥有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和体制优势。

  站位高,看得也更远。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的发展空间广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在重庆汇集。重庆不只是西南的重庆,更是一个始于西南、放眼全国、走向全球的国家中心城市。

  虽有多重战略优势叠加,但重庆的自身禀赋并不突出,甚至还有一定劣势。比如,重庆多山,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业发展,相比沿海平原城市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深厚的工业基础虽然给重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产业转型并非自然发生。比起其他直辖市,朱江直言重庆更像是“1个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在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时,也意味着重庆拥有更为紧迫的发展使命。

  狭路相逢勇者胜,摆在重庆面前的,唯有一条路——不顾一切往前闯。

  提前谋划+顶层设计+抢抓机遇

  因地制宜,兴盛一城。重庆作为一个“站立”着的城市,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各个标志性的建筑鳞次栉比,数座大桥跨江而过。相比平原城市的规则和秩序感,重庆更像是一个“组装”而来的城市——东一块、西一块,却又富有自然而生、因地制宜的美感。“站立”的城市风格也让重庆有了更多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雄起”作为川渝人的口头禅,更是一个城市不甘平庸的见证。

  “实际上,在2010年之前,重庆的产业完全是一枝独大,只有汽车、摩托车这一个支柱性产业,当时重庆虽然在汽车产量方面领先,但单车均价只有8万多元;而且几家民营摩托车企业几乎都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行业价格战不断,缺乏核心竞争力。”朱江坦言,2016年重庆汽车产业遭遇严重挫折,也让重庆愈发认识到改革、创新和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紧迫性,重庆愈发想要破解单一支柱产业的难题。

  2009年,随着惠普的落地,重庆打响了创立第二支柱产业和第二增长曲线的第一枪。当时,电子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但产业转移却已在那时悄然启动,内陆省份中谁能吸引来更多产业,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回顾这一决策,多位政府决策者均坦言,重庆在当时没有相关的产业基础,只感觉这是一个天方夜谭。

  敢想也要敢冲!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政府要有决心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从2008年时决定推动笔记本电脑产业建设,那是我们花了很多心血才做成功的。当时都是市长亲自跑、亲自看,直接跟企业谈落地的可能,当时我们跟相关企业来谈这个项目时,别人说你这地方有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到重庆来建这样的产业基地?我们就一条条地跟他分析,重庆有充足的人力优势和成本优势,政府还能在厂房建设和产业配套上做更多投入,帮企业争取更多订单。”

  物流运输难题当前,重庆更是突破性地成了首趟中欧班列的始发地。“中欧班列的开通一方面是要与沿线国家沟通,在宽轨换窄轨以及报关等多方面打通,另一方面则是要解决长距离运输下的巨大温差变化,专门找团队来解决这一系列具体而复杂的问题。”吴涛说,“中欧班列开通后,运输时间要节省一半多,海路可能要走30多天,中欧班列只需要10多天。”

  突破性的投入带来了突破性的回报。2023年,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产值高达7164亿元,整体产值甚至已超过汽车产业,未来更将冲刺万亿级规模。从这一产业“无中生有”的培育过程不难发现,重庆有着极为清晰的“提前谋划+顶层设计+抢抓机遇”的实施路径。

  在不断创造更多增长曲线的同时,重庆汽车产业等原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更经历了一番改天换地的巨大变革。

  对此,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表示:“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之一。当下,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汽车电动电气化转型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排头兵’。重庆能够抢抓新能源转型关键窗口期谋势而动,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是乘风起势,又是蓄势启新。作为重庆的龙头车企,我们主动融入,积极响应、协同共进。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掌握1500余项核心技术。在2023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中,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评分再次名列行业第一,已累计7届14年名列行业第一。”

  “过去6年,赛力斯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研发投入常年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形成了‘中国领先,世界先进’的高性能纯电驱动技术和智能增程电驱技术。赛力斯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型制造企业。”赛力斯集团轮值总裁张正萍说。

  吴涛对过去几年重庆汽车产业的变革成效也极为兴奋:“目前我们汽车产业的整体单车均价已超过10万元,新能源汽车的单车均价则是达到15万元,整个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初见成效。”

  为什么重庆能抓住产业转型的“牛鼻子”?一位重庆汽车产业链人士称:“这其实就是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一重要抓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赛力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实现了弯道超车,当前问界新M7、问界M9的销售火爆就是明证。”

  在吴涛看来,目前重庆产业发展的路径有三个: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培育新兴产业,三是打造众多的未来产业。“比如我们去年就推出了技改专项贷,我们对所有的技改项目,你只要有贷款,就贴息50%,一家企业最高能获得1000万元补贴。”

  “从沙子到显示器”,

  打造完整产业链

  重庆的产业一直在不断迭代升级,现代化的产业正在塑造一个新重庆。

  在不断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重庆的产业发展规划更加体系化。2023年6月5日,重庆召开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这也为重庆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所谓“33618”,一是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二是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即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三是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即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四是18个“新星”产业集群,包括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等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和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

  为了指导全市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了《重庆市先进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全景图(2023年本)》,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摩托车、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16条标志性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

  证券时报记者在上述全景图看到,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重庆已涉及该产业的方方面面,并用三种颜色标注着各个环节的状态,如绿色为“持续巩固”、蓝色为“发展不足”、黄色为“尚处空白”,其中仅有“智能驾驶控制器”状态为“尚处空白”。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处长表示,目前重庆在众多产业链上都有着完整的布局,以新型显示为例,“重庆新型显示产业非常有特色,拥有‘从沙子到显示器’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京东方、康宁等众多一线企业”。

  在吴涛看来,上述全景图为重庆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清晰明了的指引。吴涛表示:“这一全景图是我们结合重庆本地企业现状,把产业链发展的真实情况勾勒出来,弄清到底哪些是重庆很完整、很强的环节,哪些又是有短板要补,甚至完全是空白的环节,这样才能精准地找到重庆需要的企业在哪里,要招商的对象在哪里。有了这个产业链发展全景图,我们才能更好地做产业地图、招商地图。”

  为了强化产业链,重庆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为了继续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的进化,重庆在2023年发布了《重庆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该文件提出,引进培育行业领域知名企业20家以上,规上企业达5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研发投入超20亿元/家,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20项以上,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新型显示产品30款以上。

  “为了补齐产业链,我们的招商不局限在国内,我们会到全球去找,到欧洲、美国大学里面找,鼓励他们到重庆来实现从实验室到产品线的转化,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利用中国广大的市场推进从1到100的跨越式增长。”吴涛称,对于一些实验中都没有的项目,重庆也一直致力于贯通式打造科创新生态。

  吴涛表示,重庆目前探索了“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累计孵化生成“硬科技”企业53家,后期将持续升级,加快构建“1+10+N”的优质中小企业生成体系,全面打通“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的全链条通道。

  “先立后破”,

  有力有序推进改革

  2024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

  “止损治亏”“瘦身健体”“下决心敢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今年1月2日,2024年重庆新年第一会——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召开。“三攻坚一盘活”,即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

  重庆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这是“立”;“三攻坚一盘活”则是瞄准“破”。“三攻坚一盘活”,旨在让全市国企“瘦身健体”,让园区开发区“亩均论英雄”,让政企全面脱钩,把存量的国有资产用起来,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

  “以产业园区为例,重庆以前各个区的园区比较分散,一个区可能设立了四五个园区,当然也和重庆的地形有关,不太可能像北方城市实现集中连片,导致园区管委会比较分散,无法实现合力。2023年我们对园区进行大规模的优化整合,从160多个降低到现在的50多个。”朱江表示,园区整合后,下一步重点是“亩均论英雄”,即提升园区整体质量。

  在吴涛看来,“亩均论英雄”一方面是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亩均产值和效能;另一方面则是新招商引进的企业必须是高质量企业,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园区水平。“我们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如果一个园区平均水平是B类,显然招商引进一个C类企业就是不行的,这会导致园区质量下降。因此,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其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亩均产值都要更高才行。”

  “先立后破”之外,重庆也在不断改革自身服务水平。重庆为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立了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上万家企业配备了8000余名服务专员,并不断迭代升级服务水平。据介绍,企业服务专员不乏各部门、各区县一把手,全力为企业解决困难。

  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互联网产业园,作为一家从重庆成长起来的全国知名家庭维修品牌啄木鸟,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李奇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重庆的营商环境特别好,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引导帮助和实际支持都特别大,园区中也有各种针对企业的培训和讲座,在场地和租金上对企业都有扶持政策。我们目前正准备登陆港股市场,政府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明显感受到,在重庆做创新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氛围更好,很难想象我们这样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企业现在每年能有那么大的研发投入。”

  对此,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专门服务啄木鸟的联络专员表示:“园区管委会制定了联络专员和服务专员的双专员服务体制。平时我们有专门人员对企业进行日常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针对一些更高的包括企业的金融、融资上市等需求,则是由我们对应的服务专员来解决。我们也见证了啄木鸟的壮大过程,从开始租2层楼,到后来租5层楼、6层楼,企业规模逐年攀升。”

  “我们目前还在把服务企业工作的流程和机制固定下来,去到企业之后,要问企业需要,要问政策落实情况,要问订单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吴涛表示,最终就是要确保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痛点,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2023年,《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清单》发布,围绕市场准入、办理建筑许可等18个方面提出108项改革举措,一系列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计划正在落实。

  “当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产业方面、创新方面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但是,这些只是成长中的烦恼,在各项国家重大战略等利好叠加下,以及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朱江说。

  更为关键的是,一系列重大战略性举措正在重庆加速演进。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到加快形成数字重庆实用实战标志性成果;从加速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到正式启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一桩桩、一件件重大举措,都将重塑一个新重庆,推动重庆迈向“4万亿”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