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奔涌奋楫先,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保定答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09:16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10次到河北视察、第3次到雄安新区视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指明新航向、标定新坐标、赋予新使命。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深情厚望,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记在心底、化为力量、见诸行动,1000万保定人民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保定答卷”。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罗大庆 摄

初夏的保定,万木葱茏,处处澎湃着向上向新的发展动能。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京津冀经济总量有了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保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012.2亿元,人均GDP4.4万元/人,分别是2013年的1.4倍和1.7倍。

喜人的数据印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铿锵足印,呈现出的是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抱团发展,是越来越紧密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越织越密的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是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更是中国发展大棋局的关键落子。

重点项目是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国际医疗基地内,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等陆续封顶,一个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高能级医疗服务核心正加速形成。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一经面世,便吸引八方来客,热度持续,成为保定新文化地标。

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建成项目,凝聚着共同张力,催生出璀璨光芒。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全省第一;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企业集群榜单;保定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跻身“全国快递业务量20强城市”,邮政快递全国19名,带动约1000亿元保定产品外销,县域特色产业主体活跃,中小微企业活力足。

系列荣誉接踵而至。保定入选“全国宜居城市百强”,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位列“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44位,荣获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名城,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保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治引领。

不负殷殷嘱托,唯有奋楫笃行。

承载着党中央的厚望和河北省委赋予的发展重任,保定市委、市政府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主线,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定位,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聚焦“五个新”在保定扎实落地的生动实践,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长城汽车精工自动化5.5G。罗大庆摄。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保定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担起重要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踏上保定大地,对保定关怀之深、期望之切,对保定人民念兹在兹,对保定发展寄予厚望。省委书记倪岳峰对保定先后提出“五个走在前列”和“两个新样板”目标要求,指引保定砥砺奋进。

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篇章不断更新。

保定市委班子抢抓机遇接续奋斗,拿出最大力量、不讲任何条件,把握雄安新区的历史阶段和工作重心,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推动协同创新、产业联动、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城乡融合、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七个“一体化”,方向明确,蹄疾步稳。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保定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的有力担当。

在生态环境领域,“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承诺铿锵有力,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积极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起绿色长城。

在公共服务领域,与京津地区共同推进教育、医疗等重要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保定医疗机构与京津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47个,共建科室361个,京津派驻专家1.2万人次,诊疗患者17.7万人次,指导手术1.4万例,与京津开展远程医疗协作3万余例。保定教育机构与京津已实施教育协作项目294个,94所学校与京津学校建立协作关系,获得京津优质教育培训约17万人次。

在文旅产业领域,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连续6年举办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推出“百万门票赠京津市民”活动、积极推介以“京雄邻里、和美保定”为主题的“四色”精品旅游线路,发布“京津市民游保定”优惠措施,打造京雄保“1号旅游风景道”,最美马拉松赛道环城水系实现“一城双马”,1012套“保定小院”叫响“康养到京畿、旅居到保定”品牌,开展恋乡·骑行保定—探寻最美乡村活动,探索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中国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专用牵引变压器、全球首条5G超高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世界首个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各领域突破性进展的一个个微镜头,见证保定喷涌勃发的创新活力。

创新之路怎么闯?保定以务实举措回答时代之问。

行动发端于理念。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保定践行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着力点是实体经济,落脚点是产业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成绩斐然。

——创新成果实。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5年的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4.23亿元,增长9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创新基地吸引300余家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亿元。

——创新体制机制活。探索“市场出题、政府立题、企业担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激活一池春水,创新激励机制、容错免责机制营造创新环境,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创新研发投入大。2014年到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51%提高到3.48%,增长幅度为98.85%,研发投入居全省前列,在京津冀13地市中增幅最大。入选中国科协“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全省唯一。

——创新主体力量蓬勃。截至2023年底,保定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9家,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资源足。定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新“发动机”开展对接。支持每个县对接一家央企或京企,对接北京一所科研机构,对接北京一所高校。吸引京津创新人才在保定落户,吸引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下,成功孵化“独角兽”企业同光晶体,中创燕园等企业迈入规模化、商业化生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团队研制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原型机进入成果转化……在保定大地,科技创新正向着多领域、深层次全面铺开。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在望都县经济开发区,走进河北和瑞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把生产线上裁切下来的纸箱边角料打捆装车。

“我们与上游供货厂家签订了合作协议,他们提供原料的同时,回收产生的边角料,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绿色发展。”该企业负责人杨超介绍,通过集约式厂房建设、循环水系统、系统化废物治理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被授予河北省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该企业在资源利用、排放控制、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探索,是保定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

让生产流程变绿,保定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优先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当前,保定已构建起由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工业园区、10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以及30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园区、4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1个绿色设计产品组成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注入新活力。

绿色转型在数字保定建设领域的表现同样亮眼。

全省领先的“智慧交管一体化指挥平台”,全省首家数字藏品交易平台“NFT直隶数字藏品电商平台”,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教育三级管理平台……数字保定建设的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在政务服务、产业大脑、数字法治、数据要素、数字电商、数字素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围绕107个高频次、跨部门事项,实施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为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集成服务。

随着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不断深入,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如火如荼,“绿色之笔”描绘出一幅幅保定现代化发展图景,一个更智慧、更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款款走来。

“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保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化改革开放。

在定兴县,“定能快办”“定享公平”“定有法治”“定守信用”“定融易贷”,叫响“定”字号营商招牌。“五全代办”“一件事一次办”等多项创新“保姆级”服务,让落户企业如沐春风,拔节生长。

政务服务“一小步”,便民惠企“一大步”。

持续推进12345热线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响应社情民意,前移服务关口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保定政务服务改革,交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亮眼“成绩单”。

开放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产业协同走深走实的同时,保定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持续推进153项人民至上微改革事项,承担了国家、省级改革试点示范82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改革清单36项,经营主体突破100万户,外贸结构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2位、全省第一;2023年投资保定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22个项目,总投资595亿元……如今,“投资保定”“保定服务”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作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首个地市级城市,把握小切口和宽路径,保定举全市之力打造出职业教育改革“保定样板”。

3月26日凌晨, 保定技师学院“中德班”13名2019级学生启程赴德国,成为人社部首批通过的“青年国际实习交流计划”赴德国实习的技工院校学生。

如今,保定市职业教育园区“三校一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

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智汇保定”聚才计划,保定出台《关于建设新时代“人才保定”争创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的若干措施》,拿出1000个事业编制岗位助力高素质人才引进,聚力打造招贤引才“强磁场”,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为农业大市,保定现有耕地773万亩,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是京津冀重要的“米袋子”。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在推动共同富裕中走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保定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绘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丰”景。

2023年2月,保定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大田变良田,既保障粮食安全,又稳定农民收入。

在定兴县辛木庄村,48岁的合作社成员佟美红以9亩多地入社,每亩地除了每年1000元固定保底收益外,还有200多元的分红。

保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齐福民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3742个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全市行政村的72.5%,流转土地总面积为376.3万亩,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余万元。

作为首批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保定通过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端好“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贡献保定“粮”方。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9.8万亩、改造提升27.3万亩。

以振兴促富裕,“保定样板”多点开花。

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6.2亿元,同比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夏粮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特色产业加快突破,新增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到60.1万亩,产量突破210万吨。预制菜产业产值150亿,入选“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

农产品加工业提质提速,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20个,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65家。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成功举办2023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暨产业招商大会,发布187项科研成果和73项技术需求,促成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30.1亿元;创建“博士农场”108家,引进高端人才413人;累计选拔培育2253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特派员1145名,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1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0项。

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制定“1711”系列文件,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

新时代大潮澎湃,1000万保定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发进取,以更澎湃的激情、更务实的作风、更雄劲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交出更加优异的保定答卷。

原标题:《大潮奔涌奋楫先,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保定答卷”》